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帕特里克是瑞士格劳宾登州的一名酒店职员,他喜欢登山和冒险运动。每逢节假日帕特里克便组织登山爱好者去挑战各种秀美山川。几年的时间里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爬过了瑞士几乎所有的山,然而,最让他留恋的还是阿尔卑斯山脉。一次,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爬到了海拔为1970米的山顶上,到达山顶已经是傍晚时分,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都已精疲力尽。看着红色的落日,有人说:"我们还是赶快下山吧!不然太阳落山,我们就无法下山了。"  相似文献   

2.
荐贤贤于贤     
正偶翻《韩诗外传》,看到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颇有发人深思处。子贡问孔子:"什么样的臣子算是贤臣呢?"孔子回答:"比如说齐国的鲍叔牙、郑国的子皮。"子贡表示不理解,说:"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他们的名气更大呀。"孔子说:"子产是由子皮推荐的呀。"子贡有点理解了:"这么说来,能举荐贤臣的人比贤臣更好了?(然则荐贤贤于贤?)"孔子说:  相似文献   

3.
孔子带领着他的弟子游泰山,遇见荣启期坐在树下,衣鹿皮裘,鼓瑟而歌,怡然自得。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样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有万物,唯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这是  相似文献   

4.
子张"书诸绅"并非是匆忙应急的当场行为,而是一种慎重的事后书写。将之理解为匆忙地记录孔子的言语,不但忽略了"绅带"在古代服饰中的重要地位,也漠视了孔子与子张对话的基本逻辑,更没有考虑"子张书诸绅"背后的文化依据。绅带是礼仪用物,子张书写的内容是"言忠信,行笃敬",主观意图是随身携带、时刻铭记。子张"书诸绅"是在制作衣带铭,他的书写行为是历史传统的延续,文化语境的必然,而并非偶然性的灵感迸发。子张的行为在孔门弟子中并非唯一,子路、子贡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出与处     
正人的一生,常常要面临出处进退的问题。《论语》中,原宪问孔子什么叫"耻",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和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是一个意思。但我们也应看到,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目的就是希望能得到诸侯的重用,让周礼得到恢复。就这个意义说,孔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高度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那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间的一席话:“……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嘛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嘛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  相似文献   

7.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快乐中学,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9.
孔子去世后,七十子开展了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参与者多是七十子中的后辈弟子,有若、子游、子张、子夏等人是讲习活动的中坚力量。其中,有若以对孔子言行的精深理解,被一些后辈弟子推举为孔门代表,即"师事有若"。随着时间的流逝,讲习孔子语录的活动开始被曾子接管,在曾子手中,七十子同辈间讲习孔子语录的活动变成师徒间的传授。于此,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成为孔门正规化、模式化的传授行为。七十子开创的孔子语录的讲习活动,大大增加了孔子语录的数量和种类。经过七十子和再传弟子的辛勤努力,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语录文献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古人字前的"伯"、"仲"、"季"或"子",或存或省,并非不可变通。《论语.雍也》篇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上博楚简《仲弓》显示仲弓向孔子请教的多是临民为政之道。《说苑.修文》说"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这些皆可间接证明荀子承传了孔子、仲弓一系之外王儒学。在《孟子》书中,提到孔门十哲中的九位,唯独少了仲弓,荀子则极力批判子思和孟子。由此看来,弓荀学派之外王儒学,与思孟学派之内圣儒学相区分,似并非向壁虚造。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是孔子易说,其中的"子"并非后世之经师,更非黄老派学者,而是孔子,这可以从诸多方面得到论证.这两篇帛书因此成为研究孔子易学、<易>教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项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脆弱者是儒家大同社会的一个特点.孔子说:在"大同"社会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子路问孔子:"愿问子之志",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之忧."[3]儒家对于脆弱者义务的承诺蕴含在儒家关于"仁"的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2009,(4):1-1
几个大每生准备登山。临行时,有人问:“如果我们正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山顶上走。”登山专家肯定地答。“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来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4.
那时,我正在走人生的上坡路,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是在人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一次,父亲带我登山。父亲走在前面,问:"登山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呢?""低头、弯腰。"我说。  相似文献   

15.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在齐闻《韶》时生活状态的事实陈述,而非孔子闻《韶》时心理状态的外在化表现。孔子在齐闻《韶》前后,生活窘迫,"三月不知肉味"。但他并不以此为苦,在听到令人陶醉的《韶》乐时,仍不禁赞叹:《韶》乐竟然让人感到如此快乐。"三月不知肉味"长期以来被视作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不断被附加和生发出各种新的音乐审美意义,这种认识在其出发点上有违文本原意。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这句话实际上讲的就是学风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学习观—以学促德 1.人才选用需要学习.子日:"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2.学习的四个层次.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3.学习的内容.在"季氏"篇里孔子教育自己孩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在孔子看来要学诗和礼.4.道德的修行需要以学习为基础.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5.学习的重要性."学也,禄在其中矣."(《季氏》)"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6.学习的注意事项.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日:"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相似文献   

17.
正《六度集经》里有个故事说:有个叫察微的国王喜欢微服私访,一次,他问补鞋的老头:"天下的人谁最快乐?"老头说:"当然是国王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百官朝拜,万民供奉,宫女伺候,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国王说:"未必像你说的那样吧。"然后便请老头喝酒,老头醉得不省人事,国王便让人将老头抬进宫中,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大臣们向老头奏事。老头酒醒后,百官便要他处理政事。老头手足无措,张口结舌,于是,史官记下他的过失,  相似文献   

18.
“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地撒了好种子;但在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就走子。苗长起来,抽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了。家主的仆人就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从那里来了莠子?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让两种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去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来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 仓里。”(玛13:24-30) 我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东南西北地看了一遍,看到一头水牛,就扑过去把他咬死了。狮子吃完他想吃的水牛肉之后,就走去湖边喝水。他转身返回洞穴去打盹时,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狼。狼看到没机会逃跑了,于是就整个地扑倒在狮子的脚边。"你想要什么?"狮子问。"哦,狮子,让我做你的仆人吧。"狼说。"很好,"狮子说,"服侍我,你就会有好东西吃。"说完这番话,狮子就走进洞穴,打盹去了。狮子醒过来之后,对狼说:"你每天都必须上到山顶,看看那里是否有大象、马驹或水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口罗。"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