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勒 《天风》2008,(2):24-25
以色列民有两套年历,一套历法是宗教年历,另一套就是农历.这种宗教年历就是刚刚我们所读的12章2节所宣布的"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他们所定的正月近乎今天的阴历三月与四月之间.因为中东一带,新年随着春天降临而开始,各种节期都和四季的运转相配合的.他们所说的阳历三月到四月之间也是近乎于我们中国的农历.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民有两套年历,一套历法是宗教年历,另一套就是农历.这种宗教年历就是刚刚我们所读的12章2节所宣布的"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他们所定的正月近乎今天的阴历三月与四月之间.因为中东一带,新年随着春天降临而开始,各种节期都和四季的运转相配合的.他们所说的阳历三月到四月之间也是近乎于我们中国的农历.  相似文献   

3.
侯玉洁 《天风》2008,(4):24-25
以色列民有两套年历,一套历法是宗教年历,男一套就是农历.这种宗教年历就是刚刚我们所读的12章2节所宣布的"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他们所定的正月近乎今天的阴历三月与四月之间.因为中东一带,新年随着春天降临而开始,各种节期都和四季的运转相配合的.他们所说的阳历三月到四月之间也是近乎于我们中国的农历.  相似文献   

4.
正暮春时节,东风吹过,落花飘零,残红落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难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会泪流满面特立独行去葬花了。花如此,人亦如此,"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总是让人无限感伤。但吟诵白乐天的《大林寺桃花》诗,却感受到另外一番境界。白居易曾被贬任江州司马,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山水。时值暮春,山下芳菲尽落而山上古寺桃花盛开,白居易遂有感而作此诗。诗歌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相似文献   

5.
一、风流才子之心路历程 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到"六如居士",从年少时的伥伥到黄金泪洒满两袖的科考才子,唐寅曾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岁月,伤花悲秋,醉酒吟花的失意年华,扪心自问"我是谁?"其《伯虎自赞》中有言语:"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流,灵与肉的对抗.风流不羁与伤悲落寞蕴含其中,藏而不露,隐而不显.唐寅于嘉靖二年癸未十二月二日病逝,年仅五十四岁.绝笔写照:"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不愧为自称是"天上闲星地上仙"的唐伯虎,将生死视为邻居,何等的洒脱!然而感慨之余却也隐隐有种此才辜负,明珠暗投,纵有国色却投野翁家的悲怆与落寞;"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有才无用的无奈;"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知己难寻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老花眼     
正人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先老的应该是眼,会是眼睛看东西先有些模糊了,也就是人们说的眼睛开始花了。杜甫的诗"老年花似雾中看",就是人老眼花昏蒙时最形象生动的说明。所以,俗语说:花不花,四十八。这样的年纪,显然是早于腿力的衰退的。同样是老花眼,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眼中镜像,有人可以是眼前如冬季万木凋零灰蒙蒙一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种小花叫"勿忘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旱喜凉,开有浅蓝色的小花,看起来貌不惊人,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被寓以十分美好的寄托。相传中世纪一位德国骑士与恋人漫步在多瑙河畔,瞥见河畔绽放着蓝色小花。骑士不顾危险探身摘花,不料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无法获救的骑士说了一句"勿忘我", 把那朵蓝色的花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日夜在发际佩戴蓝色小花,以表明对爱人的不忘与忠贞。而那朵蓝色的花,便因此被称作"勿忘我"。  相似文献   

8.
正东风起,万物繁,天地华。自古而今,春风就是这样一位"大众情人",无人不欢,不知费了多少诗人笔墨。说起风,大概再也没有人比得了李峤的笔力: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不见风字,却尽是风的"绝活",这种高姿态,要怎么比!像一个人说一堆捧你的话,却不抵一  相似文献   

9.
正她从小就是个"花痴",而且对桃花情有独钟,如今她拥有1000多亩土地的农场,农场里有"十里桃林",桃花盛开的季节,很多游客来此一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般的美景,并纷纷预定桃子,这些桃子是她创业收入的一部分,她就是24岁的南京姑娘华梦丽。  相似文献   

