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睡到自然醒时,已是早晨8:20时。看着空荡荡的半边床,才意识到丈夫邵宇出差了,我赖在床上继续养神。我和邵宇的巨幅婚纱  相似文献   

2.
当他低谷时     
宁佳长得不够沉鱼落雁,智商也泯然众人,婚姻路却走得可圈可点。去了几次清华园,就轻松拿下高材生老史同学。老史赴美深造,她也远赴彼岸,陪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按照两口子的安排,等老史博士一毕业,宁佳就辞掉工作,安心相夫教子。她是巨蟹座,说好听,是把家庭排在生活的第一位;说难听,那就是懒,懒得出  相似文献   

3.
正刚参加工作时,和我一同进单位的,还有两位同事。我们三人年龄相近,学历资历相同,我们同在一个部门工作。我们三个在工作上都很努力,都想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更好,都期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两年后,机会终于来了。领导准备在我们三人中,选出一名副科长。论工作成绩,我进单位后,年年都是上级表彰的先进。我想,只要我脚踏实地干,上帝一定会对我垂青。  相似文献   

4.
王孺童 《法音》2005,(5):23-29
别时意趣,作为佛陀方便说法的四种意趣之一,其与净土教之间的论争,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容与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别时意趣的本义,而且更有助于正确认识净土教思想。那么,什么是别时意趣?别时意趣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就成为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一、意趣与四种意趣(1)意趣意趣,简称为意,指佛陀说法所别有之言外之意。世亲《摄大乘论释》(陈本)卷六:“如来心先缘此事,后为他说,故名为意。”《摄大乘论释论》(隋本)卷五:“若世尊心有所在而说者为意。”《摄大乘论释》(唐本)卷五:“谓佛世尊,先缘此事,后为他…  相似文献   

5.
王孺童 《法音》2005,(9):7-11
无著菩萨所举“念佛得不退”和“发愿得往生”二例释,确为净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别时意趣本义探源》(《法音》2005年第5期)一文中,将“别时性”与“方便说”归纳为“别时意趣”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本义,这与后来净土教所宣扬的“即生性”与“决定说”确实有所不同。那么,这种不同到底是本质上的矛盾,还是表象上的差异呢?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后世祖师对别时意趣的不同理解,力求呈现出一个流变的整体脉络。别时意趣与以念佛发愿为手段、往生净土为目的的净土教法若在本质上就是矛盾的,那么净土教“即生性”与“决定说”的理论基础将从根…  相似文献   

6.
王孺童 《法音》2006,(7):5-22
所谓诸宗祖师说,即以净土宗祖师为主,旁涉它宗祖师,梳理他们对别时意趣的个性化见解和阐释。既然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别时意趣与净土教的关系,那么净土宗祖师对别时意趣的论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便于讨论,先从国籍上分成中国与外国两个部分,然后再从宗派上分成净土宗与其它诸宗。对于每位祖师,均简述其生平,着重说明其在本宗的地位和师承关系;不论其是否为净土宗祖师,凡有与净土相关之经历,择要举出。在论说的内容上,主要以诸宗祖师本人的著述为依据。其中有些祖师对别时意趣的论说,是结合对净土经典的注疏展开的,由于本节侧重于分析各宗…  相似文献   

7.
王孺童 《法音》2007,(2):12-22
经过前面三个专题的讨论,已经从本义、流变及各宗阐释等方面,对别时意趣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说(见《法音》2005年第5期、第9期,2006年第7期)。而别时意趣本身,作为佛陀决了一切义的四种意趣之一,是一种说法方式,只有将其运用到说法中去,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探讨别时意趣在经典中是如何运用的,其具体的功用到底为何,是否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经典、领悟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别时意趣在很多经典的阐释上都有运用,本文着重分析别时意趣在净土类经典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吃饭与参禅     
正古人认为,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日本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会多出来十三种酶、十一种氨基酸,能有效抑制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使人可以充分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同时,充分咀嚼还能降低食物摄入量,避免进食过多。老子说:知足者富。有很多富翁,山珍海味摆满一桌,都未必会感到幸福;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把茴香豆、一碟小菜,就足以让他快活似神仙。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济群 《佛教文化》2011,(4):124-124
吃饭能否成为修行,关键就在于对待饮食的心态。丛林的斋堂又名“五观堂”,也是要求僧众在受供时“食存五观”。五观的内容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着自己所吃的每一口饭,会有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我们不耕不织,却在此安然享用,由此生起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婚姻是饭。有饭,才是踏实的。  相似文献   

