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正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反正人生不是在此处失败,就是在彼处失败。失败者才不管别的有多重要。任性一回,不然一辈子都憋屈。——毛利欣然地接受痛苦,因为你可以从中学习。——安德鲁·所罗门很多人以为自己离成功只差奋斗两字,等他一努力就可以追上大神们。这不只是无知,也是一种傲慢。成功并非如此廉价。成功需要努力,但成功不止于努力。  相似文献   

2.
通功单     
人生之路在脚下,人生方向握在手中。人有很多自由择取的权力:可以选择婚姻家庭和金钱;也可选择为了奉事天主的国而放弃这些,去度一个圣洁的独自生活;也可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事物是如此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生活中有许多十字路口,而人生却恰恰是因这些路口,显得绚丽多彩和变幻莫测。有人选择了为金钱服务。甚至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反目成仇,致亲情友情与不顾;有人选择了权贵,靠着种种手段得到自己想得的东西,紧接着便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行贿受赂。为诸多罪恶打开大门,使和善与道德沦丧;有的人选择了美满婚姻,却又因无法找寻昔日…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选择,而有些选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选择得当,就可以顺利地踏上人生的坦途;而选择失当,就可能陷入人生的困境。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人们常常会做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选择。因而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确实应该三思而后行。一、理想的未必适合你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之理。然而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你理想中的职业、家庭、生存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于你,适合于你的并非一定是你理想中的模式。事实常常是你千方百计要摆脱的很可能正是适合你,而你费尽心机要得…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人生是由一系列的选择组成的,人生的艰难正在于选择的艰难,人生的幸事离不开正确选择带给自己的欣慰。对大多数人来说、择业可以说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之一,尤其是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而言,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恐怕是他们想得最多的问题了。 下面是一份关于就业准备的问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择业观和择业心态,请只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答题无好坏之分。  相似文献   

5.
根据罗尔斯《正义论》的价值理论,一个东西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它。因此,一个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过的人生计划。这样的生活不一定成功,但可以保证当不成功时当事人没有理由后悔,也没有理由责备自己。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受到不少批评。本文主要讨论来自拉莫尔和威廉斯的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强和弱两种:一、人生计划这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二、人生计划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罗尔斯的理论是错的。本文尝试论证,强批评很难成立,而弱批评有些能被罗尔斯理论恰当回应,有些则不能——特别是威廉斯基于运气的批评——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放弃罗尔斯的上述理论。也就是说,罗尔斯的理性的人生计划理论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表示人生计划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智慧语丝     
正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成了无关之物。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成为你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周国平《只有一个人生》  相似文献   

7.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关于“书与人”的设问:你是一个读书种子,但你一整个黄金时代却花费在了和读书无甚关系的人生实务上,等到你终于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上站稳了脚跟,站在“不惑”的年龄门槛上定定神,发现自己竟然所获甚为丰厚——比如说在一座以舒适和享受著称的大都市,竟置下了一处绝对宽敞舒适又保值的房地产,那么,这时你会怎样设计你下一步的人生呢?36岁的杨文会,在1873年的南京城里,就面临这个真实的选择。他和今天的你我一样,是个读书人。因此他的选择结果就不可能不是:读书。问题只是在于,百年以来的中国,即使如此多故,读…  相似文献   

8.
生活絮语     
巨石横路,懦者视为前进之障碍;勇者视为进步之阶梯。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命的数量,更在于生命的质量。能够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能够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赞美别人是一种修养,而能够不断地否定自我,则是一种博大。信念是人生之车的轮,理想是人生之舟的帆。失败——对强者是逗号,对弱者是句号。做事,既要有摘星揽月的雄心,又要有知难而进的慧心,还要有不达目的不休止的恒心。你可以自得但不应自傲,你可以自谦但不应自卑;得意时切  相似文献   

9.
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性格决定着人生的把握和选择。在对待同一问题上,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与选择。同样在投资与理财的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某一种投资,而是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投资方向,因为每一种投资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风险系数、收益形式等。那么,请看你的性格适合哪一种投资。 目光远大的人 性格描述:你对自己的未来看得很清楚,你能根据现在的某种迹象而判断出未来的某种走势。你不喜欢任何无用的摆设,你只喜欢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同样,你也十分珍惜经得起考验的友情。投资方向:购买贵金属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  相似文献   

11.
直面人生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为了达到理想的彼岸,你可能将要付出诸多的努力,但并不是每一份努力都会给你带来喜悦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过:当你我行越于时光之间,将遭遇许多不如意的情况。它们固然不能改变,我们却依然有所选择。是的,人生的道路有多种选择,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你只能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正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北岛你想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火蓝刀锋》  相似文献   

13.
当你念完中学或大学,在告别母校的时候,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职业选择就会摆在你面前。 选择事业,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大课题,选择得恰当,不仅能使自己心情愉快地工作,而且能扬一技之长,为社会带来裨益;反之,就会压抑内在的潜力,影响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从学校毕业,尚未正式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一般对择业都是十分看重的,因为它关系着自己的人生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一个人生存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娶而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与保障,是个人身心调和的休息处,是价值观念的养习所,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基础。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无论在外面、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急风暴雨,每当我们走进家门,都可以如释重负地叹一口气,然后仰面躺倒在哪怕地板上——如果家里有地板的话。回到家中,你就可以放松,可以放下端着的架子 如果你还有架子的话。人在精疲力尽与孤独恐惧之时,都会自然想到家中的安宁温馨。  相似文献   

15.
王会廷作品     
正作品简介:人生如戏,生活给每个人都配上了戏服,就应该在这里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不管是开心与不开心,换上了这身衣服,人生的戏就开始上演了!人生如戏,生下的瞬间,上帝便给了你一个舞台,让你演绎你的人生;戏如人生,谢幕的一刻,就宣告了一段过程的终结,一切又重新开始。人生也好,戏也好,在这部属于你的生命剧里,你都是主角,找准自己的定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正人生就是专注和平衡。假如你专注而失去平衡,你会跌倒。假如你平衡而失去专注,你会凋零。检查你的重心放在哪里:平衡还是专注。——《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批评的成效微乎其微,因为人们习惯在受到批评时,竭力替自己辩护,从而给自己建造一层防御壁垒。批评更为危险的是,它让人尊严扫地,从而心生怨恨。——卡耐基  相似文献   

17.
智慧语丝     
正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周国平在我小的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托尔斯泰当你心中有爱,自然就能得到爱;当你用双手送出快乐的时候,你也会接收到快乐。——尤今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不亵渎生命,就能最大限度迟滞失去。——腾讯微博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灯     
吴承力 《天风》2005,(3):17
是进戮寿黔补弩_是谁周他那冥冥的惑爱目才是谁照亮那演心灵的窗户抚息奎C刃心瓜独而又脆弱的…灵魂是你是你是你是你娜和华神因为蒙价才娜我的人生才会变得如此粥粼皇你是我的神生命的明灯生命的灯@吴承力!福建  相似文献   

19.
正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路遥《人生》01青年时:以为什么都懂古时候有一个年轻的木匠,做的家具远近闻名,他很得意,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有一天他拿着斧子来到一座大院前,对过往的路人说:"什么木料到我手里都能变成精美的家具。"路人忍不住笑了,对木匠  相似文献   

20.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在人生盛年,从30岁到将近40岁,至少有两种因缘令我毕生不忘:一是与成千上万的《佛教文化》读者声息相通、心灵交流,并得到许多师、友的启迪教益;二是亲眼目睹一位世纪老人——赵朴初居士——人生炉火纯青时的岁月行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