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道教的话说:闵智亭会长羽化、成仙了。总之,他是走了,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他为之信仰和服务了近一生的道教事业。现实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天天见面,一切都显得平凡平淡。人走了,怀念来了,怀念他老人家昔日的音容笑貌,怀念他渊博丰富的道教学识,怀念他的领导才能,怀念他的人格魅力。虽然生前他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和名山宫观,并留下了无数的著作和墨宝,如今这天上人间,一切都化做了深深的怀念。怀念是因为有着一份情感,有着一份爱戴,有着一份崇拜。再赞美的语言,也无法掩藏悲伤和思念。一个人生前荣誉再多,职务再高,名声再大,都比…  相似文献   

2.
在夏夜,有一份怀念,对萤火虫。  相似文献   

3.
你在中专毕业之后,总难以避免地怀念昔日校园里的一位男生。  相似文献   

4.
牛朋飞作品     
牛朋飞 《美与时代》2023,(2):142-142
作品简介:这组作品是以老家乡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深处在城市当中,却又很怀念以前的生活,想要通过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其中三幅表现的是母亲的形象,还有一幅画的是邻居,也是对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默默无闻伟大付出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相似文献   

5.
不斡旋     
近日看一篇怀念作家柳青的文章,其中的一个故事尤其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6.
永怀的情思     
尊敬的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由于工作关系,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同朴老有过多次接触,深觉受益非浅。特别是一九九○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五日,赵朴老来闽视察期间,我有幸参与陪同,多次亲聆他老人家的教诲,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正值朴老逝世周年之际,特记下下列一组文字,以为永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共11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助人任务为实验情境,设置了慷慨施恩者VS吝啬者(情境一)、施恩者VS好人(情境二)和传承知恩图报意识(情境三)三种情境,研究幼儿在三种不同助人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为5岁;情境三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推测为6岁以后。各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天风》2017,(8):19-21
20年前,丁光训主教写了一篇短文,题为"怀念匡校长"。他所怀念的匡校长,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匡亚明(1906-1996),曾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名誉校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主编多达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等。丁主教在这篇短文里。  相似文献   

9.
王叶毅  王重鸣 《心理科学》1998,21(6):520-524
情境访谈自80年代初到现在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仅把它作为一种人员选拔的方法,而更将它理解为一种研究的思路。本文主要着重讨论有关情境访谈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访谈与传统访谈的比较研究;(2)过去行为定向情境访谈和将来意图定向情境访谈的比较研究;(3)情境访谈与认知能力测验之间的关系。(4)情境访谈在新的组织情境下的应用。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情境访谈的将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怀念     
如果,你曾经把一份美好的情感遗留在了岁月深处;如果,你曾经把一段难忘的生活遗留在了生命的旅途,那么,你就总会有怀念的冲动。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追踪设计检验了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特定成分和问题行为跨情境和性别的关系。选取101名学前儿童(48名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任务测量儿童的执行功能,一年后采用母亲和教师报告分别收集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情境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控制儿童年龄后:(1)在男孩中,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负向预测一年后家庭情境的外化问题,认知灵活性负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抑制控制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内化问题;(2)在女孩中,执行功能三个成分均不能显著预测家庭情境的问题行为,认知灵活性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执行功能三个成分与问题行为间存在不同效应模式,且存在跨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有时 你刻骨铭心的怀念 怀念得让心痛苦 因为 这痛苦曾使你幸福 这幸福曾令你痛苦 有时 你要干净彻底地忘却 忘却了才觉得幸福 因为 怀念与忘却 像心海的波浪 总在交替起伏 于是 你品出生活的奇妙 想忘的,忘不掉 想留的,留不住 (编辑辛英思迪) .日曰2oo“·之{、29想忘的与想  相似文献   

13.
化身是虚拟世界中的一种重要的自我呈现方式,化身特点会在有意无意间影响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即普罗透斯效应(Proteus effect)。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采纳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虚拟情境模拟",对普罗透斯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仅系统考察了虚拟社交情境中化身的效应,而且着重考察了社交情境这一情境因素与羞怯这一人格因素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最终表明:(1)普罗透斯效应受到情境因素(社交情境)和个体变量(羞怯水平)的影响。(2)社交情境调节了化身的效应,进入社交情境中化身主效应显著,而在维持社交情境中主效应不显著。(3)在维持社交情境中,普罗透斯效应受羞怯水平的调节。低羞怯个体的社交表现水平比高羞怯个体更易受化身影响。(4)高低羞怯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于认知层面。  相似文献   

14.
深切的怀念后学的典范——纪念正果法师圆寂十周年智渊本期编发了纪念正果法师圆寂十周年的一组文章,一则因为1997年11月20日是正果法师圆寂十周年纪念日,本刊同仁及教界许多人士对老法师有着深切的怀念之情;二则因为老法师生前的身行言教堪为后学的典范,已成...  相似文献   

15.
情境美德论     
情境美德论是依据人格心理学与情境主义关于人格特质、情境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共识而提出的,它由两个方面的观点构成。第一,现实的美德是情境化的,具有广度和强度差异。第二,道德品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与道德情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情境美德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解释和预测、个体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培育。美德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生成的,美德伦理学不应当简单地通过规范性观点来化解情境主义的挑战,还应当考察情境与美德的关系来研究美德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了一套由不同任务情境(数字情境和日常情境)组成的合取判断问卷与一套概率基础知识问卷,对106名中学生的合取判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无论在哪种任务情境下,概率知识经验均未对合取判断成绩产生显著影响。(2)不同概率知识经验的被试在数字任务情境下采用的策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曾守锤  桑标 《心理科学》2005,28(5):1256-1258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一情境系统是一个整合、复杂和动态的整体,个体是其中一个积极和有目的的部分。该理论对情境在个体功能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一情境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原则,以及人和情境子系统的结构和过程作了详尽的分析。这些理论主张对当前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策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难以操作化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工作重塑实质上是一种情境性的主动性行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 首先系统归纳工作重塑与社会情境因素之间关系的4种研究视角, 即社会情境是工作重塑的目标、社会情境因素是工作重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社会情境因素为工作重塑设立边界条件。此外, 梳理并讨论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情境因素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对于工作重塑的影响、工作重塑在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性两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变量的研究现状对嵌入于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包括探索工作重塑对他人的影响、探索团队工作重塑驱动个体工作重塑的多重路径、探索社会情境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探索社会情境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如何影响工作重塑, 以及探讨基于中国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丁光训 《天风》2002,(12):32
各位来宾,各位董事,各位校友,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在庆祝金陵协和神学院五十周年的时日里,我们很自然地要怀念许多同工、许多朋友。我特别愿意提到我们都时常想起的两位,一位是吴耀宗先生,另一位是罗竹风同志。关于吴耀宗先生,值得怀念的事很多,我只想提一点:吴先生怎样在一个极度轻视神学甚至轻视理性的中国教会里强调神学思想的重要,重视神学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基督教在我国人民中尤其在知识界占据一定位置。解放初期,我国基督教有许多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监控在预测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峰  张德  张宇莲 《心理学报》1992,25(3):39-44
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特定情境下期望和强化价值的函数”,本研究假设自我监控作为强化价值的一种测量,在预测对情境压力的反应中,与控制源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问卷描述的四种情境中,控制源x自我监控的交互作用存在(在一种情境中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控制源对低自我监控者对情境压力的反应的预测,比对高自我监控者的预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