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个观点近年来受到质疑。于乔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才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参见《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新探》,《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张云勋主张用“社会物质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这对范畴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参见《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兼与邹永图同志商榷》,《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朱青君在来稿中则提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关系。兹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与人的意识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每一进步和成果的取得都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不开,都是意识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物化。由此出发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存在,即各自都不能游离于对方而孤立存在。脱离社会意识的“存在”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脱离社会存  相似文献   

4.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5.
“市场精神”、“伦理精神”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精神”、“伦理精神”辨析高兆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在一些人看来,既然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那么,凡是市场经济直接导向、普遍存在的,就应当大力提倡.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对此,有必要提出“市场精神”概念,并将...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6期发表了李明华同志“谈谈社会结构理论”。读后有启示。但对其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之源,它决定社会意识的现状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内部,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之源,它决定思想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段立论,笔者不敢苟同,特向李同志与学术界求正。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两大类,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也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范畴。哲学家们依据对存在(物  相似文献   

8.
从一般本质上看,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调节方式和实践精神。武德是更为特殊的社会道德,要认识武德的特殊本质,就得在更深刻层次上具体揭示武德的形成机制、调节效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是一种社会意识,而艺术属于社会意识中的一种高级形态。文化与艺术的本质虽截然不同,却有着必然的关联。文化的本质是对宇宙各种事物形式背后本性的诠释,而艺术则是利用艺术手段,对历史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描述、演示与传播。中国基本文化精神在艺术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相似文献   

10.
王艾宇在来稿中指出,无论从历史或现实看,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都是应该肯定的道德范畴,它包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一些非常积极的精神。他认为仁作为一个深层的社会意识和大众化的观念,古典涵义是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其现代涵义,正如毛泽东所说,“仁象现在的亲爱团结”。笔者认为义就是惩恶扬善的精神,仁是行  相似文献   

11.
一、主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就是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坚持主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志,总要作一个慎重声明,例如说:“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丛》第1辑,第202页);“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4期第10页)。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论的实践一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这是多年来的流行说法。但这种“推广”和“运用”从来也没有讲明白过。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推广和运用,就是按照物质一元论的立场去解释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之所以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由于社会存在包含有物质实体,或者说,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还有人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在自然界是自然物质,在社会领域是“社会物质”。后者除了包括物质的生产关系外,主要是指实物、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风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虽然它的产生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但社会风气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是密切地连在一起的。不过社会风气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相距甚远,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对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都具有非常要重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一、评精神文化决定论。有的论者认为:“只有物质层面、科技层面的现代化,没有精神层面,文化深层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腾飞只是一句空话”。这是一种精神文化决定论的观点。在物质层面没有现代化之前,精神层面是难于超前实现现代化的。而物质层面的落后,主要原因也不在于社会意识落后,而是体制的落后。体制则是由法律、规章制度确定下来的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范式、价值取向、思想作风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属社会存在范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略论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舆论监督缪爱社舆论监督曾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①,它是整个社会民主监督机制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监督形式。因此,我认为研究舆论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舆论监督: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与体现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客观存在的精...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阶级斗争属于社会存在。如关锋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则是对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阶级对立及其斗争事实的概括”(《春秋哲学史论集》,第106页)。这就是说,关锋认为阶级斗争属于社会存在。这种提法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兆德 《学海》2002,3(3):5-8
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中一条是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也是对我们党 80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为正确把握这一思想 ,就必须弄清什么是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化 ,从广义上说 ,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 ,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精神产品 ,既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即观念形态方化 ;也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 ,即知识形态文…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志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在实际含义上是完全吻合的(参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吴建国、曹燕明《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商榷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两个不能完全等同的范畴,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无神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它的对象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有神论,弄清信神、宗教、有神论、唯心论这四者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信神、宗教和有神论、唯心论是有区别的。四者都是观念形态,都是社会意识,这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但是它们的具体形态不同。信神和宗教这二者是信仰形态,有神论和唯心论这二者是理论形态。信神和宗教表现为感性直觉,表现为心理情绪,而有神论和唯心论表现为抽象思维,表现为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是有自身规律的。那么道德社会作用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本文试从道德作用的历史演变作一个简单分析。一、道德作用的决定性阶段。伦理学史研究证明,道德比其它社会意识早形成若干万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即古书中所讲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共产主义道德概论》(刘启林著)一书中指出:“在政治出现以前,原始社会的秩序是由简单的道德习惯来维持的,……那时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是统一的,没有阶级性的”。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道德意识要比政治意识产生早,它独立地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道德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