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盛夏话莲     
李立祥  迦迦 《佛教文化》2007,(4):106-107
闷热的夏月,我时常到池塘观赏莲花,那花亭亭玉立,那叶翻着翠盖,一切都充溢着生机,充溢着宁静清婉的氛围。于是我时常画一些小幅的水墨莲花自赏。莲花,又称"荷花"、芙蕖、水芙蓉,是生于池塘、沼泽的草本植物。莲花素有"花之君子"的誉称,象征着美好与纯洁的品格。莲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在宗教含义。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便站在莲花之上,向不同方向各走七步,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释迦牟尼成道之后,起座向北,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把"有没有非洲哲学"这一问题改为"在这一所在之处所做的哲学是什么样"这一问题,来回答"非洲哲学"的合法性以及建立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非洲哲学"这一概念并不应当从空间性的角度去理解,因此他提出了"所在之处"与"所在性"这组概念,并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集,以此来重述非洲哲学的图景。在他看来,这种重述并非只适用于"非洲哲学",其根本上关乎着"哲学"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关乎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真理性和地方性之间最根本的张力,关乎着我们应当如何做哲学的基本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德明老汉听到外面有声响,睁开眼睛,望了望窗子。此时,天还没有完全亮透。德明起床,披衣,开门。是大娃,正在院子里"啪、啪"地劈柴。大娃听到"吱呀"开门声,抬起头,嘿嘿一笑:"爹,吵醒您了,您回睡去,我不劈了。"德明说:"起来就起来了,不睡了。你先去担满水吧。"大娃说:"惠英去担水了。"正说着,惠英担着两桶水一颤一颤地回来了。跟在惠英后面小兔子般蹦蹦跳跳的孩子,是小花。还有一条撒着欢儿的小黄狗。德明说:"那先烧一锅水吧,等一下要杀鹅、焖牛骨头。二娃说天不亮就出发回来。"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的来临为亚文化的生产设立了时代的坐标,而亚文化的生产既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精神生产,也是对特定群体的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方式的形塑。这不仅体现为文化是个体间信息交换的先在性"符号自觉",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一种场景构拟;它同时也是一种"自足"的空间构形,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功能性的场域。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迥异的文化形态,它彰显着一种共时性的"参照意义"和历时性的"绝对意义"。对于亚文化的剖析和批判,同样应该遵循着"价值"与"意义"、"价值"与"事实"的二分。一种文化,亦或是一个时代的来临,都必然伴随着一种随关系而改变所产生的对立面。在此,价值本身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悖论体。  相似文献   

5.
寻找钻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一种困境中都蕴藏着机会。"这样的机会一旦被发现,就像埋藏在沙子里的钻石一样珍贵。数年前,我在一次演讲中讲到我们如何被大量"钻石"包围着,只要我们能够识别它们,那些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是一种封闭的治理体系,"封闭性"乃其明显特征。理性主义政治哲学忽视乃至敌视"封闭性",故而我们只能回到政治现实主义,以"此时此地"的理论主张,找回对于国家"封闭性"的充分解释。在此解释的进路中,韦伯关于国家定义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至上性"、"疆域性"与"正当性"共同构成了对于国家"封闭性"的完整说明。"至上性"代表着国家在"法理意义上的封闭性","疆域性"代表着国家在"事实意义上的封闭性",而"正当性"则代表着现代政治对于国家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那么现代国家将变得"足够强大、足够统一、足够规范"。  相似文献   

7.
正李叔同曾谈到为人处世的准则,分别为: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时至今日,这三条准则,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蕴藏着大智慧。以"淡"字交友。当今看来,尤为可贵。无论是在官场、职场还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饭局上,人与人交往都难以摆脱利益。酒杯交错的过程中,皮笑肉不笑的神情里,无一不衡量着利害关系。俗话就有:"多一位朋友,多一条出路。"可见,许多人在潜意识里便是"以利交友"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张金涛:净明忠孝道的主要教义体现着一种大爱道祖老子、孔子、墨子等大思想家,他们的"爱"始终是由一根红线维系着,与人类文明同步,是人类理想的极致,同时又是一种内驱动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净明忠孝道,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主要教义,被称为"垂世八宝"。如果仔细品读这  相似文献   

