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7年第二期教学园地载有《打开人生奥秘之门》一文,系中国佛学院学生和贾题韬居士的一席对话,文中谈到四个问题,贾居士谈到第二个问题时说:“佛教是无神论,这是佛教在各宗教中独具的特色。其它宗教都有一个共同之点,认为有一至高无上的神掌握着人的命运,甚至连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佛教否认独一无二、绝对至上掌握人的命运的神。……”冈此有些读者问我“佛教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希望我在教言教,再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2.
拜读去年《法音》第九期《英伦归来话佛教》一文后,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因为它给了我们当代学佛的人许多教益和启迪。末学想从居士的视角,谈谈当今居士学佛的一些问题,和在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十五大”胜利召开的形势下,我们这些在家学佛的居士应该做些什么、怎样...  相似文献   

3.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10)
这是宗教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世间有两种无神论。一种是唯物的无神论;一种是佛教所说的无神论。唯物无神论否定一切精神的独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讲无神论,是说诸法由因缘所生,宇宙万物由众生的共业所成,承认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说的全知、全能,主宰创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后而唯一的神。神的分类,从宗教学上,可分做多神、  相似文献   

5.
汪燕鸣先生:你在来信中提的几个问题很好。你在信中表明你是一个哲学工作者,以宗教为学习专业,并且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就使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譬如说,佛教在西方学术界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在我国恐怕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听者一定要问,佛教既然是宗教怎么会是无神论呢?佛教徒信仰的佛和菩萨不就是神吗?我们不时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带有批判性的介绍佛教的文章,作者往往先声明一下“我不信佛,不信神”,可见在他的心目中,“佛”和“神”是划了等号的。当然,表白个人的  相似文献   

6.
《佛说安宅神咒经》是一部重要的汉传佛教早期文献,经文中的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均源于汉代本土信仰,该经当是后汉时期创制的一部伪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在创制过程中,接纳、吸收、改造了本土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从而将普通民众的风水信仰纳入到其宗教仪式中,这是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获得信众的重要途径。《佛说安宅神咒经》对道教的安宅科仪及风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我们考察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继今年第4期发表了倪维泉居士《轮回转世并非迷信》之后,本期刊登的佛日居士《轮回说与心灵说》一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世人对佛教轮回说的种种怀疑和责难.因果轮回说是佛教缘起学说在说明众生生命如何轮转不息的具体运用.如果从佛学中抽去因果轮回的思想,那么,佛学的种种施设就与一般思想学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觉得,要达到人心的净化,依正的庄严,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安宁,需从人心上着手,树立因果轮回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1,(11)
综观佛教发展史,在出家、在家佛弟子中,在家学佛者总是占绝大多数,所以在家学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实际上,佛教史上,在家学佛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人们的观念中,学佛似乎就是出家修行。佛教发展到现代,在家学佛者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因此,居家学佛的问题今天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佛日居士的《在家学佛之道》一文阐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文中既谈了在家学佛的障难,也谈到了在家学佛的殊胜功德,同时也涉及到居士林的建设等问题。相信会对在家学佛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20,(4)
正关于神的形象,从整个世界宗教史来看都是宗教的核心问题之一,这实质上是关涉偶像崇拜的问题。在宗教理念中,神是一种无限性的存在,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超越了一切物质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讲,任何试图以物质形态的具体形象代表神、取代神的都是"伪像",都是对神的一种亵渎。因此,就有了犹太教"十诫"中"不可崇拜偶像"的戒律;基督教在八至九世纪的"捣毁圣像运动"。佛教在公元前五世纪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反对偶像崇拜的,如佛典《十颂律》中就有"佛身不可造"。[1]《阿含经》中也有"佛形不可量、佛容不可测"的训告。然而,宗教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是美东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这是值得我们随喜赞叹的事。佛敦常讲“诸法因缘生”。说到金玉堂居士创办美东佛教总会的因缘、事迹,实在令人感动。居上一家于1955年初移住美国,眼见纽约这个繁华的都市,聚集着世界各种肤色的居民,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信奉各种宗教,各教也都有自己礼拜和修学的场所,唯独没有华人佛教活动的地方,而当地华裔信佛群众都渴望有一个礼诵听法的佛教道场。当  相似文献   

12.
止观与气功     
《法音》1989,(3)
早在本世纪初,蒋维乔居士在其《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中,把佛教六妙门、天台止观等作为一种身心锻炼之道,介绍给社会人士,开佛教禅法进入医疗气功园地之端。近几年来的气功热中,佛教禅定从气功、人体科学的角度,被重新认识,气功界把佛教禅定从客观上看做气功,尊佛家禅功为中国传统气功六大家(道、佛、儒、医、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经主管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长达七年,一直对佛教文化非常关注。《法音》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刊,在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规,沟通全国上下的佛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促进教内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影响很大。至今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刊物,是当宝贝来看待的。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一文的1983年第6期《法音》,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1993年第12期《法音》。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提出了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和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4)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舍利弗顶礼三请,世尊方为宣说,足见此誉不虚。在《方便品》中,世尊一言九鼎地说:“十方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并指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释尊开门见山、开权显实之说的确令舍利弗等声闻众惊喜不己。在《譬喻品》  相似文献   

15.
《法音》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头第一篇,新辟《佛言祖语》专栏,刊登佛陀和祖师的言教,契理契机,发人深省!这是佛教刊物的特色,我表示欢喜赞叹!最近《法首》第五期《佛言祖语》专栏中刊登《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韦提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一段经文,读后触机感发,暴涌思潮,爰秉笔直书此文,以奉告当世修净业同伦。  相似文献   

16.
近日拜读了王月清、梁徐宁教授合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严谨,令笔者受益匪浅。该书以无神论与佛学的思想关联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和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理解中国佛教的深度推进。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如下特色。一、规范的概念无神论、宗教、佛教这三个概念是该书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1)
上海市青年学佛组成立至今将近三年了。在市宗教局和市佛协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8年11月,上海市青年学佛组在沉香阁应慈法师纪念堂正式成立。系统地学习了顾兴根居士讲授的《佛法概论》和《唯识三十颂》、倪维泉居士讲授的“佛教与生命科学”、孙华居士讲授的“修持的原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显密佛学会会长郭兆明居士最近访问了苏联.郭居士此行是应苏联佛教团体的邀请前去商讨在莫斯科筹建国际佛教中心的有关事宜的.郭居士在苏访问期间,曾出席莫斯科佛教协会举行的座谈会.据有关消息报道,苏联目前信仰佛教的约有一百多万人,主要居住在布拉格共和国境内,首府乌兰乌德有多  相似文献   

19.
圣严 《法音》2006,(9):26-31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损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应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和家庭。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  相似文献   

20.
地藏菩萨赞     
主持寄语本期发表的佛歌是东北师大音乐系副教授王日昌先生谱写的。王先生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举办过多次题为《静、远、肃穆、平和之声》、《梵呗佛曲飘香来》、《善美情操和雅音》的“佛教音乐赏析”讲座 ,并创作了多首佛歌 ,是一个弘扬佛教音乐的有心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专业人士关心佛教音乐的弘扬感到高兴。诚然 ,专业音乐工作者并不就等于佛教音乐的专家 ,由于因缘所限在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成熟还有待大家努力去探讨。现在有志于此的居士、群众日渐多了 ,又有如王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参加 ,我们相信佛教音乐一定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