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路 《哲学动态》2023,(8):82-92
贺麟先生很早就对黑格尔产生兴趣,开始研究黑格尔。他从1941年开始翻译和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约十年后出版。该书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黑格尔研究、德国哲学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贺先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整体,它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小逻辑》等著作,这部分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而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等都是应用逻辑学。所以,贺先生推崇和强调《小逻辑》,体现了他对黑格尔哲学最核心部分的认识。而且,这不仅是贺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认识,也是他对德国哲学的认识,是他对哲学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和谢林都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和谢林的思想联系是不容忽视的。黑格尔起初还是一个谢林的追随者。黑格尔用自己的名字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为谢林辩护的,这篇作品题为《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在这篇著作中,黑格尔完全站在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批判了主观唯心主义。不过,黑格尔很快就超出了谢林哲学,创立了自己的唯心辩证法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同谢林哲学的彻底  相似文献   

3.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现在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关系,人们一般会想到黑格尔,但如果不追溯到康德,很难说会对马克思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能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讨论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至少得理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脉络.在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康德传统和黑格尔传统之争.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切入马克思和德国古典传统关系这一主题,首先结合历史背景和解释者的实践倾向对这两种解读传统做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梳理,藉此说明这两种传统的相对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马克思解读中的康德和黑格尔之争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扬祖陶教授积数十年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结晶、精心撰写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要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与展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的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揭示其内在必然规律,论证从德国古典哲学走向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的思维逻辑的必然性。像这样的研究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见。该书指出,近代哲学自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以来,便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6.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7.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5,(2):5-12,160
本文围绕着德国古典哲学的"否定"概念,首先探讨了这个概念作为逻辑范畴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的演进史,肯定了黑格尔通过将"否定"引入"存在论一本体论"从而完成德国古典哲学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改造工作。其次,由于黑格尔的"精神"的能动性,"精神"促使"理性"达到自我认识,最终使得"理性"成为有序、合理的"意义世界"的创造者。最后,本文指出,"否定"的"精神"在哲学上不是斯多亚主义,不是怀疑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存在主义一实在主义",因为"精神"通过"理性"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同时,"精神"的持续"否定"意味着我们可以确信一个更好的"未来"世界必将到来。在这个意义上,"否定"的"精神"又是一种"未来主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是西欧哲学科学文化传统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发展的辩证综合。因此,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入研究,就不能不研究西欧哲学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对古希腊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探讨。这其中具有直接先驱作用的,就是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历来为共产党人所重视,但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4)
定在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扮演着言说现实性的重要角色。康德对于定在概念的运用总体上是非反思的,定在概念只有在与非存在概念并用时方才具有现实性的内涵。黑格尔对于定在概念的界定最具代表性。一方面在《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中黑格尔将定在概念理解为体现普遍性的具体规定性,以及变的环节中的否定性,另一方面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则用定在概念来把握商品交换社会的语境中的社会普遍性和原子式个人的结构。费尔巴哈则将定在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在面对宗教批判的任务,提出了"揭露定在"的任务。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定在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定在概念。  相似文献   

11.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之后,尽管有一系列黑格尔著作如灿烂星辰在德国和世界哲学的天空中闪耀,但《精神现象学》并没有在这位思想家的成熟著作的光辉中黯然失色。至于说黑格尔学家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在本世纪最为关注的正是这部《精神现象学》。无数的解释在不断说明这部著作的有趣的特点: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有不少康德专家,黑格尔专家,甚至费希特专家,唯独没有谢林专家,甚至连专门研究谢林的学术论文也十分罕见。这清楚地表明,谢林被我们忽略甚至遗忘了。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把德国古典哲学看作是朝向理性的太阳奋进的直线上升模式,是一条从主观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必然之路。而谢林仅被视作从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一个发展“环节”,而且在这个环节之后,又有一个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因此人们要了解客观唯心主义甚至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要到黑格尔这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中去,而勿须光顾无系统的谢林这一“环节”了。 事实上,这是一种由双重误解造成的片面观点。因为,第一,德国古典哲学并非仅有一条从主观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之途。实际上,它明显地还存在着另一由康德、谢  相似文献   

13.
谢林哲学的中间时期是一个仍然有待研究的领域,这里以《斯图加特内部讲课》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中那较少受到关注的“精神”哲学构想所展现的中间时期的过渡特点,但又并不因为带有过渡特点而不具备重要的哲学意义.谢林的“精神”哲学构想把“可数的精神”世界看成一个实有的存在领域,在《自由论文》的基础上对精神概念作更细致论证,用“心灵”指称精神里面的自然的东西.谢林的这种精神概念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构成鲜明反差,丰富了德国唯心论的“星丛”特点.  相似文献   

14.
费希特评传     
由康德创始到黑格尔而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德国的思想反映。康德反映的是法国革命前的德国进步思想,他的哲学流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黑格尔在早期著作里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晚年却与普鲁士君主制妥协,成了官方哲学家。唯独费希特代表德国资产阶级的最激进分子,用他含有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体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全集第Ⅳ卷的出版,转束了苏联于1929年开始的对于德国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遗著的出版工作。这一卷里包括世界哲学文献中的一部十分卓越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强调指出这部卓越著作在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时,曾把它称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称为“黑格尔的圣经”。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关系的探究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对比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种倾向由来已久,就是把康德和黑格尔对立起来:或扬黑抑康,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传承关系,甚至把马克思和德国哲学的关系简化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搁置或淡化康德的影响;或扬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科学”体系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极大关注,在黑格尔看来,后者补充了前者的不足。E.HarriS最近提出,《精神现象学》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科学”相关,P.Thagard进而详尽发挥了这一观点。这种看法似应引起科学哲学的关注,因为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经验科学并不是单纯建立在那些不带价值评价的观察的基础上的,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