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时期的宗教绘画作品内容单一,风格简单,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为满足宗教的需要而存在,因此缺乏创新性。但是,它们体现了当时制作的较高水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绘画材料、解剖、透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绘画中提出了空间的概念,突破了旧有的构图模式,并利用解剖、透视等科学原理对绘画创作进行了革新,因而使文艺复兴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虽然宗教绘画达到了巅峰,但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模式和定律。  相似文献   

2.
夏东 《美与时代》2023,(7):87-89
工业题材是当前许多艺术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在芜湖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芜湖画家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涨与积极的创作热情。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芜湖工业题材主题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芜湖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轨迹。以城市建设为背景,研究芜湖工业题材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论述芜湖工业题材绘画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貌、取得的成果和对当下工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诞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顽强反抗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相似文献   

4.
向欢 《美与时代》2023,(1):27-29
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是破界的探索,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二维画面的局限性,其多样化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打破了传统绘画与立体艺术之间的界限。多元媒介的介入为综合材料绘画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增强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艺术情感,丰富作品的内涵。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更新迭代,也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从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创作在媒介材料与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变化,并分析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近十年来综合材料绘画案例,将其发展特点进行归纳解析,以此对数字媒体时代下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与思考,探索综合绘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王威 《美与时代》2014,(2):84-84
本文从流行图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势来分析,结合其对当代艺术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指明了流行图像语言的存在,不仅不会造成艺术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消亡,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当代艺术绘画的多元化图像表现形式,丰富了当代艺术绘画的题材创作,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李世南从中国传统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中汲取养分,致力于实现大写意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他敢于突破陈规旧俗,立足于时代,不断发掘笔墨的表现性和可能性。其绘画艺术体现了写意人物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进程中,中国画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追求的有力结合。通过梳理分析李世南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其艺术发展规律,以期探究李世南的笔墨表现形式及艺术观对人物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在现代绘画中,新具象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通过对新具象绘画的产生背景、美学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深入研究新具象绘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后期,一些画家不再遵循印象派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赋予绘画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其中代表即是梵高和塞尚。他们在艺术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在创作主旨、创作技巧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两者在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创作思想的差异,为后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彰显个性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9.
"气韵生动"的提出成为传统绘画评判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绘画要表达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绘画的不同时代都把其看做是重要的创作准则。随着没骨画的出现与发展,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在色彩、形式等多方面的表现具有多元化的趋势是中西结合的一方面,是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就绘画理论"气韵生动"在现代没骨画中的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绘画是以印象派为始端,除抽象绘画以外对自然延伸的绘画。现代绘画中抽象因素总以其独特的方式大量存在,其中抽象因素之图形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通过艺术作品要素分析法,展开对现代绘画里抽象因素中的图形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李娜 《美与时代》2023,(8):72-74
冷军作为中国具象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修养和绘画风格,影响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迄今为止,冷军的艺术成长之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批判现实主义、升华与跨越、传统与回归、散手写生。前两个阶段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带有一定的隐喻;第三个阶段是回归绘画本身;第四个阶段的绘画创作则与以往的写实绘画大有不同,更加偏向写意。冷军在一次次的挑战与突破中实现新的蜕变,也进一步证明了传统绘画在当代绘画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象征主义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只不过印象派是绘画"模仿自然"的最后阶段,而象征主义却是从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走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并对以后的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和以往众多艺术流派不同的是,象征主义艺术起源于文学领域,并且是在文学理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很多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中西绘画在空间意识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绘画在画面的建构、时空意识的表述、视点的角度、画面留白的手法等方面,都是自由和开放的;西方绘画的构图则是以建筑原则为基础,呈现出封闭性。  相似文献   

14.
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作用,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机理是,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人类心理意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发展象征性的语言,能触及人所不知的心灵感受,并能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 CFS), 通过比较不同美感的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考察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黑白噪音图片, 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高、中、低三种美感等级的彩色西方绘画的突破抑制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高和美感中等的西方绘画比美感低的西方绘画能更快突破噪音图片的抑制进入意识。实验2考察在彩色噪音图片的抑制下, 美感是否依然影响彩色西方绘画突破抑制的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不影响西方绘画突破抑制时间, 且突破抑制时间显著长于实验1。这些结果表明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受到双眼竞争的眼间抑制过程的限制, 只有在黑白噪音图抑制的情况下, 美感会影响西方绘画进入意识的速度。与黑白噪音图片相比, 彩色噪音图片可能对颜色信息的抑制更强, 干扰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现实主义突破了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用夸张、变形、扭曲的具体意象创造一种超现实的独特意境,来表达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为绘画艺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了绘画艺术创新发展,使画家从传统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当代绘画创作带来启发。基于此,阐述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关系,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探究,并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希望促进当代绘画艺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文化潮流与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逐渐和中国画相融,形成了许多全新的绘画表现手法。肌理的出现让大写意花鸟画有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大写意花鸟画中也逐渐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肌理绘画方式与技巧。从将多种肌理表现方法与大写意花鸟画恰当融合与应用的角度出发,总结相关心得。  相似文献   

18.
吴涛 《中国宗教》2020,(4):70-7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天主教开始绘画中国化运动。其中,以陈缘督为代表的辅仁大学美术系的画家团体堪称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尝试运用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绘画中,突破传统画种使用的工具材料,根据需要综合使用物质材料已成为绘画形式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增强了画面形式构成的张力,它既是画面材质表现的一种诱发剂,同时又是活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推动力,并且这一领域将会被继续拓展从而对绘画形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