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自己而活     
正电影《芳华》中的男主角叫刘峰,这名字拖长了音节念,便是——"雷又锋",而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雷锋般的存在——大伙儿工具坏了找他修,脏活累活找他干,连猪跑了都找他去追……刘峰自己也一直都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螺丝钉精神"要求自己的。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提倡这种"螺丝钉精神"。所谓螺丝钉精神,就是在社会这架"机器"上,只要需要,无论  相似文献   

2.
丁为祥 《学海》2007,(6):24-30
在邓晓芒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系统批评中,"关公战秦琼"式的主观剪裁构成了他的逻辑剪刀;而建立在"路人"基础上的法律意识则成为他权衡传统道德伦理有无价值的唯一标准,并且也是他对后者进行挑剔的理论长矛;至于原子公民,则既代表着其自炫自誉的现代化招牌,同时也是其借以自我保护的精神盔甲.所有这些,其实都是邓先生"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之"文革"情结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他深受精神分析学说大师弗洛伊德的影响,创造并完善了悬念的艺术。在他的电影中,巧妙的构思加上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随处透露的都是他对生活、对大众心理、大众命运的另类理解。他头顶"悬念大师"招牌游戏人间,享受他的电影梦。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是机器"的命题,是由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来的,他在1748年发表了著名的<人是机器>,如今,人们仍在批评他的机械论立场和还原论意识,指责他将血肉之躯等同于钢铁组件,将复杂的生命等同于机械器具.  相似文献   

5.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体自学的方式。由于这种教学经常通过机器来进行,因而又称“机器教学”、“自动教学”。目前“程序教学”则是应用较多的名称。程序教学是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普莱西(S.L.Pressey)试制一架自动教学机器开始的。他的第一架机器曾在1924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展览过。在1925年的心理学会年会上又展出了改进的机器。这个机器能自动地同时执行测验和计分任务,并教练习性的教材。普莱西把他的设计总结如下:①把学习材料以一系列问题形式连续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电影与梦     
关于电影与梦想相类似的观点由来已久.而详细谈论电影与梦之间关系的是博德里、克里斯蒂安·麦茨和孔采尔.博德里主要谈论了电影状态向梦靠近的机制.克里斯蒂安·麦茨则在其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影与梦的三大主要区别:做梦者不知道他在做梦,电影观众知道他在电影院里;电影状态是一种真正的知觉状态,梦是一种幻觉现象;电影比梦更具有逻辑性和现实构造因素.同时,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虽然电影状态会出现退化和幻想,但是主要依据白日梦的规律.他指出,电影占据和协调着意识的三个层次:梦的层次、白日梦的层次和知觉的层次.而这种对梦、白日梦和知觉的协调,从而规定了电影能指的性质以及其与观影者的关系.而孔采尔更多的是把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运作的概念当作一种阐释策略,一种读解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勇气     
有个人死后到天上去,天使请他坐下来看自己的一生,时光机器像电影般放映他在人间的种种经历,忽然画面停格,停格在他每一次逃避的事件上。懂事后第一次他惹父母生气却不能道歉;读高中时爱上一位女孩却不敢表达;为人父时又常怯于表达对孩子的关爱等等遗憾的事;独自面对世间又常怀犹豫,他始终没有力量去面对他的难题,也不知道一生庸庸碌碌的奋斗后,遗忘投生人间是来学习勇敢爱人与被爱的功课,获得名位、权利、金钱却同时失去生命中的爱、希望和勇气。生命的天秤该如何衡量他在世间的成败得失,他的心中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9.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以及阿喀琉斯的心态转变赫克托耳,当你在杀帕特洛克罗斯的时候,你总以为自己是万无一失的。你始终都没有想到我,因为我跟你离开太远……[1]———《伊利亚特》卷22,第331—332行以上是阿喀琉斯在给予赫克托耳致命一击后,对后者所说的话。他提醒普里阿摩斯的这位儿子:当初他是如何从帕特洛克罗斯的遗体上剥去武装,拿走了本来属于阿喀琉斯的盔甲。在此以前,阿喀琉斯曾不顾普里阿摩斯另外一位儿子吕卡翁的苦苦哀求,拒绝饶恕他的性命:当时,阿喀琉斯就曾回忆起他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亡。在与吕卡翁的对话中,他盛赞帕特洛克罗…  相似文献   

