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林黛玉均有"郁证"的临床表现,但分属于不同证型。本文从医者的角度,借助中医学知识分析二者不同的证候的缘由、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疾病呈现。认为郁证的治疗除了改善临床症状外,应注重患者的生活环境、身份地位、性格特征等对疾病的影响,更应关注其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同时亦可管窥曹翁深厚的中医药功底。  相似文献   

2.
道家"复归婴儿"认为发展健全的人格及保养身体应学习"婴儿"淳朴、凝聚、无欲等饱满的精神状态。此思想可以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死亡原因与施治手段。通过林黛玉、王熙凤及贾瑞之死分析其不良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欲望对健康的影响,结合道家所提倡的六种婴儿状态:"营魄抱一"、"涤除玄鉴"、"见素抱朴"、"绝学弃智"、"知足知止"以及"知和知常"分别对此三人的心理疾病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芬妮和林黛玉相似的身份处境 奥斯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虽然其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可以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她思想上最成熟,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丰满的一部作品.其女主角芬妮的命运和林黛玉相似:林黛玉寄身贾府,小心谨慎,可谓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而芬妮虽然父母俱在,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窘迫,被送到伯特伦姨妈家抚养,从小寄人篱下的她,羞怯胆小,说话都支支吾吾,从不敢大声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巧与拙     
正人之常情,大约都是爱巧而厌拙。我们都不喜欢"笨嘴拙舌"的人,我们都喜欢"心灵手巧"的人。王熙凤之所以能在贾府奠定大管家的地位,与她的一张巧嘴,显然是分不开的。老太太就喜欢凤姐这张巧嘴,所以凤姐也就可以恃宠而骄。说到《红楼梦》,人们还不得不佩服晴雯那双巧手,她于病中缝补那件俄罗斯产的孔雀裘,竟补旧如新,几乎天衣无缝,可真算是巧夺天工,实在了得。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作为权力代言人的王熙凤,看上去显显赫赫,非常荣耀,然姑且不论其悲惨的结局,就其短暂的一生而言,也是充满了艰辛和无奈。 从大的时代背景上来看。凤姐是“凡鸟偏从末世来”,处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阶段,虽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然从贾妃省亲时所展示的来看,处处都透露出整个统治阶级的奢侈靡烂,这样的阶级注定是要灭亡的。王熙凤管理这样一个家族的内部事务,面临的物力屈而无从省俭的局面必使她焦头烂额,而社会的冲击也会首先降到她的头上,以她的聪明才智也必能感到这一危机的存在并且想力挽狂澜,然大厦将倾,岂是她独木可支。这样,她的理想就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冲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王熙凤注定要受到挫折,会在她心中产生整体的社会压抑,导致心中焦虑不安而失衡。 其次,王熙凤的爱情悲剧也是导致她心理失衡的原因之一。贾宝玉梦入太虛幻境时,看到王熙凤的  相似文献   

6.
说“格”     
正晨光熹微,夜露沾染在草木上,沁着秋的清凉。微微暗淡的光透过防盗窗在桌面投下一格一格的影子。蘸墨,落笔,一个"格"字悄然落于宣纸上。"老古董,又在写方格字?"朋友慵懒的声音自电话另一端传来,没有底气的声音昭示她又通宵追美剧了。"这哪里如行云流水的英语那般自由。""方格字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格中自有悠闲在,横竖撇捺可不都是在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7.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作者借林黛玉之口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观。这些观点基本和前代诗歌理论家的观点基本一致,也有作者个人独到的创作体悟和诗歌审美倾向,可谓是生动的诗歌创作教程。  相似文献   

