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正你们是我最亲最爱的父亲母亲,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七八岁以前,我们看上去在一起,细算起来,其实也并非如此,白天,母亲家里家外地忙碌,父亲更要出外做工。八岁以后,只能晚上在一起,白天我要去学校,父亲母亲要挣钱养家,这样的日子最多持续到十七八岁。考上大学就要住校了,一年之中,只有暑假和寒假两个多月的团聚。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了,非节假日不能回家。结了婚,经常过年才能见面,甚至一年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轮廓     
正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未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盾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  相似文献   

3.
正1965年7月23日,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发薪水的日子。尽管和别人比起来,我的薪水很少,但对我和我的母亲来说,那几乎是一笔"巨款"了。它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母亲也不用再拖着年老的身躯去帮别人洗衣服了。二十年前,父亲欠下巨额债务后去世。为了替父亲还债,母亲卖掉了房子,又带着年幼的我四处帮人干活。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只能穿捡来的旧衣服,每天吃的只有几片面包和一点蔬菜  相似文献   

4.
城里生长的妈妈,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怀抱一个兰花小包裹,甩着两根粗长的大辫子,去乡下同我年轻英俊的父亲成了亲。那是1963年,母亲刚满20岁,父亲也才25,他们青春得似刚拔节的玉米棵。  相似文献   

5.
正有天晚上,小城突然停电了,我感到无处可去。平时一些来往较少的人,在这黑漆漆的夜色里更加模糊。我坐在夜里发呆,那些日子,我正被低沉的情绪笼罩,心里四处屹立着拆不掉的心墙,感觉每一条路都是死胡同。妻子轻声说:"走吧,我们去妈那里看看。"似乎在那一刻,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有妈的人,却任自己的低落心情压抑着自己,也很少想起到母亲那里去寻求抚慰。母亲和父亲住在老街的旧房  相似文献   

6.
我叫刘翔,1983年7月13日9点28分以9斤的体重呱呱坠地。原本当时普遍流行一种取名方法是取单名,姓随父亲,再在名字里添上一个母亲的姓。我父亲叫刘学根,母亲叫吉粉花,按照这样的道理,我原本应该叫“刘吉“。显然,这个看似吉利的名字,因为与“留级“发音完全一样,被父亲极力否决掉了。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路     
刘赣萍 《天风》2005,(6):53-53
母亲的路,是一条牺牲的路,也是代代相传的路。我现今已是走上了,像所有母亲一样不怨劳苦地上路,才渐渐生出对母亲的疼爱之心来。也才会在母亲日渐不多的日子里,尽可能地使她快乐开心。  相似文献   

8.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9.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当刘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一睁眼全都幻灭了。我曾把自己心头所有的爱都堆放在刘浩这只船上,可现在这只船却被最爱我的母亲击得伤痕累累,最终沉到水底。%在10岁之前我是幸福的,10岁那年,父亲丧身车祸,之后我和妈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伤痛之中。尤其是对妈妈——他们的结合是与我的外公外婆抗争了几年才修成正果,甜美的日子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成昨日旧梦。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我在房间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客厅里母亲压抑的哭诉声:“你放心去吧!我将终生不再婚嫁,把芸儿带大,以慰藉你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1.
正我8岁那年,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拮据。父亲去外地学手艺,小半年没有回来了。母亲带着我和哥哥艰难度日。那段日子,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哥哥在学校里连上学期的学费都没交,如果再交不上就要失学了。哥哥天天叹气:"妈,我爸怎么还不回来?他挣不来钱,到时候我的学费交不上怎么办?"母亲正在菜窖里忙,她回过头来对哥哥说:"这不还没到交学费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正我出生那年,父亲42岁。那段时间父亲正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听到我出生的消息,父亲并没有表现出"老来得子"的喜悦,只是淡淡地摆摆手,便又把身子缩回了被窝,脸上的表情和母亲从隔壁家抱来一只猫那样平静,甚至是漠然。  相似文献   

14.
人伦之间     
平心 《佛教文化》2003,(5):76-81
<正> 父亲和母亲 父亲与母亲生于传统而保守的年代,二人经由媒约之言结婚,感情总是平平淡淡,虽然结婚三十年了却从不曾听父亲称呼母亲的名,他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喂”。 生活起居都是母亲料理,其实父亲一直很依赖母亲,一直到最近母亲住院,才让我对老爸“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5.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16.
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城里生长的妈妈,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怀抱一个兰花小包裹,甩着两根粗长的大辫子,去乡下同我年轻英俊的父亲成了亲。那是1963年,母亲刚满20岁,父亲也才25,他们青春得似刚拔节的玉米棵。余下的十年里,父母接连生下我们姐弟四个,我是他们的大女儿,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村里疯跑。当时,沈丘师范毕业的妈妈,已到爸爸的老家教小学,同时任村小学校长。开封师大毕业的父亲,则分配到了盆窑中学。记得每到节假日,我们  相似文献   

18.
母子圣经情     
正我的第一本圣经是母亲送给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能读圣经。她的圣经是一本繁体的《和合本》新约附《诗篇》。母亲爱圣经的心,从她认真的、画在圣经中的红笔记号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八十多岁回归天家,母亲一生记了很多圣经金句,也常用圣经的话语劝勉我们。母亲自幼失去父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她和相依为命的姐姐认识了主耶稣。父母离开她,耶和华收留了她。风雨沧桑,母亲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窖藏     
正苍山,听起来很美,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两口窖。一口是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一口是临时搭的棚窖,用来贮藏白菜。有了这两口窖,便如同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是我的生日,母亲在时看望母亲,母亲走后就只剩下虚无的感念了。母亲曾说:"妈想我娃,我娃就来了,只怪妈没把我娃照顾好……"而后母亲就泪水涟涟地说起往事,言语里尽是悔恨,但我从来没有怪怨过她。四十八年前,巷子里三个婴儿出天花,唯一挺过来的就是我。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不应该满心感激吗?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只想感谢我的母亲,但明明是我的父亲解决了家里的温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