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儒家并未否定“法治”,法家亦并未否定“人治”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法制并不完备。所谓“法”不过仅限于刑法,另外,还包括一些“政令”在内。从现代法学意义上来说政令不是法律。而现代法律所包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核心命题。而要完成当代中国法律伦理现代品格的塑造,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道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无疑,在法律是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方式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完全驾驭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现代伦理品格。同时需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法律应具有的现代伦理品格,不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或平等,而是实现制度意义上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兼顾起点与结果平等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与儒家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徐复观,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独特贡献之一,就在于他细致而又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中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法治思想相通之处。他认定孔子“创发了中国的自由社会”,孟子开启了“民主政治原则之端绪”,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却蕴含了专制之倾向,陆象山提出“尊重人格之尊严”,实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思想基础。徐复观看到了儒家思想对现代民主政治的补充意义,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国理论界就民主和法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些地区和部门召开了座谈会。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由在京的政法机关工作者、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参加的法制问题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举办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理论座谈会。上海市也召开了法学和司法工作者座谈会。在这些文章和讨论中,大家愤怒揭发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在司法战线犯下的罪行,总结了与林彪、“四人帮”斗争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当前讨论民主和法制问题的重大意义,并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和探讨了有关民主和法制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引起了我对直言三段论的第一条规则的再思考。我认为这条规则是不必要的,应当取消。现在就从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谈起。《民主与法制》杂志1984年第9期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的第一批试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Z18、某公诉人在法庭辩论时说:‘被告将这位运动员打成终身残废,使他必须拄着拐杖生活,怎能说不是毁人容貌致人重伤呢?’其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违背同一律。”这是一道判断题,只要判明正确不正确就行了。《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2期第8页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试题答案,对这道题的答案是,“Z18正”。  相似文献   

6.
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儒家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是可以兼容和接轨的。儒家以代表“天意”的“民意”作为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符合民主政治的权力观 ;儒家的“性善论”可以用来论证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儒家的“中庸”从政治决策的意义上来说往往是民主程序的自然结果 ;儒家提倡的“特立独行”精神所体现的负责任的个人主义是民主政治所需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历史性跃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和法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并且不断实现向现代法律文化的整合。“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性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尽管传统法制...  相似文献   

8.
于毓蓝 《学海》2003,2(6):149-152
“民主”是个让人神往、令人振奋的词 ,同时也是使人迷惘、无从着手的词 ,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说 :“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 ,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 ,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还是民主。”① 现代“民主”概念源于古希腊 ,诸多的定义与理解使之歧义重重。熊彼特认为 ,“民主的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做的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 ,想获得决策权的人要在人民的选举中通过竞争而产生。”② 亨廷顿也认为 ,“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 ,在…  相似文献   

9.
国内理论界已开始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本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研究。人们初步认清了“民主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上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从深层次探寻“民主社会主义”的谬误所在,分清理论是非。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的历史观、折衷主义的方法论、多元真理的认识论、改良主义的政治哲学。其哲学理论根源,在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新康德主义、基督教  相似文献   

10.
论法制系统的要素结构及运行机制夏锦文,董长春从法律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法制是“处于自身相互关系之中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要素的结合。”①因此,对法制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静态而孤立的研究,而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考察其与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德法兼济天下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 ,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如何理解这个基本方略 ?有人认为 ,依法治国 ,就是用法律来管理国家 ,人们的行为只要不违法 ,干什么都行。这种观点正确不正确 ?按照“十五大”的界定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 ,不因个别领导人的看法和注…  相似文献   

12.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了深刻的论述。这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揭开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篇章。在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搞四化的历史关头,进一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这是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制度,保障人民切身利益,堵塞反革命复辟的漏洞,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一词,人们常常在各种意义上使用它,如“民主制”、“民主政治”、“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主义”等等。由于“民主”概念有不少用法,而且人们还赋予它各种意思,所以,要了解“民主”概念的涵义和实质,需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汉语“本体”由“本”与“体”两个符号组成,截然不同于印欧语系的 ontology。汉语“本体”与“体”“本”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过程。中华先哲的问学之旅,即是立“本”生“道”、“本体”与“体”“本”的和合相生之旅。汉语本体构成了汉语思维进行诗性超越的根基,它独特的创新意识表现为追“本”溯源、返“本”开新,在这个意义上汉语本体与方法论是统一的。自现代以来,ontology 式本体之理解遮蔽了汉语“本体”的“本”来内涵,汉语“本体”符号亟待摆脱ontology 的“殖民”,而返回母语故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民主在近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源于其价值规范性基础,换言之,现代法治国家的民主制度与理念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蕴。就此而言,民主是一个道德范畴。按照目前颇为盛行的民主类型的三分法,如果说自由主义民主所凸显的道德价值是个体的自由权利,共和主义民主所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团结,那么审议民主所主张的就是在维护个体自由选择权利的前提下,努力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团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学思潮肇始于“五四”时代,是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所作的保守性回应。 新儒家学者自觉作为现代化实质内涵的科学和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更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他们严厉批评腐儒冬烘们的顽固不化,指出科学和民主这两种精神“完全是对的”,应“无条件承认”。梁漱溟坦诚宣布:“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为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可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科学和民主,而在于如何要科学和民主,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自主性前提下消化、整合、涵育这些现代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试论道家“无为而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张晓粉本文通过对“无为而治”提出的背景哲学、方法论、社会根源进行挖掘,概括出了它本身应有的几层积极含义,并进而给予现代意义上的阐释,指出它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东方专制主义 ,西方民主主义 ,这是我们过去长期接受的有关历史知识的“共识”。但是 ,翻开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画卷 ,不难发现 ,民主无疑是中国人普遍尊崇的政治价值 ,并成为近 4 0 0年来中国近 (现 )代化进程的主旋律。当然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历史条件各异 ,中国的民主理论和实践与西方不尽相同。因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只能在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通过改革 ,汲取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建构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呈现出多元兼容风格,丰富的人文主义理念和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而不同”;多神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并存。中国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包括反对迷信鬼神,宣传无神论,成为中国进入近现代的思想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原始艺术”析论杨志明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意义上的原始艺术(primitiveart,即所谓现存“原始民族”的艺术),作为与史前艺术(prehistoricart)、近现代艺术(modernart,即所谓文明人的“美的艺术”或“纯艺术”,fine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