10.
花落的姿势     
正八月桂花香。读到有人描写桂花飘落的句子,"金色的花瓣飘落一地",不由得想到了花落的姿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用"花瓣飘落",甚至"花瓣凋零"来描绘所有花落的姿势的,包括桂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飘零的;秋天的花,是整朵整朵萎谢的。"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说花落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姿势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所谓春秋时期,是因为《春秋》这部书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至于这种编年史书为何称作"春秋",古今又有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是杜预的说法,认为古人"错举"一年四季中的两季,以"春秋"代表一年,进而《春秋》就成了编年史书的代称了。但是从甲骨文材料来看,直到殷商时代虽然可能已经有了四时的时序观念,但还没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概念,当时只有春秋两季。商代的春季相当于殷历的十月到三月,即夏历的二月到七月;秋季相当于殷历的四月到九月,即夏历的八月到一月。当时的岁首交接时在种黍和收麦之月,相当于夏历的五月。到了西周末期、春秋初期,才逐渐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说,原来的"春秋"二字不是截取"春夏秋冬"而来,对一年四季的概括,其本身就足以标志完整的一年了。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四季,但人们把按年代编写的历史,叫做"春秋",当是对商周历史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一个"痴汉",一个真正痴迷汉字的人。他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设计的"上海迪斯尼"系列字体却刷爆了朋友圈。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这个大型项目除了带来国际性的游乐体验之外,最大的亮点竟然是全部主题景点名称都采用中文命名,而这些名字居然有一百多款汉字字体。设计师一笔一画地进行创意设计,花了整整五年时  相似文献   

13.
正有句民谚云:"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花开有时,生死由命,都是急不来的。很多事情,唯有经历等待的过程,才能有所收获。"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幽居于阴暗潮湿角落里的青苔,经风沐雨从不气馁,因为它在等待花开的精彩。蒋勋先生在《池上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日,蒋勋先生吃到叶云忠家的鸡汤,味道甘甜得不可思议,便询问加了什么。他们说:"只有腌了十四年的橄榄……"就  相似文献   

14.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像,表像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15.
林曼红 《天风》2016,(12):6-8
正经文:路1:28-29,2:18-19"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看信息的时间空前之多,但思考、分辨信息内容的时间却不多,而能够让人反复思想的信息,或者愿意花时间去反复思想所看信息的人,也是不多。然而,反复思想是一种好品格、好习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思想马利亚的"反复思想",希望从中得到启迪。让我们一起看两处经文,《路  相似文献   

16.
田素良 《天风》2010,(3):40-41
<正>"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单县教会弟兄姊妹竖起拇指称赞张秀英姊妹的佳话。张秀英姊妹是山东省单县基督教堂负责同工,今年83岁。她信仰虔诚,热心爱主,平易近人,同龄人乐称她"张姐",青年同工皆尊称她"张姨"。张秀英姊妹虽然年事已高,却眼不花,耳不聋,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用耳聪目明来形容她一点也不夸张,她为基督作出了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人生智慧     
一《易经》最后一卦为"未济",意思是"没有完成",表示这个世界还有缺憾,尚待完善。这好比花道,含苞欲放比盛开时美妙,花一开放就意味着走向枯萎衰败,而  相似文献   

18.
释方城石猴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城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小巧玲珑,独具神韵.方城小石猴在中原民俗中是"吉祥纳福"之物,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三月三,人们争相购买、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企盼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 "母猴驮小猴",寓意便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它能够誉满中原,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非狷非狂自一家, 草堂夏热起龙蛇. 壶公忽现容身地, 方丈蓬山是韭花."① 这是启功先生对杨凝<韭花贴>的一个评价,认为该贴"小真书精警奇妙,得未曾有",是气派很大的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太行红叶     
正红叶,自古为人所爱,更为诗中所多见。最著名的故事是唐代宫女的"红叶题诗",最为人们熟知的诗句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此外还有韩愈的"万株红叶满"和许浑的"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当代诗人也多有咏红叶诗。客居北京的新疆老诗人于钟珩近去香山看红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