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2.
重用自己     
多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当了教师。上班第一天,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做出成绩,让领导和同事们刮日相看,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知一走进这所闻名遐迩的重点中学,他才发现,这里人才济济,精英辈出,自己就像汇入大海的一滴小水珠,毫不起眼,仿佛成了被生活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3.
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是我家花的名字,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是从单位同事那弄来种养的。我和同事聊天时,说自己不会养花,很好的花,让我一养就给养死了。她说你养“落地生根”吧,它极易活也好养。于是,她给我从落地生根的叶上取下一些带小细根的小叶朵(因是由四片小叶组成的一个像花一样的骨朵,故我叫它小叶朵),告诉我说:这就是它的花种,你回去撒在花盆里,不用管它,自己就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回避盲区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集合论悖论,即"理发师悖论"。说在英国的萨尔维村一家新开的理发店挂出一块招牌:只给村里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将了理发师一军:"那你给不给自己理发?"这一问题让理发师无言以对。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他就属于招牌上所限定的那类人,所以,他就应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他  相似文献   

5.
小李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既听话成绩又好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进了一家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公司.小李认为自己刚到一个公司,人微言轻,所以处处都保持低调,说话办事从不与人争抢,开会讨论什么问题,尽管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从不抢着发言,总是让有资格的同事先说,临到自己也是随便附和几句.  相似文献   

6.
正请同事帮忙修改一份文件,他对我说正在更新系统,让我稍等一下。这让我很不解,前几天他明明刚更新过呀!我是一个电脑小白,电脑不用到开不了机,是从来想不到维护的。至于更新,从我用这台电脑开始将近两年里,还从未更新过一次系统。但不得不承认,同事做事的效率确实高,很少出错,更没有出现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弄好电脑后,同事很快就帮我修改好了文  相似文献   

7.
《美与时代》2003,(4):22-22
对于初次参加工作的你来说,得体的着装可以让你给上司、同事留下好的印象.刚刚踏入社会,衣橱储备不多,钱包也不够充实的你,要给自己的着装重新定位该从何做起呢?  相似文献   

8.
受者之爱     
同事G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家,性格外向,喜交际,朋友自然也多,在报纸上发了文章,常常有许多人给他打电话通报消息,有的甚至为他留下样报。G有一习惯,同一篇文章,无论多少人给他打电话,他都要对朋友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绝不说他已经知道文章发表了之类的话。G说:“  相似文献   

9.
吴志福 《天风》2018,(6):41-41
假如大声祷告会打搅他人,那还是应选择默祷一次查经聚会,有个弟兄沮丧地要大家为他祷告。他说自己被公司开除了,原因是他每晚睡前发出声音祷告,住在同宿舍的同事感到不满,就向领导打报告,结果导致他失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敏感的伤害     
华遇事偏爱往坏处想,总是警觉地审视着自己的周围:看到别人在一起交谈,便疑心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就禁不住搜肠刮肚地想象人家会说什么;担心女儿早恋,便严密监视和检查女儿的所有信件,偷看女儿的日记,悄悄地在女儿后面跟踪,只要女儿和人说话就提心吊胆;当有人赞扬华时,便盯住别人看,即使没能看出异样来,还是坚持认为是图谋不轨;华在和同事闲谈时,说了一句他认为不该说的话,便一直记挂在心上,三番五次地找同事“认错”,没想到却把同事给说恼了:“你何必呢,对于这件事我根本就不介意”;当领导夸奖华时,便担心是“笑里藏刀”的“信号”,一惊一乍地等待着“不幸”的降临……有段时间,华茶不香饭不思,因为他感到主管这两天对自己感觉特别,  相似文献   

11.
人生藏宝图     
我的一位同事非常敬重他的父母,他知道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要给他们一张人生地图。 他的书桌上始终压着这张“地图”,他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藏宝图,我会接着记下去的,将来有一天把它送给我的儿女。”  相似文献   

12.
职场中曾有一些规定或是潜规则,让一些新人感觉无所适从。如何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和同事们和平相处,就需要职场新人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还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王红是外贸公司新招聘来的打字员,是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的女孩。每天她都早早来到单位,把打印室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把大家的电脑打开,等同事们一到,就可以直接工作,为大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刚毕业那会儿,正赶上就业困难,像我这样的普通的本科毕业生随处可见,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工作都很费劲,更不要说谋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了。一天,为分配忙得焦头烂额的几个年轻人小聚,一起慨叹起生活中的种种艰难,纷纷抱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我们的机遇太少了。这时,一位已届中年的校友跟我们讲起了自己钓鱼的故事——那会儿,他正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乏味,落寞中时常拎着鱼杆去垂钓,连着去了十多次,换了好多地方,他都是收获寥寥,装鱼的篓子越换越小,最后干脆只拎一把钓竿和少许鱼饵。那天,钓技还不如他的同事老王约他一同去钓鱼…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懒惰     
正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古尔·卡乌塔姆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了联合国总部的一名雇员。作为新人,他渴望尽早赢得同事的认可,所以他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按道理说,这应该得到大家的一致夸赞,可事实不是这样。两个月后,古尔发现同事对自己的认可度没有提升,甚至有同事还曾在办公室严肃地对他说:"古尔,麻烦你今后不要碰我的电脑,行吗?"原来,前一天,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看到同事的一张写真,拍得特别有感觉。同事说是自己40岁那年拍的,算个纪念。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自己今年也40岁了,是不是也该拍几张照片给岁月留个影儿呢?之所以"恍然大悟",不是装嫩,也并非怕老,而是真的对年龄无感。自己多大心里没数吗?是的,我还真没数。分析原因,一是我总觉得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他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如愿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石油部工作。那时的他,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足,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还被确定为单位重点培养的对象。一次,单位新分来一名女大学生,作为今后的同事,他主动带她一起领办公桌。没想到,这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他便劝她说:"不就是一套桌椅吗?有必要这么麻烦吗?凑合用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办公室新人,需要面临的考验很多。我尽量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即使偶尔有委屈,有怨言,我也尽量把它咽到肚子里,不让其他同事发觉,免得影响同事关系。同事王杰大概看出了这一点。每周一,主任给我们分配完本周任务后,王杰总是私下以老大哥的身份将他的分内任务安排给我做。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5)
<正>某人嗜赌,债台高筑,走投无路,忽然想起妻子的话"神的话是脚前灯、路上光",想必能为他指明方向。于是,匆忙拿圣经来读,希望自己能绝处逢生。可厚厚的一本圣经,哪节能为自己指明方向呢?于是他闭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词,一边随便翻开,用手指着某节经文。心想,这必是神要给自己指点迷津的。可是,睁眼一看他傻眼了,因为那经文说:"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太27:5)他想,上帝怎么能让自己去自杀呢?不行,得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中层领导竞聘中,经验丰富的苏米输给了同事卢红梅。几名同事给苏米吹风,说卢红梅实力不及她,只是有后台,挑动苏米去找上司反映情况,还自己一个公道。苏米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状况,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开始一段时间,苏米的心理有些不平衡。在一次工作例会上,卢红梅强调了几项新的规定:业务人员可以不用签到,但办公室员工必须打卡上班;发放的奖金不再依业绩固定评选出等级,而实行弹  相似文献   

20.
不要以为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同事、领导和颜悦色就够了,还应该让他们对你有个好印象;面对一些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更该讲究礼仪,让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怎样让人对你有个好印象呢?在问别人的名字前,清楚说出自己是谁,否则有点盘问人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