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2,(9):1
##正##8月31日至9月6日,在中土两国政府和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伊斯兰文化——这朵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跨越千山万水,从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来到终点——伊斯坦布尔,绽放在美丽的黑海之滨,为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注入了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有一种历史现象,即很长一个时期没有汉文译著。至明末开始出现汉文译著,清代逐渐增多。汉文译著大大充实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容,是中国伊斯兰文化极重要的部分。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也是中国古典文献的一部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应占一定地位。但是,清代官私所修各种书目中,很少著录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华,主张和平、宽容、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总体性社会和谐的资源,共建  相似文献   

4.
马利强 《中国宗教》2017,(10):56-57
继承和弘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探索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敏俊卿 《中国穆斯林》2012,(5):7-11,73,76
伊斯坦布尔,世界上唯一连接欧亚大陆的城市。2012年9月31日至10月6日,以"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这座多元景致交融、多样文化荟萃之城的隆重举行为它平添了绚烂的色彩、美妙的旋律。盛大开幕8月31日上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土耳其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主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土耳其国家宗教事务局承办的"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伊斯坦布尔阿里·埃米尔文化中心盛大开幕。  相似文献   

6.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2年4月11日下午,应邀访华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一行来到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参观。受到上海市伊协会长、小桃园清真寺教长金宏伟阿訇的热情接待。金会长首先对总理一行表示热烈地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上海伊斯兰教的情况。随后他说,今年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届时将在土耳其举办"中国伊斯兰文化展演"。中国伊协的兄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自唐朝时期传人中国以来,经过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逐步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相适应,在中国广袤的地域和众多民族中扎根、成长和发展,进而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民族性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我国伊斯兰教好戏连台的一年,贾庆林主席先后参加了中国伊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两次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国伊斯兰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伊斯兰文化 ,顾名思义指确定在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社会里的一种伊斯兰文化 ,是中国民族化的伊斯兰文化。它是中国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 ,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 ,并兼取吸收各民族固有的本土文化和社会习俗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各族穆斯林普遍认同和效法的社会意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习俗等为复杂内容的综合体① 。千百年来 ,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已渗透这些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成为中…  相似文献   

11.
何春明 《中国宗教》2012,(9):28-34,88,89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耳其共和国建交41周年,也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根据两国宗教部门2011年6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于2012年8月31日至9月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合作举办"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共创未来",主要内容有中  相似文献   

12.
为期7天的"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土耳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认真观看中国伊斯兰图片展,不时有人做笔记,还有一家老小相互搀扶前来观看的,他们在精美的图片前驻足停留,凝神欣赏。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中国主要以民族为载体,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以人类学视角,从伊斯兰教这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命运,探讨中国文化的特性及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模式"。这种"模式"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在当前所谓"伊斯兰与西方"式对立的语境中,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健康传承的需要,中国伊斯兰教界有识之士开展"解经"工作,挖掘和继承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弘扬和强调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和平特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穆斯林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历史传统,他们与祖国母亲共命运、同甘苦,在历史上饱经沧桑,与中国主体民族休戚与共,在关键时刻一起甘愿面临生死荣辱的危难考验。笔者在研究中国穆斯林历史和文化时,深深为他们的强烈爱国主义热情所感动。作为访问学者,笔者有幸在世界最高学府之一的哈佛大学做项目课题。  相似文献   

17.
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乃至国际政治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为使人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泛伊斯兰主义与中国穆斯林的关系,使西部大开发中的穆斯林各民族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祖国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就泛伊斯兰主义的团结精神、新泛伊斯兰主义的要旨、中亚“新瓦哈比”运动与沙特瓦哈比教派对我国穆斯林的影响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经”与新“卧尔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开宗教文化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四辑)》,能闻到书中散发出来的油墨清香。时光荏苒,屈指算来,从2001年出版《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至今,中国伊斯兰教界开展解经这一神圣的工作,已然走过了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今年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建交60周年,在两国政府宗教部门的倡导支持下,在两国伊斯兰教组织和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下,"中国-印尼2010伊斯兰文化展演"系列活动于2010年7月20日至25日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28至29日,"中国与伊斯兰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伊斯兰合作组织(OIC)下属的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艾克迈勒丁.伊赫桑奥鲁、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哈里特.艾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以及19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的驻华使节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