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读断冤     
佚名 《思维与智慧》2004,(11):34-34
清乾隆年间,青州府有一富户张容钟,家大业大,在邻近州府都有他的买卖铺户,生意十分兴隆。这位张容钟生意场上事事如意,回到家中却有无尽的烦恼。原来,他的妻子李氏只生了一个女儿阿英,一直没有儿子。阿英长大后,张老只好招了一个女婿胡七。又过了几年,张老的一个小妾忽然生下一个儿子,张老爱若掌上明珠,取名叫一飞,一家人还算和睦。等到张一飞四岁时,张老得了一场重病,半年后病情愈来愈重,张老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在病  相似文献   

2.
学会分享     
一个少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鲜花店,生意还不错。 可是后来,他的花店旁边又出现一家花店,他很紧张。正在他想办法挤走对方时,这家花店的旁边又新开一家花店,他急得眼睛都红了,邀来几个热血少年,准备干出格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感恩经营     
在我常去图书馆的一条路上,看到一家花店,每天早上8时,花店门一开,便挤满了前来买花的人。有好几次,我总想近前看个明白——这家花店为何生意如此红火?(因为在这条路上的其它花店生意都十分清淡。)后来从买花人口中得知,开花店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每天逢8时开花  相似文献   

4.
生意场上的大起大落,在深圳很平常,他也能坦然面对。令他感动的是,妻儿对此并无怨言,尤其是已经习惯于过富足生活的女儿,家境的变化好像使她陡然间懂事了许多,每当他不开心时,女儿就会安慰他:“爸爸,不要急,我们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使爸爸感悟到:女儿,在重新面对贫困时正在长大。女儿,在深圳体会贫穷 1997年阿新从四川来到深圳的时候,女儿越越才6岁。阿新很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接受好一点的教  相似文献   

5.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6.
正女儿通过公招进入沿海一所公立本科大学,有事业编制,一家人都很高兴。四年前,女儿读大四时,我与妻便开始操心她的工作,后来,她上了研究生,又去韩国支教一年,暂时缓解了我们的焦虑。年初回国,就业问题再次实实在在摆到了一家人面前。好在女儿能干,回国仅仅两个多月,就干净利落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与妻怎能不欣喜呢?2017年5月6日,女儿报考的两个单位同时开考,一个是长沙的,单位不错,但考的是公务  相似文献   

7.
嘉庆年间,江浙地区有位张老板做皮革生意亏了本,不得已回到家乡开了家杂货铺。小生意赚钱少,奸猾的张老板便想到一个缺斤短两的主意——买通制秤匠,让他给自己做一把十五两一斤的秤杆(当时的市斤采取十六两进制)。张老板的女儿得知此事,私下找到制秤匠说:"家父经商向来讲诚信、重信誉,你一定是听错了,把他说的多一两听成了少一两。"说完,还掏出两锭银子以示酬谢。哪有人会出钱把秤杆做得多出一两?制秤匠心里清楚,张老板的女儿在撒谎,可实在禁不住银两的诱惑,还是答应了。张老板用上了新秤,总以为自己占了"少一两"的便宜,  相似文献   

8.
曾想在刊物上开个专栏:我的101个穷朋友。最终未能如愿, 有人批评说,这个年代,标榜贫穷,没出息。实际上,我已有一批很好的穷朋友,其中一个是忘年交,50多岁了。他曾阔过,也做过大老板, 后来在生意场上跌了一大跤,至今已穷了近6年,就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9.
那时我还很小,刚刚记事,也许是5岁或6岁,正是物资匮乏的时代,努海说,我还不能懂得那时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爷爷欧麦尔是个木匠,在瓦直布街上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家具店,经他亲手打造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家具,样式精巧大方,收费又低廉,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靠着自己的手艺,他攒了一些资财,除去每年出散的“天课”外,余下的可以足够去麦加朝觐了,爷爷便将家具店的所有生意交给我父亲打理,他想去朝觐,完成朝觐功课,这是他一生的愿望,当时,爷爷刚刚60岁。爷爷是个慷慨大方的人,经常接济周边的穷人。街上有一对外地来…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一点小事,没忍住又和老公拌起了嘴。拌累了,想到这个我与之结婚快20年的男人,从来都这么固执、认死理、不懂变通,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懒得再理他,我转身就回了房。开电视,看手机,竟莫名心烦意乱,再看时间,差不多是做饭时间了,便又去了厨房。拿出早上备好的蔬菜,正在清洗整理的瞬间,女儿从身后慢  相似文献   