9.
正读初二时,家中遭火灾.一家人无助地站着,眼看着所有的东西一点一点化作灰烬,随风而逝:藏在枕头下的零用钱、刚生下来不久的一窝小狗……之后,我们被安置在由英军营地改建的"街坊福利会"的大营房,与其他男女老幼近百人,一起"睡"在一个大通铺上近一年,再转到政府在一片烂泥地上盖出来的板房里,过了三年多,才终于搬至很远的"公共屋邨"去.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在继承和革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此,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康德美学是对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相互"调和"的一个结果。这一结论并不切当。首先,今人所谓的"理性主义美学"仍包含着诸多经验主义元素,这与其他经验主义者的美学思想在理论根基上存在着一致性。康德对于这些学说的批判首先都是基于"先验论"这同一个主导立场之上的。调和论则在某些方面割裂了康德的这一立场。其次,康德"审美愉悦理论"的形成与其对"完善性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并非理性派的"合目的性概念"与经验派的"快感"之间的简单调和。厘清这两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康德美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理论主旨。  相似文献   

11.
说“糊涂”     
正"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从这一行款跋的解释来看,郑板桥内心的"糊涂",是"放一着",是"退  相似文献   

12.
"内卷化"是人类学分析和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学术概念,文化"内卷化"是不同于文化"革命"和文化"进化"的一种变迁路径,它表征着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复杂性,显现了某一文化模式内部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的演变过程。当代中国乡村伦理所呈现出的"内卷化"图景,展示了乡村社会道德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精细性,连接着中国人道德生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在图书市场,充斥着色情、暴力、恐怖、媚俗的出版物,要想为青少年寻找一本"纯天然的绿色精神食粮",并非易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思维与智慧》就是这样一本老少咸宜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啰!"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看T恤后面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一下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一一凝视,这种凝视的力量或许极其稀薄,但那些刹那间的审视、观照、反省、觉悟,慢慢集中起来,会将一颗心打磨得玲珑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校园宣传片作为"读图时代"高职院校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承载着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高职院宣传片在当前的制作环节中存在着节奏拖沓、内容雷同、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思想性等问题。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制作团队,从前期的策划入手、严谨研究、精细拍摄、创新制作,打造出一部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宣传片。  相似文献   

17.
爱的设计     
《天风》2015,(8)
<正>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一份神秘的母亲节礼物。第二天,儿子拿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给妈妈,封面上写着"Fo r Mother's Day"。妈妈好奇地打开,原来这是儿子亲手绘制的一本免费服务券。第一页是一张洗车服务券,上面写着"免费为妈妈洗车一次,有效期一周"。第二页上写着"免费为妈妈洗碗一次,有效期两周"。第三页是"免费享受十五分钟按摩,有效期一个月"……这是儿子为妈妈量身定制的服务券,只要在有效期内都可以使用。而当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诗歌史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女冠诗人,她们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并凭借"女冠"这一特殊身份,在唐朝自由宽松的时代环境和尊崇道教的浓烈氛围下,过着自由浪漫、放诞不羁的生活。她们的诗歌因而呈现出一种男性化风格的豪情美,具体表现为咏怀诗的放情美、酬唱诗的放旷美、爱情诗的放浪美。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基督徒中间,对与性、家庭生活和医学伦理问题相联系的个体道德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为在今天的基督徒中间存在着两种伦理理论决定着他们的观点,第一种道德判断是"道义论",另一种道德判断叫做"后果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道,既是一种中国传统时代主体性地由儒家倡导的哲学方法和力求通过礼义途径实现和谐之治的治道原则,同时,若从当代发掘传统管理智慧的层面上来说,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维,也更是一种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中庸"管理既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平衡术和权衡术,更不能被仅仅看成为一种思维方法,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关怀天下的博大胸怀,代表着他们要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着他们追求管理和谐的使命意识和由此而需要建立起来的道德知识体系。这种"中庸"管理思维、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及"知行合一"的大传统,高度凝结着实践理性向道德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