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隔离到今天,家里储备的青菜已所剩无几。只有一棵包菜,五个胡萝卜。我在小区群里找到同事推荐的一位送菜师傅的微信名片加上了。同事告诉我:"只要你需要,她就会送。而有的商户要二十人以上才送,或者买菜的总金额在1600元以上才送。"这个师傅无疑很暖心。加了微信后,我把需要的青菜写好后发给她。她只回复了简短的五个字:好的上午送。第二天上午九点半菜就送到了小区门口。微信  相似文献   

2.
母亲待客     
正大学刚毕业时,我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城市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说"离家不远"其实是比较而言,当时与我同时进入公司的几个同事都是外省的,我离家最近,也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坐车来回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和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样,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周末的时候才回家。记得第一次发工资后,母亲要我邀请同事来家里吃饭,我以"不是太熟"为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母亲大概不懂,同事之间其实不必太过亲密的。  相似文献   

3.
何必问许多     
以前,有位同事,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他带女朋友才在公司出现过两次,就听到风言风语,说那漂亮女人是"鸡"。同事终于听说了,而且查出是谁放的话,冲到那人面前,厉声问:"你凭什么这么说?"那人先不答,隔了一下,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我睡过她。"同事怔住了,接着一拳过去,转身就走,回到自己桌子前收拾东西,当天就辞职了。他去了另一个公司,而且不久就结了婚,没  相似文献   

4.
声音的温度     
正几天前,单位里一个年轻同事敲我的办公室门,进来后问我:"我给您发了微信,不见您回复呀?"我说:"对不起,我没听见,有啥事你说吧。"可她却说:"您还是看微信吧。"说完就走了。我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她老爸从杭州来看她,她的老爸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想今晚聚一下。你说这傻孩子,本是个有温度的事儿,就不能当着我的面多说几句话?一个楼层办公,还要发个微信。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在公司里都会遇到一两个说得来的同事,尤其是当对方跟自己抱怨同事或上司、老板,发发工作中的牢骚的时候,自己便会好心劝慰,不自觉地给别人出出主意、支支招。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自己的好心,反而被别人利用,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案例分析:"又到年底了,我想看看有没有好机会,希望能够换个环境。"林欢说,"在这个公司做了5年,也是时候需要动一下了。"5年前,林欢跳槽到这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刚进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以前的公司工作好几年,兢兢业业,当时公司里有一个部门主任高升,空出一个职位。尽管我的业务能力很强,却没有得到总经理的赏识,一个新来的同事获得了部门主任的位置。后来,我被调离那个公司,之前的疑问也一直困扰着我。一次,我和曾经的一个对我比较关照的领导闲聊,说起这件事时难免有点委屈。我说:"我在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小明年近而立,已有7年职场经历。由于未婚,如今偶尔还被称为"男孩子"。这七年间,小明跳来跳去,换过七八份工作,依然只是一名普通群众,被管理人员。不过比起职场菜鸟,他多了一些生存经验,比如进一家新公司,知道首先要摸排与自己相关人等的情况。在中国,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小明到新公司报到的第一周里,起码有5个同事提醒他留意真真,告诫他此人难缠。后来小明知道"真真"并非小名,也不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而刚刚进入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对这些一无所知,容易受伤。在这方面,笔者积累了一些同事相处的经验,供参考。一、不要把情绪带到公司。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如果你把这些情绪带到公司,无疑会向同事透露很多的不确定的信息,有时会引起别人的好奇和猜测,这种情绪还会将别人的注意力引向你的隐私。  相似文献   

9.
良善无形     
正儿子回来后说了一件事,让我心生感动。中午,办公室的同事互相张罗着点外卖,一个同事说:"反正我们都吃这一家,大家想吃什么报一下,我就顺便都点了。"另外一个同事马上说:"我们各自点,这样外卖骑手就可以多赚点钱。"一会儿的工夫,骑手小伙子就送来了外卖,显然小伙子明白了大家的用心,脸上挂着开心的笑,一迭声地说:"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10.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待人难得糊涂,不喜与人计较,与同事关系非常融洽。有一次,他的合伙人爱德华·贝特福在南美经营一笔生意失败了,使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贝特福很内疚,不知如何解释,他等待着洛克菲勒的批评。一天下午,贝特福在路上走着,发现洛克菲勒和别人在后面  相似文献   

