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元霄节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的朋友小金把我及郭某一行6人叫去帮他装潢室内屋顶,那是一间拥有180平方米的方形大客厅,从墙壁到屋顶全用壁板装饰。今日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吊顶。首先把木板拼凑成的华丽图案镶嵌在室内屋顶之上,把用水泥抹平的天花板罩住。按照枝形吊灯悬吊的位置,把顶灯固定在设计好的位置上,然后沿四周边沿装置上霓虹灯,让入夜的客厅放射出令人迷醉的流光异彩。我们首先在室内摆放起用圆木搭成的三角支架,再把一块5公分厚的硬铁板搁置在支架上,高度为人站上去正好可以进行装潢操作。当我们6个人把用作工作…  相似文献   

2.
未雨绸缪     
正马云说:"要在阳光下修屋顶。"因为下大雨时修屋顶,已经太迟。道理大家都懂,只是这样做的人不多。当一个人自觉身体十分健康时,就不会去做一些检查,把毛病察觉于萌芽状态。时常听人说,某人本来好好的,一发觉有病,已到末期。许多人不但自觉健康时不去做检查,当身体出现某些病征时,也不当一回事,还自我安慰,说小意思,自己会好,结果就  相似文献   

3.
烟囱堵了     
正在竹梯子上爬到一半,月香就有点胆虚了,抬头往上看看,离屋项还有一段距离呢。她犹豫了,感觉梯子颤颤悠悠的,自己随时会从半空中摔下来。她停下来,两脚有些发软,不听使唤。汗水顺着发梢流下来,一半是因为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一半是因为害怕。她闭上眼睛歇息了一会儿,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但是恐惧还是把心中最后的一丝坚强摧毁了,她决定放弃。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双脚接触到坚实的地面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家里的烟囱堵了,送一把麦秆进灶膛,炊烟不是往屋顶走,  相似文献   

4.
烟雨瓦上起     
正房子造得年数久了,屋顶的瓦片就会发白,这便好像一个人上了年纪,头发会慢慢变白一样。不过,人站在屋前或是屋后,因为位置高低的关系,多半是看不出来的,仿佛它在经过精心打扮之后,将这一缕白发盘在了头顶,巧妙地遮掩住了。要看屋顶的瓦片,需到高处去才行。如果附近有高楼,你可以站在楼顶上去看它;如果附近有小山,你亦可以站到山上去看它;或者将一把梯子搭在屋面,爬上去看它。可以说,方法有很多种,原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居高望下,用俯瞰才能看得见。  相似文献   

5.
爱的设计     
《天风》2015,(8)
<正>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一份神秘的母亲节礼物。第二天,儿子拿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给妈妈,封面上写着"Fo r Mother's Day"。妈妈好奇地打开,原来这是儿子亲手绘制的一本免费服务券。第一页是一张洗车服务券,上面写着"免费为妈妈洗车一次,有效期一周"。第二页上写着"免费为妈妈洗碗一次,有效期两周"。第三页是"免费享受十五分钟按摩,有效期一个月"……这是儿子为妈妈量身定制的服务券,只要在有效期内都可以使用。而当  相似文献   

6.
一只风筝挂在二楼的窗罩上,父亲忙着去找梯子,儿子说不用。一会儿,父亲把梯子扛来了,却发现儿子早已把风筝拿在了手里。  相似文献   

7.
日子·梯子     
幼年时,日子是架斜着的梯子,斜斜的,高不过爸妈的头顶。记忆中,爸妈的脸上总灿烂着最美的生动。为了分享那份灿烂,为了持久那种阳光,年幼的你我不厌其烦地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8.
陈琴 《天风》2010,(5):24-25
<正>今天,当我们热心在讲台上分解正道,当我们迫切而又努力地去做各种圣工的时候,是否发现"神的能力"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我们祷告不再与他人产生共鸣,我们作工也许只是为了工作。细细反省才发现,我们沉迷于开垦种植网络上虚拟的"田地",有时还忙于去"偷菜",以为这样可  相似文献   

9.
牧声 《天风》2008,(9):32-32
在读"五饼二鱼"这个神迹时候,每每我们会把这些神迹作一些"符号化"或灵意化的解释,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每每会忽视了故事本身的教训.比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这句话,过往我们立即想到的是,在事奉中不光顾着要做一些人前风光的"分饼"工作,也要默默无闻做一些人后"拾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恩惠 《天风》2012,(10):46-47
<正>一信徒因为赶时间又找不到计费车位,就把车停在禁止停车的路边。他怕被罚就放了一张纸条在挡风玻璃的雨刷下,上面写着:"我己在此绕了十圈了,车位实在难找。如果我不停在此,就会失去我的工作——‘请赦免我的过犯'!"当他下班回来时,发现交警还是开了罚单,上面附了一句话:"我已在此绕了十年了。实在抱歉。如果我不给你开单,就会失去我的工作——‘请不要叫我遇见试  相似文献   

