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中,有一首乡韵浓浓伴我成长的歌谣,依依袅绕在故乡的上空,那便是:炊烟。袅袅的炊烟,那是烟的舞蹈吧,那是流向天上的小溪吧。炊烟来自哪里?来自灶台。孩子们可能会一脸的陌生,灶台是什么?现在,恐怕只有民俗博物馆里才有吧,但半个世纪前,那可是乡下家家户户必备的做饭工具。贫瘠的乡下,烧煤是件很奢侈的事,做饭的主要燃料只能是柴草,而在林木稀少的平原地带,就连柴草的获得也并不容易。女儿相亲,有心人从对方门前或院内柴草垛的大小和齐整与否上,就能看出这户人家是否勤俭会过  相似文献   

2.
袅袅炊烟起     
正炊烟的根在乡村,乡村的魂在炊烟,炊烟是乡村生活的特有标志,有炊烟的地方就定会有一处或大或小的乡村,静静地卧在那里。我的故乡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曾经静静地卧在丹江岸边。故乡,尽管是土坯房子,但是规划整齐,这是"后靠"的功劳。我认为,每一次搬迁,都是一种进化,至少是从无序到有序。中国人建房子讲究风水,一般都坐北朝南,村庄也不例外。有趣的是,我们那里的人修锅台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炊烟     
正在北京生活久了我便发现,千家万户同样一日三餐,却看不到炊烟升起。为了生活,天天在北京的高楼之间奔波,工作起来常忘了白天或夜晚。每当有片刻的闲暇,我总会望着满城的万家灯火,想起我那遥远的神垕镇白峪村,最先在脑海浮现的,每每是村庄上的炊烟。在我的印象里,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4.
黄昏来临了。我走在那条长长的路上,却无视来来往往、擦肩而过的行人。我的耳边始终飘着那首久违了的、缠绵的老歌,它那柔美的旋律在天空中流  相似文献   

5.
    
至今我仍欠图书馆一本书。那是被人窃走的,不算偷。那晚自习,碰巧遇见老乡陈,他请我去吃夜宵。我高兴答应下来,忙转身去拿书。“就一会儿。咱们吃了马上就回来。”“我怕……那走吧。”我迟疑了一阵后跟着他走了。  相似文献   

6.
刚到夏至,一道亮丽的风景便在乡村的田野、村落构筑。晨曦中,那些趟过生死界河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只有它们才阅尽生命的沧桑,深谙生命的真谛。正午,骄阳炙烤大地,蝉用如利剪般的鸣声,撕剪着午时静寂的帷幔,嵌入小憩者的梦境;傍晚,蝉声追逐着炊烟,炊烟缠绕着白云,白云漫游于蓝天。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是造物主给乡村最高雅的赏赐。  相似文献   

7.
光阴长     
正拐过最后一道弯,隔着两条小土坡,远远地,便看见站在家门口的母亲,怕是已等在那里很久了。已是薄暮时分,夕阳正好,余晖斜映在她的身上,金黄金黄的,望过去,温暖极了。坡下的人家,已升起袅袅炊烟,在空中悠悠地飘着,闲闲,散散。门前的老黄狗早已站了起来,踱着小步子,晃着脑袋,尾巴摇来摇去,舌头伸出来,又缩回去,眼睛眨巴眨巴望着。隔壁家的老阿婆从门内探出半个身子,手中端着碗,一边忙乎着,  相似文献   

8.
炊烟淡去     
正宋人高观国有长短句:"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读到此处,一幅清秀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不禁忆起炊烟,回到当年。放学路上,杨柳依依,鸟雀啁啾,我们推推搡搡,沿着乡村小路匆匆回家,不自觉将脚尖探得老高,或者直接蹦将起来,去捕捉蓝天下袅袅升起的炊烟,自家屋顶的那一缕总会飘出欲望和期待,母亲的饭香就裹在里面,让人如痴如醉。当我渐渐长大,开始变得懂事,那些飘起的炊烟便不再清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草垛     
正在乡村,草垛的存在就像炊烟一样普遍,是最自然,最淳朴的乡村标志。故乡的草垛是由麦秸秆堆积而成的,每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对它都像亲人一样熟悉,每一个离开乡村的游子脑海里或多或少都有着对草垛的记忆。我的童年也有着和草垛分不  相似文献   

10.
正盛夏。七月中旬的祁连山下,鲜黄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千万朵盛开的黄花,散发着扑鼻的香味,随风融入乡村的炊烟里,落在葱郁的树枝上,落在农家的小院里,落在女子温润的心田里。七月,是祁连山下油菜花的花期。那万千的花朵一夜之间将高原浸染得一片金黄。那一朵一朵摇曳的花朵,犹如牵手的仙女,身着金黄的衣裙,对  相似文献   

