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出舒适圈     
导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授,那一年他带了我们八个研究生。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走向工作岗位。教授请我们这些学生聚餐话别,也可以说是给我们上最后一课。吃完饭,我们请教授赠言。教授没有说话,而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用笔画了一个圈,在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教授开言说:"这是你的舒适圈。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  相似文献   

2.
走出舒适区     
正小时候玩过一个赛车游戏,屏幕上有六条赛道,走边上两条最安全,较少碰到障碍物,其次是略靠中间的两条,需躲避一些固定障碍物。最危险的是中间两条,不但要躲避固定障碍物,还有炸弹的威胁。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成功躲避各种危险,才会获得积分,从而延长游戏时间,如果一味地害怕冒险,只在安全区内活动,游戏很快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舒适     
舒适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活法之一,那么,它除了对人的享受带来愉悦和快感之外,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它仅仅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象征么。关于舒适,美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论舒适》中提到,“舒适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可当前的世界看来却把它当作一种目的,一种绝好的东西。也许有一天,大地会被压成一张巨大的软垫床,人的躯体在上面打盹,而人的心灵却被压在下面。”  相似文献   

4.
心理舒适区     
计文 《天风》2018,(9):1-1
基督福音其实是一个讲改变的福音,从牧师证道到个人祈祷立志,都指望有一个不断改变更新的自我。就生活而言,一年365天,我们可能有364天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想减肥、想锻炼、想早睡早起、想读书、想换工作、想改变自己的臭脾气……可真实的情况呢?改变很难发生,改变的行动也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改变就这么难呢?能找的理由太多了:意志不够坚定,行动力太弱;环境不尽如人意,同事太不靠谱,家人支持不力,等等。可是,我们想过没有,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在人心里。圣经早说过:"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  相似文献   

5.
翻看现在的招聘广告,不论从事哪种行业或是何种职位,“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具备高度团队合作精神”的字眼一定会映入眼帘,这不仅是你能够被聘用的“敲门砖”之一,也是关系到你日后加薪,晋升的重级“砝码”。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职场交际舒适圈”,舒适圈越宽的人,沟通能力也越灵活而且有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扩展自己的“职场交际舒适圈”呢?  相似文献   

6.
张林是"80后",名牌大学土木建筑系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我们这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分到战略发展部,和我邻桌。一年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晋级,有的涨薪,只有张林原地踏步。他满腹牢骚,心里十分郁闷。有时大家聚餐,他喝醉了,就会唠叨不休:某某升职,不是因为他舅舅是工商联的一个秘书嘛。还有谁谁涨薪,也是家里有背景。像我,好歹是个研究生,就是得不到  相似文献   

7.
小贝 《天风》2020,(4):30-30
近期,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好转,各行各业都在政府的指导下逐步有序地复工复产。走出家门,奔赴久违的工作岗位,你的口罩准备好了吗?其实对于基督徒来说,在这个时期有些心灵的预备和口罩一样重要,今天我就来和弟兄姊妹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工作要真诚。长期居家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作息方式,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你能适应吗?长时间佩戴口罩是否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我们能否因此给自己找借口,觉得工作慢点做也没关系?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吧!  相似文献   

8.
走出误区     
张笑坤 《天风》2004,(12):i003-i003
许多人似乎没有刻意选择自己的人生观,但是社会、父母培养、学校教育、或电视报纸、教会……却给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人生观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姬虹 《佛教文化》1996,(3):35-35
在古代曾经有一位高僧,十九岁就上深山里查隐居,他在僻静处结f一座茅庐,在这里他住到一百多岁,每天吃野果喝山泉,不为物欲所累,一门心思修炼得道,修行三十多岁,他开始用手指写血经,就这样过了一生。时至今日,他所结的茅庐,所用过的器具,经过立百多年的风霜雨雪,早已消蚀化吉,但是他的真身和几十部血经依然完好如故,这就是著名的玉堂和尚。他的一生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是如此来得清楚,去得明白,他秉持着如此鲜明而坚决的使命感——这是他有别于去美众生的基本点。他是有所为而来,作为一个修炼者,他的生命就是为了修…  相似文献   

10.
走出迷途     
16岁那年我有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和小伙伴去塔里木河钓鱼,在下完鱼钩往回赶的时候天已黑了。大约4里宽的河滩我们花了近2小时也没能走出来。当我们隐隐约约地见到河边丛林而高兴自己终于走出河滩时,却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如愿地踏上归途,而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一时间,惊慌、恐惧弥漫在我们的心头。  相似文献   

11.
舒展的面容、灿然的微笑、活跃的思维和矫健的步履,这可能是许多初次见面的人对我是否步入了古稀之年产生疑惑的原因.当我与研究生们讨论问题或和孙男、孙女嬉戏的时候,我完全淡忘了彼此年龄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5走出沉溺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12):28-29
引言 所谓沉溺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例如滥赌、网络成瘾、股票炒买成瘾、购物狂、工作沉溺、酗酒、性沉溺、滥用药物、吸毒等.当中某些更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分类中.因篇幅所限,无法穷尽对各种不同沉溺者的牧养.  相似文献   

13.
郭梅 《天风》2004,(10):49-49
让我们将智慧与知识、心思与意念、言语与行为都奉献于上帝,为上帝使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上自己的职责--"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提前4:15)"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提后2:15)这是年老德高望重的保罗对年少阅历不深的提摩太的教训和劝导。我想这两句话不  相似文献   

14.
《大清稗史》中记载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  相似文献   

15.
高欣  新望 《天风》2003,(4):21-21
久居城市,已经感觉不到城市的美,走在城市的街上,满目水泥楼房和车水马龙的繁华印象,路人行色匆匆,加之琐碎与烦恼附着,美感褪尽,浑身只有堆积感与疲劳感。有时只想脱出身去。融入洗尽铅华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内心渴望着有一片净土,安放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走出信仰的低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定的信仰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本文着重论述了信仰危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立科学信仰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重视信仰教育, 建构科学的信仰系统,并深入理论与实践, 才能走出信仰的低谷, 才能振奋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后冷战时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面对外部的"伊斯兰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和内部的各种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以及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一种积极反映。它体现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人心思变的趋势,并顺应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研究生德育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研究生德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就当前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些分析 ,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综合ICU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相关概念及现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院前、院内、院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活动、ICU患者出院后随访、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促进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建议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学者开展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工作人员促进ICU患者康复提供护理干预建议,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8月里的一个下午,在莱克星顿的一个小农场里,西奥多·帕克怯生生地问他的父亲:"爸爸,明天我可以休息一天吗?"西奥多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木匠,他制作的水车远近闻名。他惊讶地看了一眼最小的儿子,这可是活儿最忙的时候啊,小伙子少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