9.
银杏是与我们人类血脉相连的一种树。银杏又被称为公孙树,意思是说阿公种的银杏,须到孙辈手里方才开花结果。郭沫若尊其为"中国的国树"、"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银杏是植物界的老祖宗,已有三亿年的历史。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运动时,许多物种遭受天灾灭绝了,银杏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宋代时,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又一个好名声从无锡市医院里传开。一位年轻的姑娘培护着一位病情危重的96岁的老奶奶,一口口地喂药,一口口地喂饮食,每天还同老人家一起念经,20多天形影不离。这位老奶奶临终时,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我就是舍不得你和我的女儿啊!”这位好姑娘的善表,令人十分感动,大夫、护士和病友们竟以为他是老奶奶的亲孙女,都对这位老奶奶夸奖地说:“您老真有福气,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好孙女!”这个“孝顺的好孙女”就是无锡市天主堂若瑟安老院院长丁锡美修女。  相似文献   

11.
王香 《思维与智慧》2012,(11):50-51
深冬,厚雪,无风。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天儿好蓝,世界好安静。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  相似文献   

12.
背后夸人     
正说到背后夸人,演员张嘉译深谙此道。2012年6月15日,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落下帷幕,获奖大热门张嘉译没能蝉联"最佳男演员",而同样因《甄嬛传》而成为大热门的孙俪也没能当选"最佳女演员"。张嘉译对邓超说:"回去多安慰安慰孙俪,别失望。《甄嬛传》的热播本身就证明了观众对她的认可,我圈内不少朋友说起这部戏,大家对孙俪的表现都赞赏不已,都说没想到孙俪能演这样的角色,这是多高的褒奖啊!"当邓超回到家把张嘉译的话转述给孙俪后,原本失落的孙俪立即打电话感谢张嘉译。张嘉译和孙俪虽然都是演员,但从来没有合作过,估计平时交情也就一般,可张嘉译却忽略自己的感受,反过来安慰激励孙俪,这样的背后夸人,是惺惺相惜,也是一个人的胸襟和坦诚,难怪此后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提起张嘉译,孙俪总是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和敬佩。  相似文献   

13.
正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释框架"。一杯温水要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想让人觉得凉呢?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呗。你看,水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发生了变化,同一杯水就可以解释成不同的感受。据说,李世民有一次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一句"好大一棵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把这棵树夸到了天上。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去亲戚家里做客,姨妈做了一道她的拿手好菜陈皮鸭,大家都夸好吃,可我这人有点怪,既不喜欢甜食,也不吃任何家禽的皮,不管是鸡皮还是鸭皮,所以我其实并不喜欢。但是,当姨妈问我喜不喜欢的时候,我非常懂事地回答"喜欢"。于是,从此以后,只要我去姨妈家,她一准儿给我做那道菜,并且用充满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也只能  相似文献   

15.
方方的心情     
方方上5年级了,他一直是少年宫合唱队的领唱。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方方的嗓子音色好,唱得更好。方方的愿望是将来考进音乐学院,做一名歌唱家。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中,管理者要使企业运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识人用人是关键的一步。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所借的力主要来自所选择的人才。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管理者王熙凤,正是正确运用了这一点,才使得她在对整个贾府的管理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本文拟从择人用人角度,对王熙凤的管理方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做数学题的时候,一个问题是一个答案,而在生活中,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每天都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个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要找个地方住下来。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极简主义是个流行词,但是正如"真爱"与"闲暇"一样,被提到的次数越多似乎表明它们越稀少。这时,我们也许可以找几个榜样学学,看看能不能依葫芦画瓢,收一点"刻鹄不成尚类鹜"之功。孔子是提倡极简主义的老祖宗,他曾经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实际生活中他是不是一个极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小孩     
爷爷奶奶与父亲母亲无话,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无话,这叫代沟。爷爷奶奶宠着孙子孙女,孙子孙女缠着爷爷奶奶,这叫隔代亲。老人,望着夕阳西下,懂得了一切的无。小孩,站在生命的起点,尚不知一切的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三十年前,费孝通先生在长期理论思考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开拓性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中华民族起源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多元论和一元论、本土说和外来说等争论作出了进一步厘清和修正,对中华民族由多元朝向一体的历史走向作出宏观概括,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迄今仍显现出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