11.
正小莫苦思冥想,也想不通这次晋升,为什么不是自己。领导明明曾对其表示过看好,自己的工作业绩在同事中也属上游,而这次职位晋升的却是另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些柔弱的同事——小优。最让小莫不平的是,小优还比自己晚入职半年。但公司决定已下,小莫不好多说。于是暗地里观察着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同事,到底使了什么"花招"。小优还和平时一样,默默工作,和气有礼,但一到开会,小优就不再有惯常的低调沉默,而  相似文献   

12.
正前阵子和多年前的同事闲聊,我突然问:"君还在公司吗?"他回答我:"还在啊,我待会找他的电话给你。"不多时,他发来11个数字,我迫不及待地拔通电话,只"喂"了一下,君就在电话那头嚷开了:"小希!这些年你躲哪去啦?我找你好久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咱们就散了呢!"  相似文献   

13.
正那天午休的间隙与同事在附近逛街,当路过那家花店时,被门口摆放的各种盆栽花卉吸引住,就想走上前去打探。不料却被身旁的同事一把拉住:"你快拉倒吧,三天两头地搬家,别买这些没用的东西,到时候都是麻烦事儿,等你有房子再说吧。"那些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着金色的光晕,十分美丽,怎么在同事眼里就成了"没用的东西"?见我还是恋恋不舍,同事又说我就会浪费钱。看着同事"义  相似文献   

14.
改短信     
正2013年,靳东接拍一部抗日剧。开演前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在家里研究剧本。一天,靳东和剧组的一位同事又在一起看剧本。看到其中的一个片段,两人对如何把握人物的心理有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同事提议说:"我们都别争了,还是请王编剧来定夺。"同事说的这位王编剧在业界很有名气,尤其擅长把握人物心理。在得到靳东的赞同后,同事马上给王编剧发了一条短信:"老师,现有剧本之事有求于您。我  相似文献   

15.
正十几年前,我在一家企业电视台工作。那时,单位办公条件落后,没有空调。每到夏天,酷热难耐,我和同事们往往一边挥汗如雨,一边伏在案前写稿。有同事向领导建议:给装个空调吧,这天热得实在让人受不了,都影响工作了。领导听了,微笑着说:现在经济紧张,今年夏天装不了空调了,克服一下吧,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嘛。从此,这句"心静自然凉"被同事们当作笑谈,说了好多年。  相似文献   

16.
正我认识一个很典型的,时刻在为自己做准备的人,她是我的前同事。我毕业那年,入职一家台资企业财务部。工作环境不错,待遇也好,公司还给员工分配小公寓住,穿着统一的制服,再配上商务范儿的工作照,一看就是人家眼里的"白骨精"。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懒惰     
正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古尔·卡乌塔姆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了联合国总部的一名雇员。作为新人,他渴望尽早赢得同事的认可,所以他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按道理说,这应该得到大家的一致夸赞,可事实不是这样。两个月后,古尔发现同事对自己的认可度没有提升,甚至有同事还曾在办公室严肃地对他说:"古尔,麻烦你今后不要碰我的电脑,行吗?"原来,前一天,  相似文献   

18.
为牧者代祷     
正一、牧者的真实境况"你觉得做牧师最大的难处是什么?近期有什么难处需要代祷?"笔者通过微信等媒介向好友中的牧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复的内容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回复内容多种多样,关键词大概有"感恩感谢"、"主恩够用"等,但更多的是诸如"孤独寂寞"、"压力山大"、"人际紧张"、"小心谨慎"、"复杂难搞"、"已经耗尽"、"前途茫茫",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我跟很多人说,我一直在讲两个笑话。第一个,我说我失去了一个拼爹的机会。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在我8岁那年,我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我们哥俩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武汉大学,第三志愿北京大学。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儿了?"答曰:"北京广播学院。"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一年,刚一开始,我很幸福,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国  相似文献   

20.
麦克道尔对"第二自然"概念的阐发,推进了当代学界对黑格尔的"自然主义"的关注."自然"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既表示"本质"又意指"机械化的自然世界".黑格尔是在后一种意义上理解自然的,并意图回复自然的第一种意义;这一回复是精神自身运动的过程,是"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精神现实化的机制:它一方面否定其外在规定,从自然的、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