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2.
赵男 《中国宗教》2020,(4):66-67
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众多,尤以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最大,因此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最为世人所知的漫画作品,这部佛教漫画集共6集450幅,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在佛教界、文化界、美术界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是我国文人抒情漫画的先驱,他的漫画笔墨简洁、意境深邃、禅意浓厚,充分表现了古诗相、自然相、儿童相以及社会相的内涵。他以超功利的艺术视野观照自然,诗情画意地描绘山水草木,用孩童般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生活的琐碎点滴也别有趣味。这种自然和童真的心理状态,使他对生命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饱含着悲悯与怜爱。他的这种伤感在漫画中不经意间流露,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又恰到好处,余味绵长,隐含着他对人生现世伤痕的反思和忏悔。  相似文献   

4.
本期漫画真谛栏目, 为纪念弘一大师诞生一百一十五周年,我们选取弘一大师题诗,丰子恺作的八幅画,连载漫画《三个和尚新传》暂停一期。  相似文献   

5.
正弘一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在早年还是俗家的时候,曾经做过教师,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但师生之间还是经常来往,彼此吟诗唱和,很是愉悦。不过弘一法师从来不以师长自居,在他眼里,丰子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般。  相似文献   

6.
东方月 《天风》2012,(6):67
东方月漫画家、自由作家、节目策划人、时尚节目主持人、教会义工。她被誉为“中国的美女丰子恺”,出版多部散文漫画,曾与赵忠祥一起主持《家园》栏目,现居杭州,旅行并撰写旅行专栏。  相似文献   

7.
正丰子恺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时,结识了比他早来一年的朱光潜。一次,朱光潜过生日,同事们为他订了一桌酒席。场面虽不豪华,但很隆重。同事们来饭店时,都带着各色礼物,唯独丰子恺空手而来。吃饭前,一位同事将丰子恺拉到一旁,提醒道:"今天朱老师过生日,你怎么好意思白吃?"丰子恺呵呵一笑:"大家  相似文献   

8.
正1927年,丰子恺请恩师弘一大师为自己第一本《护生画集》题字,画册收录了50幅作品,是献给弘一大师50寿辰的贺礼。弘一大师告诫丰子恺说,将来编二集时,拟多用优美柔和之作,及合于护生正面之意者。至残酷之作,依此次之删遗者,酌选三四幅已足,无须再多画也。弘一大师的殷诚之见,充分体现了他对众生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和谐世界的终极追求,也成为丰子恺一生绘画的创作理想。弘一大师60大寿时,丰子恺  相似文献   

9.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丰子恺的漫画,尤其那一帧《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看画面上新月在天,而露台空寂,竹帘高卷,一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就在心中漂浮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天,老孟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其间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幅漫画。一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一年都没有换了。他越想越兴奋,他冲到朋友身边问,你们看见墙上的那幅漫画了么?朋友们都说,看见了啊!他又问,你们仔细看漫画上是什么内容了么?朋友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一天,老孟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其间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幅漫画。一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一年都没有换了。他越想越兴奋,他冲到朋友身边问,你们看见墙上的那幅漫画了么?朋友们都说,看见了啊!他又问,你们仔细看漫画上是什么内容了么?朋友回答,  相似文献   

14.
空脸     
正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中有一个动漫人物,全身黑色,头戴一个白色面具,被称为"无脸男"。此经典形象由此成为一种象征,不特指某一人,也无好坏之分,泛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总是空虚寂寞,阴郁地行走于人间。在中国,同样是漫画画人,从丰子恺开始,画一个空脸。20  相似文献   

15.
傍梅居     
正闲来依窗晒太阳,想我要是有一间从前的旧屋就好了,宅旁种几棵高低不一的树,傍梅居。树当然是梅树。那种长在旧书和古画中的树,还带着时间的香味。我说的是傍梅居,傍梅树而居。傍梅居的房子,可做书房。看书或者做梦,都有梅花的清香。这样的房子,丰子恺的漫画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1898—1975)先生就业于弘一(1880—1942)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情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有关佛教的绘画、诗文等文艺作品,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谈到丰子恺与佛教的来龙去脉,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天,老孟在火锅店与朋友吃饭,其间去了一趟洗手间。他又看见了挂在卫生间墙上的那幅漫画。一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也挂着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一年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5,(3)
位于浙江桐乡石门镇的“缘缘堂”,是漫画家丰子恺的故居,去年六月开始重建,目前已基本竣工。赵朴初是丰子恺的挚友,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即作贺诗一首,并挥毫写成条幅。诗云: 恺翁作画有殊征,笔下常存恻隐心。世界缘缘无有尽,三生松月庆堂成。赵朴初在题款中写道:“余曾向一呤同志(丰子恺先生之女)假得子恺先生所作《青松明月长如此》图,留观三年甫寄归;而喜得缘缘堂重建落成之讯,因拈一偈为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即"童年情结",对他本人的个性、艺术创作的题材、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子恺童年时期殷实的家庭条件及其丰富性的生活体验等因素,使其产生了童年情结,这种童年情结突出表现在儿童题材、儿童视角、儿童崇拜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6):106-111
马一浮是一位誉满海内外的理学家,他深研佛学融合理学,周恩来总理赞称他是我国唯一佛学化的理学大师. 马一浮和弘一法师的交往甚深,丰子恺先生说高僧弘一是一轮朗月,而马一浮则是一片清空,二者同在一个境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