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不同论域的概念并列“报纸编辑,特别是版面编辑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稿件的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化等。” (《新闻通讯》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养成积累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往往是被颠倒了的。对于苦苦众生来说,这种被颠倒了的事情,影响只是一时一地一事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会被后人忘得一千二净。然而对于伟人来说则不然,因为他的思想观点影响着后来的社会和世代人生。因此,无论正面影响也好,负面影响也好,都是长远的。以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声之二十五章所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为例,在长期封建社会中都作为对妇女歧视压迫的“理论根据”,一提“小人”,则必联想到“女子”,言及“难养”,则“女子”与“小人”首在其列。此其一。第…  相似文献   

3.
“潜台词”又称“诗外音”、“弦外之音”。它是指说话人所说出的话中虽已包含但又未明确说出,需听者自己用心去揣摩、体会的内容。因此,要破译别人话中的“潜台词”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破译“港台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下列推理来破译“港台词”。(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例: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青年:是的,每句都是。编辑:那我很高兴见到你,拜伦先生。我以为你死了很久呢。我们一听便知道编辑的“潜台词”是:这首诗不是你…  相似文献   

4.
菩提一叶     
又是新年新岁了,在这种时候总想出点新意。尽管“新意”实际上是没有的,按佛教来说世上的一切有流转而无生灭。所谓的“新”只是合乎因缘的变化而己!合乎因缘便需应机。作为专栏主持,我一直希望自己在摘取菩提一叶时能对读者起到应机的作用。这在我来说确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5.
“有否民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是颇具讽刺意味的:当然有这种民主价值。而且,每日每时产生着与之相关的新的价值。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当代思想中判断存在的体制或方式的某些方面,那么这个问题就有某种学术上的意义。价值不再是过去作为价值的东西,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对于这个问题的传统论证,强调的是以古代哲学为一方与以现代哲学为另一方之间的对照;对于古代哲学来说,评估是以作为规范的天性、铭刻在事物序列中的某些理想、某些完善标准为基准的,而对于现代哲学来说,则是我们决定(评价)一切。前者是价值的客观主义,后者则是人道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走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探索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创新是学者们关注较多的话题。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的“自己讲”、“讲自己”的观点尤其引人瞩目。张先生在此方面的系列观点,对于增进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自主性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张先生关于“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转生规律”以及“和合学”的论述尚存在诸多待改进的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讲”、“讲自己”的哲学史观,对于提高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我曾给当地一家报纸副刊做过一段时间的编辑。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作者,每次投稿都把自己的资料写得非常详实,他发表过哪些作品,获得过哪些奖,包括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散文也罗列其上。他以前的作品我没看过,看他投来的稿件质量,实在是很难达到我们的上稿要求。我长时间没用他的稿子,他开始发邮件质问我,说他曾经上过大报,怎么  相似文献   

8.
仅仅是几年前,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性”还只是个含羞带怯的字眼。但是,现在,生活的真实已经逼迫我们必须谈谈“多性”了。一封陌生女人的电子邮件2000年夏季的一天,性学者方刚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电子邮件,写信人称看过方刚的大部分性研究作品,所以想聊聊她自己的故事。“因为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11)
一、他人幸福则己幸福“先为他人着想”是我们立正佼成会全体会员的共同信念。从人之常情来说,一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争取自己的幸福的人无可非议”,而“先为他人着想”恰恰是与此相反的一大信条。它是我们所依据的《法华经》的精髓。《法华经·法师  相似文献   

10.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竞争中,有些人能享受“金榜题名”的喜悦,而对于有些同学来讲,则要承受“榜上无名”的打击。受到这种打击的学生,经过这一变故,其心理发生了诸多变化。归纳起来,落榜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报》1999,31(1):59-59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网“China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所以,向本刊投稿并被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将自己稿件纳入因特网传送交流的作者,请另投它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ChinaInfo系统是由国家科技部立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组织实施,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编辑制作的开放式因特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电子期刊》作…  相似文献   

