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前段时间,我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总公司进修。一个周末,生活在那里的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家吃饭。我到的时候表哥表嫂都出去了,是他们的女儿梅丽莎给我开的门。我进门后她告诉我她的父母很快回来,让我等一下。然后,她就跑去洗手间洗手。路过时我不经意地瞟了一眼,看到梅丽莎那认真的动作,我以为她是要吃什么东西。没想到我刚坐下,她就跑到书房拿了一本书坐到我身旁,一边看一边陪我等。我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庄子》关于“无无”的观念的考察和对几种关于“无无”的有代表性的观点的辨析,从“无无”作为一种境界、作为一种本体、作为一种感受方式和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等方面阐释了“无无”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总有一种无奈和无助之感,这时社会上最易出现各种迷信说法。“天谴”说和“天佑”说可以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言论。到底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它们与“天谴”和“天佑”有何关系?本方将从历史和文化及无神论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无”这个概念,有很多意思。因此,要想从中找出真正的“东方之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在这方面,现代禅学家久松真一的论文《“无”的东方性格》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这篇论文中,他使用了“遮诠”和“表诠”并举的方法。“遮诠”是指那些不属于“东方之无”的“无”;表诠则是从正面描述“东方之无”的一系列性格特征,并以此使人们悟出其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在道教义理中,"无"和"有"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道门先哲研究天地万物的起源、运化及归根的一对高层次概念,是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工具,应用范围极广。对宏观可以无限大,对微观可以无限小,不论有间无间,以"无""有"论之,无不中的。不断加深对"无""有"内涵的学习和领悟,对生活与修道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无"和"有"的体悟。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德国哲学与老子哲学的对观中,反思无在两种传统中的出现方式,澄显无之为无的先验性。无的追问,关乎哲学的核心问题,既标示出理论理性的界限,更给出实践理性的根基与可能。无意味着对自然整体的否定性敞开,以及基于自由对人生世界的肯定与创造。无与自由根本上是同时一体澄显的世界的终极可能性和秩序性。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看一档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嘉宾在工作之余,最喜欢做什么?最喜欢去哪里旅游?最爱的一本书是什么?等等。嘉宾很认真地想了想,说:"我其实倒没有什么最喜欢的,生活中很多的东西我都很喜欢,没有非此即彼的情况,也没有什么不可或缺的爱好。"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问孩子:"你最喜欢谁,爸爸还是妈  相似文献   

8.
“无”字歌     
道德真经五千言 , 多积善心多方便 ,清净无为道根源。 莫说废话少添烦。无为天下干戈息 , 救困扶危仁为本 ,无欲人心化澄潭。 安邦济世勇当先。无求无索善根立 , 敢将天下为身任 ,无竞无争道念坚。 功成拈花入玄关。无私无畏为无极 , 无人知我来去处 ,无邪无恶养浩然。 无生无死无挂牵。无物无我返真朴 , 一朝跳出三界外 ,泱泱大道合自然。 脱略形骸便是仙。“无”字歌@林金清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的“有”“无”范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史上,理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一个哲学体系中常常难以兼得。也许正惟如此,舍弃了广度和规模追求的魏晋玄学,得以建立起一种空前的哲学思辨,以致我们今天读到玄学家的著作时,仍会对那种谈论抽象哲理的理性智慧感到惊叹不已。玄学家的哲学清淡,妙  相似文献   

10.
陈鑫 《美与时代》2023,(2):12-14
“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直贯穿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画家们无不追求“有笔有墨”之意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基于此,研究吴道子的“有笔无墨”和项容的“有墨无笔”。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流传不易,宋、元以前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留存,通过对画史上的品评和记述画家及作品的著作进行探究,凭借文字的记载和描述,探寻绘画艺术中吴道子“重笔”画风与项容“重墨”画风各自蕴含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11.
曹剑波 《宗教学研究》2002,8(4):110-115
本文通过对“无”这个概念的不同含义的发掘 ,认为哲学史上的“无”含义有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万物皆有 ,而无无的“无” ;第二类是有无统一的“无” ;第三类是万物皆“空”的“无”。并从变化发展和物质存在形式二种角度探讨了有无统一的“无” ,从本原、语义、自性三种角度探讨了万物皆空的“无”。在此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对作为道教和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的“无”与作为佛教基本概念的“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教语文的自己,除了爱读文学作品,还非常喜欢浏览各种杂书。自己总觉得,看杂书的收获不单单就是一个拓宽视野所能概括得尽的。虽没什么钱,可生性好施。自己过去一直以为没有金钱的“布施”就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布施,可是自从那次在一位友人家随手翻看一本叫什么《自我开发100则》的小册子后,具体讲,是读了一篇有关佛教“无财七施”的短文后,自己对“布施”的看法变了,行为也变了。现在心灵更加充实了,自己感到更加幸福了。“无财七施”是这样说的。房舍施。比如,下雨时把行路人请到家中,这是把温暖、舒适带给他人。座席施。乘坐公…  相似文献   

13.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5)
佛学不是哲学,我们只能说,佛学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本文所以采用哲学的方式对“唯识无境”的内在涵义进行分析,只是为了表达上的方便。所谓“辨”者,并非判教,而是澄清。  相似文献   

15.
正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黄庭坚《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隐士,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称帝之后,严光立即变更姓名,不让世人知道。当然了,刘秀最终还是找到了他,并且将他请到自己身边。两人共寝时,严光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刘秀不以为意。然而严光坚决拒绝刘秀提供给自己的官职,回到富春山隐居,不时垂钓于桐江边,年80岁而卒。黄庭坚这首七绝,咏的就是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说,常被批评为近禅佛、谈“虚”论“无”、凌空蹈虚等等.本文将表明,此说固然有其高远之境,但同时又有着生活中的直接可理解性和“切近”的特质.它是生活之道,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贯通,高远与切近的贯通.其“无”不是平板干空之无,而是发生性的、“活”的无、恰恰能够成就“有”之无.它与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王厚香 《管子学刊》2012,(4):119-122
"无伐善,无施劳"是颜子的言志语,关乎颜子思想,故古今学者皆重视,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译解:一是"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二是"不要败坏别人的善行,不要诋毁别人的功劳";三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以劳役之事置使于人"。笔者认为,从词义、语言环境、颜子的思想体系、师承关系及社会经历等方面考虑,应将"无伐善,无施劳"译解为"不败坏别人的善行,不给予别人劳苦之事"。  相似文献   

18.
电子医疗对于推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创新医疗模式、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国家电子医疗战略"确立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益相关者参与等7项实施原则,并围绕电子医疗消费者、提供者和管理者三个利益群体确定了较为详细的战略实施目标。战略实施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规定了较为详细的具体内容。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施效果,形成了政府服务国民健康体系的核心基础。澳大利亚的相关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及"电子医疗"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摆脱盲目被动地适应世界的状况,主体自我需要在认识上把形形色色的个体事物纳入到普遍化的观念系统中,考察不同存在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精神活动转向对整个世界的存在依据以及人生命运的探寻时,哲学思考承担了反省一切经验现象并对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断进行质疑的使命。而力求使抽象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知识相对应,以检验那些被人类曾经信赖的普遍存在依据的合理程度,是  相似文献   

20.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思想连贯、文风一致,这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道的范畴:道生一,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