11.
落日残思     
黄昏,悠长而且颇有些寂寥的意味。一抹落日的余辉斜斜地射进窗户,照见了许多尘埃在微微浮动,就像茫茫宇宙中无数的星体在运转。我猛地一抬头,只见天空中飘逝着各种颜色。山的那一边,夕阳纷飞,有一种宁静在孤寂地翻涌。一群白鸽在平静的蓝屋顶上空游荡,在它们振翅之时,也一并扬起我那炊烟般的思绪。  相似文献   

12.
儿时,每到岁末,家乡屋顶上升腾袅袅的炊烟也就会由一日三次的单本剧变成首尾相连、不辍不停的连续剧——那是家乡人开始熬糖打豆腐了。这熬糖打豆腐有一道工序我是最喜欢的了,那就是过滤。  相似文献   

13.
我小的时候,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里,从那到城里要经过一段土路,父亲每次进城都带我去。但回来经过土路时,总让我下来自己走,“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就是你的任务”。父亲笑眯眯的,而我每次也蹦蹦跳跳地走完它。一次从城里回家,刚下过雨。走到土路时,父亲要放我下来“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我看着泥泞的土路和天上飘着的细雨,紧抓住父亲的脖子,不肯下来。父亲严肃地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该走完你自己的路。记住,这是你的责任。”说完,放下我就大踏步走了,扔下我在后面哭喊,父亲连头也没回一下。我只好在泥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  相似文献   

14.
光盐 《天风》2004,(8):32-32
我在静默中凝视着那缕阳光,忽然,我发现阳光中夹杂着一些烟雾和灰尘,似乎是从窗外随着阳光播洒进来的.想想早晨阳光初照,空气应该格外清新,怎么会有烟尘呢?我站起身来,推开纱窗:可并没有看见什么,也许是远处随风飘过来的炊烟吧?其实,那烟尘并不浓烈,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中显得非常醒目罢了.  相似文献   

15.
心中的地图     
我们的生活是一幅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有我们的家,家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想象。乡村里的孩子,看惯了日沉山梁的图像和炊烟升起的景致,总免不了有身长双翅、飞越山岭的想象。城市里的孩子,看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森林”,也会向往乡村里的宁静。  相似文献   

16.
我一口一口地嚼着,忽然觉得有种 独特的气流,正从那蓝边的花碗里缓缓 地升腾而起,抚摩着我不再年轻的脸, 就像小时候每一次母亲的吻,轻柔而温 润。天空中飘着阴冷阴冷的雨夹雪,湿 滑、泥淖的青石小巷内寒气逼人,我一 副风雪夜归人的模样,推开了家的门。 "你怎么也不打把伞,看你浑身都湿透 了,快去换件衣服,出来喝腊八粥。"满 头白发的老母亲一边颤巍巍地用鸡毛掸 子掸扫着我衣服上的雨雪,一边用充满  相似文献   

17.
正炊烟,是乡村生气的标志,也是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一道风景。它因村庄而诞生,村庄因它而美丽,它为村庄增添了生机和灵气,是一条富有感情的精灵,珍藏着村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它久久地飘散在岁月深处。我老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它沿河而建,傍河而居,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由燃料产生的炊  相似文献   

18.
母亲最尊贵     
我的学生说:老师,你别只描述你贵族的母亲,你也写一些世间平凡的妇人吧。你知道,有一些母亲没有美丽的面容,没有丝质的衣服,没有学识,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娱乐,整天只有那无休无止的工作。跋涉在山间的小径上就如同跋涉在人间的长路上一样,有些很困苦的母亲,在走着很困苦的路呢。  相似文献   

19.
许多小歌手想跟我学唱歌,如果不答应,他就不走,还有躺在我家门口的。态度不可谓不虔诚,不可谓不令人感动。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请进来吧。进来后先让他唱一首歌,然后我来点评。首先肯定热情和长处,接着指  相似文献   

20.
正去江南的时候,天空中正飘着微雨。前一天晚上,我宿在一家"明式书斋"主题的客栈里。老房子的墙上挂着几幅中国字画,书桌上铺着红格宣纸、毛笔,书架上摆着茶具、焚香炉,我还注意到门旁挂着一把油纸伞。那天晚上,我就祈祷最好明天能下点小雨,撑着油纸伞走在古巷里多有江南的意境。次日清晨,睁开眼,窗户上朦朦胧胧的,果然下雨了。江南的小雨,细细密密,打在青石板上也溅不起什么水花。窄窄的一条平江路,每隔几米地上就安有一个小音箱,来回播放着姑苏评弹,软软酥酥的,仿佛刚刚喝下一碗糖粥,贴心又润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