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一直在学习"接纳"与"放下",虽然愈学愈好,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到位。因为,我还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事要发生?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为什么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我发现,当我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怀着一种受害者心态,想要讨回公道的。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岁。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时,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就这么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在谈话中,她隐约地问到"为什么"。我看着她充满泪  相似文献   

2.
意雯 《天风》2015,(4):31
[腾讯网]近日,一篇关注残疾人乞讨的报道在网上流传。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故意将儿童、老人致残,然后逼他们乞讨。为了博得人们的同情心,还折断孩子的手脚,将愈合的伤口不断弄伤,据说越惨越能赚钱。这样的孩子寿命很短,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会被扔掉。一份多年前流传的"残疾人转让"传单,就展现了乞丐明码标价的可怕情况。  相似文献   

3.
紧急救助中的道德冷漠分为"无同情心的道德冷漠"与"虽有同情心但无行为的道德冷漠"。之所以有移情能力者未能形成同情心、有同情心者无相应的现实行动,就在于由移情到同情、由同情心到同情心实践的条件性。创建可持续再生产合作性社会关系的社会体系,提供免于恐惧地见义勇为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克服紧急救助中道德冷漠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快乐是一种美德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  相似文献   

5.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学期开始,我所在的幼儿园重新为老师们分配了班级,我被分配到了大班。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满意。因为大班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大,无论是自理能力还是纪律意识都比较强,带起来会轻松很多。当然,也有同事喜欢小班,他们觉得小班的孩子更可爱、可塑性更强。园长肯定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才做出这样的安排,同事们都无异议。一天开会结束后,一个同事装作不经意地说:"有些人是称心如意了,可是背后搞小动作总  相似文献   

7.
依司马谈之意,至少有两种"正名",一种是名家意义的缺乏人情味的"专决于名",另一种则是儒家意义的不乏人情味的"控名责实"。为了理解后一个问题,梁启超提出了一种"顾名思义"的解释,认为儒家的正名分意在使个人之同类意识由麻木而觉醒,从而产生同情心。同情心属于中国古人所说的"感通",而"感通"实际上是"通感"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8.
生命,缺不得盐,而苦,是生命的“盐”。我曾见一个孩子练习骑自行车时摔倒了,母亲却在他幼嫩的伤口周围洒上了盐。仅仅是为了消毒吗?只见孩子痛得撕心裂肺般哇哇大哭起来,惹得路人都心痛地前来劝慰。有人指责那位母亲的无情。然而她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购物,买的就是质量,可生活中就有"买不走"的质量。有一次,我的朋友到一家久负盛名的拉面店吃牛肉面,临行前特地带了一只饭盒,准备吃完后给自己的孩子也带一份儿回去。当服务员将两碗面端来,他刚要将其中一碗倒入饭盒,却被拉面的老师傅厉声制止:"你这是干什么?" 朋友不解地回答:"我提一碗回去呀!"那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要早说呢?"为什么!要真等你把面吃完了,再提这一碗回去,那面还能吃吗?早就糊掉了!"朋友一听,笑了:"没关系,不过带回去给孩子吃的,没关系的!"不行!我不管是给谁吃的。我们这个店是有招牌的,不可…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近日,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  相似文献   

11.
东方 《天风》2013,8(8):24-27
亲爱的天父,我的神,感谢你的带领。你的呼召,孩子奉行。感谢你的爱,你的爱总是激励孩子决意一生跟随你。感谢你赐给孩子能力,让我能去服侍,不管做得好与不好,你总是悦纳孩子的侍奉……若不是你,若离了你,我将什么都不是,感谢你赐的恩典,让孩子一生够用……  相似文献   

12.
阳台上,放着一个鱼缸,鱼缸里有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夜深了,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妈妈,我感到缸里的水快要结冰了,我们会冻死的。"小金鱼胆怯地说。"孩子,只要我们游向太阳,就不会被冻死。"金鱼妈妈安慰着小金鱼。"黑夜里怎么会有太阳呢?我们怎么可能游向太阳呢?"于是,鱼缸里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开始游动起来。"妈妈,我不行了,我再也游不动了。"小金鱼泄气地说。"孩子,千万别停下来,一  相似文献   

13.
说“嘚瑟”     
正"嘚瑟"这个词似乎一听就懂,但细究起来却蛮有意思。有语言考据癖的我,找出家中的几部大词典,翻检起来。翻检的结果是,我所查的数部部头不算小的词典,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嘚瑟"一词,解释是:"〈方〉因得意而向人显示;炫耀。"举的例子则是:"开着辆小汽车到处嘚瑟。""自从当上个小科长,整天嘚瑟。"看起来,这"嘚瑟"  相似文献   

14.
<正>我曾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喻道故事:一对家境贫寒的夫妇,育有两个性格各异的儿子,哥哥外向,弟弟内向。一天,父母给哥俩买了同样款式的衣服。看到漂亮的新衣服,哥哥高兴地跳了起来,激动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开心!"一旁的弟弟却哭了起来,伤心地说:"父母那么穷,还给我买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好难过!"多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5.
正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德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数学老师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者之一,更要在课改的浪潮中始终秉承德育思想,将孩子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世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唐帅是被父母忍痛"隔离"起来的孩子。当发现他是健全人的那一刻,他的聋人父母按捺不住地高兴,因为在他们心里,这辈子只要能看到儿子像平凡人家的孩子一样,在有声的世界里健康成长,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让他尽快学会说话,父母把他送去和外婆一起生活。有一年,唐帅的母亲因为脑梗去医院就诊被拒收。原来,医院曾经接收过一名聋哑人,但是因为交流不便,看诊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直到因其他采访无意间接触到了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我才对"创业"的话题格外重视起来。像所有创业者一样,那个已经办了休学的大学生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时口若悬河。尽管他们的产品还没做出来,甚至写程序的技术人员还没找到,但是他依旧成竹在胸地向我描绘他们的创业项目将会书写出怎样一片美好的未来,直说到嘴角堆起白沫。当他介绍自己的创业团队时,则更是浮夸——"我是CEO,这是毫无疑问的;小张是CIO,收集信息;小李是CFO,管财务;  相似文献   

19.
堂哥的孩子考到了我们这儿的大学,堂哥辞了工作,跟过来陪读。在学校的教工宿舍区租了房子住下。为了少点折腾,每年寒假他都不回家,和孩子一起在停了暖气的宿舍里过年。有一年的年三十,我去看他们。见他们正在楼道里支了一个炉子煮饺子,房间冰凉。他和孩子都穿着大棉衣。此时,他们南方的老家,应该还是一片碧绿。堂哥解释说:"为了孩子的幸福……"我心里却有一句话哽在那里:"你应该先幸福起来。"  相似文献   

20.
谈到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要不忘著名画家卢沉一句名言,"吞吐古今,涉猎中外",对传统要"学深学透"。如同孩子和父母,要认得"亲父母"和"祖宗",不仅要血液相融,更要灵魂相融,建立深厚的感情,把根扎好。等待孩子长大思想成熟了,然后再谈"涉猎中外",否则就乱了。孩子从小被拐骗抱走了,长大了认养父母而不认亲父母,即使别人帮他找到亲父母,也没有了感情,融不在一块;如果孩子对父母有印象有感情,即使被拐骗走,长大也能像"塞翁失马"故事,带一群马跑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