12.
学会知足     
对一个常人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烦恼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如影随形;默默在心底,无声又无息。”而对于主内信徒来说,有很多的人也同样不能摆脱烦恼的纠缠。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忧心忡忡、郁郁终日而不能笑  相似文献   

13.
一天傍晚,隔壁玲下班匆匆赶回家,洗菜烧饭忙得不亦乐乎。“妈妈,饭烧好了没有,我好饿。”3岁的女儿奶声奶气叫着妈妈。“快了快了。”玲玲忙成这个样子,丈夫却若无其事地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只顾自己看报纸。菜和饭终于做好了,“哎,你来帮忙端端菜。”玲朝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叫了一声。可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报纸没看完,老公坐着没动。这下,玲火了,把碗弄得叮当响,还重重地摔到桌子上,“哼,回家只知道看报纸、电视,嫁给你这种男人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好好的,发什么火?不高兴就别做嘛,真是!”“我不做,你做啊!都像你这样,日子还要不要过…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     
1、资料到某地开会,临走,主人说:“等等,每人带份资料走。”回来打开一看,那些资料实为极品香烟。词典上这样解释“资料”:生产或生活的必需品。香烟,对于烟民来说,是必需;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非也。倘把极品烟转化为礼品,便产生了共性,则是人所必需了。礼品...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和谐”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对于出席两会的宗教界代表委员来说,谈的最多的则是“宗教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安之若素     
石凌 《思维与智慧》2011,(11):61-61
早晨,集市上人还少,一个卖粉条的中年男人从敞篷车上拽下一张旧报纸,铺到车下的水泥地上,拿出一盒象棋,邀请一个卖西瓜的中年男人过来,两个人摆开了楚河汉界。路上行人匆匆,车声呼啸,他们却沉浸在车马炮卒的厮杀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相似文献   

17.
伊朗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对于穆斯林妇女来说,虔诚地信仰真主,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义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男子.在伊朗的城镇中,妇女们常常会举行一种宗教性的集会,即“若兹赫”(rowzeh),借此表达自己信仰的纯洁和虔诚.这种集会往往在每年伊斯兰历的1月和9月(斋月)中举行.与一般宗教活动不同的是,从集会的组织、发起者到参加者全部都是女性,除未成年的男童外,任何男性都不得参加.对于每一位能组织发起这种  相似文献   

18.
好久以前,列宁就把修正主义描绘成为具有经济、政治、哲学三个面貌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其社会根源则是在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的周围还存在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在他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一文中,他指出: “从这一政策(修正主义的)底实质中,也就可以明白知道这一政策可能采取无穷繁杂的形式,而每一稍微‘新颖的’问题,每一次稍微出人意料和没有预察到的变动,即令这种变动只是在极小的程度上和最短的时期内改变基本发展路线,也必然会引起某种修正主义的。”对于关心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的人来说,修正  相似文献   

19.
完美的哲学文本是无字的(бессловестный),而完美的语言是无声的,文本的“无字”和语言的“无声”创造了一个使“复古(архе)”与先锋(авангард)连接起来的考察问题的范围.存在,不是在场,不是和时间或者地点有关的东西,而是在流逝的状态中存在着的东西.对于生活来说,拥有感性的语言才算足够,而对于真理来说,只要有思维的语言就足够了,但是,思维的语言并不适用于生活,在真理缺位的时候,这种语言会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虚假的文化空间.虚假化和时间性的、假设性的东西具有根本的同一性,而可以对抗时间性的东西只有前语言(дословное).  相似文献   

20.
陈星桥 《法音》2005,(8):28-33
古人有“蝼蚁尚且贪生”之叹,民间有“好死不如赖活”之语,可知众生无不好生恶死,对于死亡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本能的排拒或逃避。然而,“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多是少年人”。生命的危脆和必然衰老、死亡,对于社会结构复杂、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的人类来说,更是一种挥之不去、莫之奈何的梦餍。面对死亡,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态度和丧葬文化。世俗之人,一般是尽可能地提高生活的品质,同时通过医疗与养生,以祛病延年,获得长寿,尽其天年,若能无疾而终,则善莫大焉,是谓“善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