11.
晚上10点钟,我准时从家里出发。今天的天气格外冷,寒流袭来,傍晚就阴沉沉的,这会儿飘起了雪,不是那种漂亮的雪花,是打在脸上生疼的雪粒。大街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行色匆匆。冬天天黑得早,快接近半夜了,就更显得清冷。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已进入梦乡,我此时上班,是为了陪伴那些深夜难眠的人。 坐进播音室好一会儿才感到暖和一些。调整好情绪,开始向听众问好。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人生许多美好时光,都与饭桌有关。光吃饭,就有饭局、聚餐、留饭和蹭饭,四种形式,四个境界。饭局有如牌局棋局,反正是一种比较吃力的吃饭:除强调正装出席之外,一应言行举止都要如下棋出牌样,不可任意。但人生充满矛盾,天天有饭局,烦恼不已,如若从来没有饭局,人前人后似有点失落,矮人一截,同一饭局请他不请你,免不了有点酸酸的……聚餐,又可称聚会,那要宽松多了,是三五知己好友自发的聚。聚餐有各种形式,有蜻蜓吃尾巴,即各吃各,西方称AA制;但更多为轮流做东,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大家都会自觉轮  相似文献   

13.
正1965年7月23日,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发薪水的日子。尽管和别人比起来,我的薪水很少,但对我和我的母亲来说,那几乎是一笔"巨款"了。它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母亲也不用再拖着年老的身躯去帮别人洗衣服了。二十年前,父亲欠下巨额债务后去世。为了替父亲还债,母亲卖掉了房子,又带着年幼的我四处帮人干活。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只能穿捡来的旧衣服,每天吃的只有几片面包和一点蔬菜  相似文献   

14.
到一个寺院去参观和朝拜,我发现僧人们吃饭的饭桌很特别——它不是圆桌、不是方桌、也不是长条桌,而是一个C字型的圆弧形的饭桌。僧人们吃饭时不是围拢在C字桌的外面吃,而是鱼贯进入C字桌的人口,一个一个间隔半米地排着坐。结果,他们进餐时就都对着外面,互相之间,只要不故意侧转身,就看不到别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达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16.
正好友小沫今年三十多岁,闲暇的时间很多,加入了各种社团,有读书群、唱歌群、书法群、写作群、健身俱乐部等,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上进的她因为看到每个群体都有几个领军人物,就会心生羡慕:谁谁文章写得真好,我要学;那谁,美声好棒,我得学;谁谁谁,身材苗条,我要练……我问小沫:你到底喜欢什么?小沫说:都喜欢呀,或者  相似文献   

17.
书房和阴面的阳台间隔着一道推拉门,因为冬日寒冷,这道门一直关着。春节前,我进入阳台搞卫生,随手推上了这道门。伴着一声金属的脆响,我的心"咯噔"一下:推拉门自动上锁了,锁扣在书房那一面,我被关在阳台上了!此时,家里没有别人在,我只穿着一身保暖内衣,被冰冷的玻璃和瓷砖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阳台上没有地暖,寒意从脚下顺着血液往上升,霎时就凉彻了心底。家在五楼,跳窗出去,不可能;打电话给家人,手机又在卧室里;女儿在千里之外读大学,爱人在异地工作,纵是心有灵犀,父女俩也料不到我此刻被关在阳台  相似文献   

18.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这弟兄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这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20.
李栋 《天风》2007,(8):14-16
教会是主耶稣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当主耶稣在离开世界之前,就吩咐门徒,在地上建立他的教会,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教会的性质就已经确定了。后来耶稣的门徒为建立、巩固基督的教会,前赴后继并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