11.
不谈爱情     
倩和萍神神秘秘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黄昏满脸庄严地把我从教室里叫了出来。“你愿意一辈子当农村小学教师吗?你愿意一毕业就恋爱、结婚当老妈子吗?”我摇摇头。“那好,我们在上面按手印。”三个被咬破的指头在信笺上留下三朵鲜红的花。——那是一份长达十页的“不谈爱...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把"有没有非洲哲学"这一问题改为"在这一所在之处所做的哲学是什么样"这一问题,来回答"非洲哲学"的合法性以及建立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非洲哲学"这一概念并不应当从空间性的角度去理解,因此他提出了"所在之处"与"所在性"这组概念,并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集,以此来重述非洲哲学的图景。在他看来,这种重述并非只适用于"非洲哲学",其根本上关乎着"哲学"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关乎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真理性和地方性之间最根本的张力,关乎着我们应当如何做哲学的基本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熊绮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带领班子成员把工作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把宗教工作部门建成信教群众的"娘家"。熊绮芬,现任陕西省渭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渭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她于2007年任渭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2010年任渭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10年来,熊绮芬坚持用坚定的政治理念和宗教工作"四句话"方针统领宗教工作全局,团结带领一班人扎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风暴的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网也在不断扩大。当我们做决定时,特别是有社会性的决定,我们关系网里的人时常影响着我们的决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种名为"朋友影响"的信念更新方式,同时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信念更新方式——"专家影响"。在人际网中,这两种更新方式允许非中央控制的合作。我们将显示当两种信念更新方式相互冲突,人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指标——预期影响力,来做出战略性的选择。我们还将讨论人际网络结构对这类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大胖"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人对一家大型商超的昵称,它是N年前由外地的一位胖乎乎的企业家办起来的。"大胖"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秘密就在它的留言簿里。在每层楼的楼梯口都悬挂着一本留言薄,装订得整整齐齐,一支签字笔吊在上面晃来晃去,告诉我它不是摆设。我把每层楼的留言簿都仔细看了一遍,差点儿笑翻天。里面的很多留言和回复,都像是一则则灵光闪现的幽默段子。不信,你也来看看?  相似文献   

16.
"我们懒得理会任何别的液体"距今100多年前的上个世纪末,当可口可乐的发明者彭伯顿正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改良他的可口可乐配方时,他不知道,与此同时,他的一位同行凯勒伯·布拉德在北卡罗莱纳州与他遥相呼应,做着同样的创举。这位精明而富有的药剂师丢下其余的工作,发狂地做实验,将胃蛋白酶变成可乐用来治疗消化不良。果然,他配出来的药剂清爽可口,不但为他带来了不少收入,也令他在当地报纸上大出风头。1898年,布拉德将这种消化药  相似文献   

17.
咏物感怀     
伞懂得珍惜流泪的季节,心中就拥有一个艳阳天。熊猫从来不伪装,一生黑白分明。梯子一生依靠别人,永远被踩在脚下。绳子套在脖子上,它是索命的;搭在肩膀上,它是救命的。甘草在别人的品评中,生命,有点甜味就足够了。鞋子即使身遭践踏,也要把路走正走直。秤一生都在掂量别人的斤两,却从不知自己的轻重。手套当你套住别人的双手时,你的命运也正好被别人掌握。石头躲在水里,你是暗礁;铺在脚下,你是道路。钟表针一生只围绕着一根轴转,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画定的圈。(编辑艾然黄敬华)咏物感怀@谭加琳  相似文献   

18.
英国有一座"斜屋"酒吧,位于斯塔福特郡希姆雷市。"斜屋"酒吧已成为一个著名景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涌来,一睹奇特"斜屋"的真面目。酒吧的左侧屋顶比右侧屋顶矮了整整1.2米。由于这座"斜屋"酒吧的屋顶、门窗,甚至吧台都是倾斜的,所以搁在吧台上的酒杯有时会自己滑动起来,而扔到吧台上的硬币也会自己动起来。这  相似文献   

19.
寓言二则     
正铅笔与橡皮铅笔问橡皮:"你为何总是站在我的上面呢?你站在我的上面有何用呢?你为何总是与我唱对台戏,格格不入呢?"橡皮回答道:"我站在你的上面,一方面我是为了欣赏你,当你努力工作时,我为你鼓劲加油,当你取得成绩时,我为你骄傲自豪。另一方面我是为了关心你,帮助你,当你工作出现差错时,我帮助你改正错误。我并非总是与你唱对台戏,格格不入,相反我总是与你相辅相成,与你息息相关,你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处在罪的阴影之下,同时又摆脱不掉父亲的慈恩.在我们里面有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的,也迫使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该做的.这股力量的正确名称是罪.正像圣保罗所说的:"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他接下去说,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使我们成为这样.<路加福音>第15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离弃上帝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是处在上帝创造我们时愿意我们处在的地位.然而这不必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浪子即使在为主人看管猪群的时候,也还是他父亲的儿子.耶稣对浪子具有很大的信心,说他"醒悟过来",说他又成为他自己.父亲对他的回归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等待着他的回归.我们不要把人生看为不变的.我们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像一只死了的、僵硬的、钉在硬纸片上的蝴蝶标本.我们是一个来自过去、活在今天、展望未来的活的能努力的主体.浪子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都是在改变之中,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半成品,这给予浪子和我们每人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