11.
提起火药桶,总会让人联想到战争;提起避风港,人们的脸上便会露出温馨的微笑。谁会想到,有时温馨的避风港里,也会埋藏着一只火药桶呢?我有一朋友,叫老王,今年四十五了。厂里效益不好,他被宣布下岗了。王嫂便对他说:“下岗就下岗吧,家还有我哩。”王嫂开了家饮食店,生意还不错。老王便笑  相似文献   

12.
惠梅是父母近40岁才得到的独生女儿。其父母年轻时有过许多梦想,后来过得并不如意。父母便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为强迫刚读小学的女儿学这学那,他们给惠梅定下一条又一条的家规,不准这样,应该那样。惠梅倒也被逼着学了不少东西,功课也不错,她父母便眼巴巴地盼着女儿能到大都市去过上体面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据传从前,有个才华横溢,温文尔雅,相貌堂堂的书生叫灵石。正值豆寇年华,年方22岁。他平时颇爱学习,博览群书,刻苦用功,又十分孝敬父母,深得乡亲们的赞赏。有一年隆冬,他翻山越岭,徒步到舅舅家去拜寿,寿宴后又急急忙忙赶回家。由于天已慢慢黑了下来,加之心急如火,就迷失了方向。他穿过荒山野径,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见窗户灯光透亮,便上前问路。这户人家住着个教书先生。因到镇上办事尚未归家,只留下19岁的独生女儿丽丽姑娘在家。她刚绣完了一对花枕,在灯下读书。忽听门外有人叩门,姑娘就从门缝往外一看,原来是个陌生男…  相似文献   

14.
拣豆豆我想生点黄豆芽,又要上街买菜,便将拣豆的“任务”交给放假在家的女儿。过了好长时间我买菜回家,仍见女儿趴在桌上忙碌。“怎么还没拣完?”我诧异地问。“黄豆这么多,可不不出活!”女儿撅着嘴辩解道。我仔细地在一旁观看女儿拣黄豆的过程,她是将好的拣出,留下瘪的。“这样拣你看行不行?”我在桌上拨拉开了:先将瘪的拣出,留下饱满的。三下五除二,一会儿黄豆就拣好了。“爸,你真聪明!”女儿欢呼雀跃:“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向女儿讲了一条定律的故事。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巴特莱提出了“重要的少数”的概念。他认…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有个情节,李尔王老了,欲将江山与权力均分给3个女儿,便让他们对此表个态,于是,大女儿与2女儿立刻花言巧语,把她们对父王的爱表达得天花乱坠。李尔王听了大喜。不料,3女儿的回答却使他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商人,经常要到外地去洽谈生意,我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比跟一大群商人在某家汽车旅馆的咖啡店里一起就餐更令人感到孤独的了。有一年,在我出差之前,我那5岁的女儿珍妮把一件礼物塞到  相似文献   

17.
正我开了家鲜花店,父亲在闲暇之余会过来帮忙。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决心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这样,门口就被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天,我打开门时,却突然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几盆鲜花不见了,仔细一看,却摆在右邻家门口,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气不打一处来,便要出去与他们理论。父亲拦住了我说,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为人处世,立身行事,都应以适度为本,无论做什么事,一过火,便会适得其反。能明白这一点,既是一种做人的自觉,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明白这一点的人,总爱要小聪明,总认为要价高一些,会捡一点小便宜。正因为一些人爱耍小聪明,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例如,有一个钉锅的,到一个村子后,有许多人家的锅都想钉一下。他一见生意很多,便起了贪心。给第一个人的小锅上,钉了许多钯子。人家问他是多少钱。他说:“一个钯子一块钱。”他数了数,一共十二个钯子,便说“共十二块钱”。主人一听,脸上笑容顿失,以为自己没有听清楚,又问:…  相似文献   

19.
正劳德鲁普是一位家居设计师,他热爱生活,喜欢外出旅游。有一次假期,他带着家人和5岁的小女儿去旅游,景区里面人头攒动,吃饭、等车到处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女儿走累了就伸手让爸爸抱抱。一天下来,全家人累得不行,好不容易等到回程,乘地铁时又要排队,  相似文献   

20.
黄水仙定律     
我女儿几次打电话来说:“妈妈,您一定得在黄水仙花凋谢以前来这儿看这些花。”我是想去,但从拉瓜纳开呈到细头湖要两个小时。”当她又一次对我这样说的时候,我有些勉强地说:“那好吧,我下个星期二上。”当这一天来到时,却是一个又冷又湿的雨天。可是我已答应了女儿,于是还是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