10.
中岛哲也是日本著名导演,其电影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魅力。由他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告白》与他前期的几部电影大不相同,色调相对偏冷,风格更为凛冽。本文主要通过中岛哲也代表性作品《告白》,借鉴电影色彩学的相关理论,从影片色彩基调、人物和环境的色彩造型、重点场面的色调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总结中岛哲也导演的电影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中国电影,资本的薄弱一直制约着电影发展,而在这一时期,吴性栽凭借其积累的丰厚资本以及对于戏曲与电影的由衷热爱,创造着自己的电影帝国。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或独资创办或入股创建的电影公司众多,其中入股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可惜的是由于历史语境以及政治观念的局限,早期的《中国电影史》对吴性栽的描述只存在于只言片语,对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观吴性栽的电影生涯,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仅是出于对于戏剧戏曲的强烈爱好,并将这一爱好与自己的事业良性结合,但这一过程却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早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山村教学那会儿,虽然是小学,可班上孩子的年龄都不小,有十五六岁才上四五级的,而一年级里10岁以上的学生更是占大多数。有一段时间,班上一个14岁的男生很是沉默,他叫沈浩,一打听,才知道他在家自己研究一台农用机器,却把机器弄坏了。本来他就学习不好,怎么学也是茫无头绪,这一下更是打击了他。  相似文献   

13.
因为断了一只臂,所以,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那是有一次跟着表哥拍了一夜照片,使他一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提出著名"理想计算机"理论的英国数学家阿兰·图林在机器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探索了二战前他对智能计算机研究的开端及一些思想来源,分析了他1947年在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智能机器"的报告以及1950年关于"机器智能可能性"的著名论文,并探讨了图林智能计算机思想与维纳等人控制论思想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张鑫炎找到王立平,请他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其中一个原因是王立平曾经为纪录片电影《红旗渠》编配过音乐,熟悉河南民间曲调风格,而少林寺又地处河南省内。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歌词《牧羊曲》。起初,他为《牧羊曲》选  相似文献   

17.
蒋平 《思维与智慧》2012,(15):60-61
卡梅隆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导演,人称"电影狂人"。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部电影,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传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经典影片,里面仍然有"穿帮"境头。1997年,著名天文学家泰森博士在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特意给他去信,指出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生离死别之时,女主角Rose抬起泪眼,仰望星空,看到的背  相似文献   

18.
杜琪峰是香港的一位多产导演,从武侠到喜剧再到黑帮枪战片,都有涉猎.在武侠电影这一类型中,他在1992年与梅艳芳、杨紫琼和张曼玉合作了<东方三侠>.同年,他还和周星驰合作拍摄类型喜剧<审死官>等.但能体现他成熟电影风格的是黑帮枪战片(包括他监制的).这类电影有<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暗花>(-997)、<暗战>11999)、<枪火>(1999)、<非常突然>(1995)等10部电影.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以为数不多但风格鲜明的影片在当代影坛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尤其是其影片中展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其影片摒弃了传统电影叙事的深度思考,对现实的审视和观照似乎并不在他的思索范围内,他就是为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娱乐而娱乐,为电影而电影。他影片中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黑色幽默式的暴力美学等都呈现出了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精英主义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所蕴含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智能机器的责任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智能机器不具备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因此不是道德能动者。从责任的他者视角出发对智能机器道德自主性与意向性的质疑,并不能否认其具有道德责任能力。从他者期望型道德责任的角度看,智能机器由于人们的期望偏见、智能偏见和地位偏见而不被承认具有道德责任能力。如果智能机器想要在现代技术社会的责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就需要我们如实地期望智能机器人的道德责任,摒弃事后立场、语境不匹配、人类中心主义等经典责任伦理面临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他者期望型道德能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