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动态》2012,(7):26
朱汉民著《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于201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对玄学与理学的精神境界、人格理想、身心之学、性理之学、经典诠释方法,以及对《论语》、《周易》的义理诠释等方面的分析比  相似文献   

2.
《性理与岐黄》是一部跨学科的研究专著,所跨学科是哲学与医学。书名中“性理”二字代表了理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南宋程端象的《性理字训》到明代胡广的《理性大全》,均以“性理”包含了理学的宇宙观与人性论的诸哲学问题;“歧黄”指歧伯、黄帝,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即是岐伯与黄帝的对话录,因而歧黄被视为中医之祖,歧黄既指《内经》,也泛指整个传统医学。然而本书并不是探讨具体的医学问题,也不是探讨纯粹的理学问题,而是探讨医学的哲学问题和理学与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儒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用医家的话说…  相似文献   

3.
道教重玄学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重玄学和程朱理学的“理”来昭示二者之间关系;借助于比较重玄学、华严宗和程朱理学的理论结构和核心观念来间接地论证重玄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学科及知识体系之建立,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和冲击下,由中国传统的“经学”“子学”玄学“理学”等表现形态转型而来。对这一从中国传统思想系统到现代哲学学科转型过程的探讨,不但有助于深化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关系的研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相似文献   

5.
正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宏阔的史学视野,翔实的史料,对明代理学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是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一、揭示"变"为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特质《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展现了明代理学演变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具体言之,明代理学的演变开始于明代立国时期。朱元璋策划而后由其子朱棣编纂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  相似文献   

6.
赵伟 《孔子研究》2019,(4):107-119
明初,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沿袭太祖朱元璋的文化政策,尊崇孔子与孔子之道,对程朱理学"益张而大之",命臣僚编辑《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尽管永乐时期的儒士更加谨守程朱之绳墨,但如杨士奇等台阁重臣的道学主张中仍带有一定的心学色彩,更有道衍及其所撰《道余录》对于程朱理学的抨击,表明永乐时期儒学与思想界隐含着复杂或者说是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近年来为学术理论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在中国传统思想最后一个理论形态——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二程兄弟的评价,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纵观北宋五子以后宋明理学所呈现的面貌和演变过程,完全可以说,理学的思想宗旨、理论论题、学术规模,都是由程颢、程  相似文献   

8.
徽州理学史的书写,可以从北宋初年理学思潮甫兴开始。在北宋早期即有徽州学者接触和传播理学,后期还出现了诸多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闵景芬、江致一、江致虚、朱松、程鼎、滕恺、李缯等人。他们的言行,谱写了理学在徽州地域化的序章。北宋及两宋之交,徽州出现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因素。它为其后该区域出现朱子学的重要学术流派——"新安理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易》和中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易学史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矛盾学说的演进历程.认为《易传》构建了阴阳矛盾学说的基本框架,是阴阳矛盾学说之源。从玄学易到理学易.阴阳矛盾学说得以进一步展开,而王夫之易学,则对中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作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1.
程朱理学是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的精神武器。湘军的主要将领皆讲理学。罗泽南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民家庭。他一生精研理学,撰写了《人极衍义》、《姚江学辨》、《读孟子札记》、《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等著作及一系列文章,在对理学进行系统阐发的同时,还在自然观、性理观、辩证法以及伦理——政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别具一格的理学思想。时人以“邃学”作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两宋时期浙学与理学诸流派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其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特点,认为在北宋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潮开始传入浙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浙学的兴起;南宋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浙江各理学流派和反理学流派的相继形成以及由此促成浙学与理学的全面融合与冲突;南宋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浙学向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全面回归和发展。这表明,浙学不仅深受理学的影响,而且对理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同期理学与各地方学术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由末达本的"反本"问题是三教会通的生长点,在魏晋南北朝成为时代思潮的中心问题,也是复性论兴起的前奏。以此为纲便可一以贯之地把魏晋南北朝玄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许多表面互不关联的现象贯穿起来。汤用彤首创从本末之辨的角度来解释三教之争,总结出玄学是以"由末返本"的方式融合儒道释,从而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玄学与三教关系的研究。汤用彤是对儒道释三教发展史有着通盘把握的前辈大师,系统总结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是推进当前三教关系研究的一条捷径。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本末之辨到理学缘起为中心,对汤用彤关于"反本"观念源流的考辨进行梳理,进而揭示其汉魏两晋南北朝研究的治学思路和独具慧眼的问题意识,希望有助于理清魏晋南北朝时期复杂的三教关系及理学缘起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正《天方性理》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4)的哲学著作,版本较多,影响深远。2009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出版的《刘智的天方学——伊斯兰思想的儒家表达》是对《天方性理》的译释,是目前西方学界较为新颖的学术成果;纳赛尔教授为之作序。序言叙述了本书翻译的缘由经过以及伊儒对话的发端,高度评价了《天方性理》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据说,中国的一只蝴蝶翼动双翅就可能导致大西洋上的一阵飓风。的确,我们有时很难推断出产生一些出乎预料结果的原因。这本书面世的历史便是如此。1993年,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复兴的中坚人物,但他的学术观念与传统的程朱理学有很大不同.他在继承理学基本观念的同时,又对清代理学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再造理学.他广泛吸收当时的显学汉学以及百家杂学,甚至是西学,以此增强理学的经世功能,使晚清理学从僵死衰落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并使咸同时期一度出现了理学复兴的局面.然而吊诡的是,由于曾国藩学术体系的博杂,也为晚清理学的终结埋下了伏笔,并对晚清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哲学"译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伟 《世界哲学》2001,1(3):60-68
中国之有哲学与西方同古。但是在历史上 ,中国人并不曾创造出一个可以统括上下古今各家各派哲学的总的哲学名称 ,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远自希腊以来 ,两千余年间 ,无论各家各派哲学学说如何不同 ,也无论各个哲学家对哲学的界说如何歧异 ,却始终以“哲学”(西方诸文字的“哲学”一词皆源出希腊文φιλοσοφι′α ,字义为爱智 )为其总称或通名。诚然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些名称如“玄学”、“理学”、“道学”等等 ,其思想内容确属哲学 ,与西方所谓哲学或哲学的某些方面是相近的。但是 ,如果说理学与道学或可谓同指而异名 ,而玄学与理学或道学…  相似文献   

18.
《理学学术丛书》,向世陵主编,全套5册,2011年1月,长春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明理学研究,需要全面地把握,重在理清理学自身发展与围绕它的学术的相互关系。即便是理学学术自身,亦需要站在理学之外才能看得更为清晰。本套《丛书》即重在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新理学"的建构,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与批评,这些质疑与批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新理学"方法与宋明理学不适应;二是"新理学"的本体空虚不实。不过,客观而深入地理解"新理学"之后的判断应该是:"新理学"方法并不必然地伤害宋明理学,而"新理学"的本体更非"空"所能涵盖。事实是,"新理学"的建构不仅显示了冯友兰缜密的思辩力,也说明其对中国哲学、宋明理学的精准把握,更透显出开辟中国哲学新方向的期许与努力。而"新理学"学术层面的价值尤为值得学界珍视:它既是中国哲学在形态上的有益尝试,也有经典诠释方法上的独特示范,更是哲学回应现实课题与表达生命关怀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由此建立了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