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09,41(5):464-470
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中文版)形成于他自1902年在中国京师大学堂开始的心理学教学活动,出版于1905年11月。该书在日本发行而在中国发售,它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教材。服部宇之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科学心理学教材,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讲义》具有明显的进化论取向以及为教育服务的倾向。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教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播的开端。《心理学讲义》是以知、情、意三分法为基础的心理学体系。中国早期心理学术语与日本心理学中的同形汉字有着紧密联系,服部宇之吉直接采用日本心理学界通用的术语以解决汉语心理学术语的创制困难。  相似文献   

2.
一、人的因素传入日本和人的因素研究在日本,使用“人的因素”这个术语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早在1920年,心理学研究所编辑的心理学杂志出版了一期《人的因素专辑》。1921年由田中编写的《作为效率研究的入的因素》是日本第一本关于人的因素的书。作者在书中讨论了提高效率、工作研究、疲劳以及关于人的动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激励等等一些心理学问题。在日  相似文献   

3.
近来,人们对心理学十分关注,不过与心理学本身的价值相比,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正是我要建议广开心理学教育的原因。尽管心理学的实用价值容易使人们联系到自己的行业,希望能直接学习专门性的心理学知识,但我以为广泛的心理学教育,仍应以心理学基本理论为主。现已出版的曹日昌的《普通心理学》、十院校的《心理学》、藩菽的《教育心理学》和朱智贤的《儿童心  相似文献   

4.
河合隼雄是享誉世界的日本临床心理学家,其临床心理学思想中弥漫着浓厚的东亚佛教文化特征,主要散在于其两部主要著作《心理治疗之路》及《佛教与心理治疗艺术》中。对这两部著作的佛学思想分析整理发现:河合隼雄意识结构理论受到唯识宗的影响;河合隼雄心理治疗理论则受到禅宗和华严宗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无我心理治疗的观点;在继承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曼陀罗佛教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箱庭疗法的禅宗佛学观及心理治疗技法具有类似宗教(如佛教)的仪式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夏钟丽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7-47
一、由心理所文献情报研究室编录的《中文心理学文献题录》已出版。该题录是依据我所文献情报研究室建立的《中文心理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的最主要的10份心理学刊物的文献整理而成的,其刊物是: 1,《心理学报》自1979—1990年; 2,《心理学动态》自1983—1990年;  相似文献   

6.
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我有幸反复学习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最初是手稿,以后是油印稿。我有不理解的地方,还反复得到潘菽教授的指导。现在《心理学简札》公开出版了,我又再次学习。《简札》的内容十分丰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见解,也对许多人、许多学派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有点象是一本心理学简要百科全书式的书。但从实质上来  相似文献   

7.
由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探新》杂志发起召开的“全国心理学学术刊物主编联谊会”今天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我很高兴有机会出席这个会议。会议主持人《心理学探新》杂志主编漆书青教授要我讲几句,我没有什么准备。  相似文献   

8.
邱宜君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75-75
日本《体育心理学》一书,已由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1982年编印出版《内部)。本书的发行受到了我国体育界、特别是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在引进国外的同类专著中,本书有其独具的特点。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体育心理学,今天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但具有教育心理学所包含不了的特殊内容”。这可以说是作者对体育心理学学科的性质、教材体系、内  相似文献   

9.
1985年第1期《心理发展与教育》,曾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试论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的道路》的文章.在那篇拙作里,我首次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问题.最近,有幸拜读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的论文《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我感慨很多.看来,海峡两岸的心理学家都在主张我们的心理学研究要落实到中国化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一、叶幼成著《储蓄心理学》序一本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面前,使我这个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的人读起来,感到很有新意。这本书稿,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叶幼成同志写的《储蓄心理学》。这是他与黄伟如同志编著的《怎样与银行打交道》一书出版后的又一新著。  相似文献   

11.
森田正马博士及其顺应自然的心理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高校主讲日本语、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师,1989年有幸承蒙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精神神经科教授大原健士郎先生来函委托,翻译了日本森田正马博士的遗著《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精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在《悲剧心理学》的“中译本自序”中 ,朱光潜说他之所以赞成在半个世纪之后翻译出版这部早年的著作 ,“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 ,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 ,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 ,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 ;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 ,不仅在美学方面 ,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 ,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 ,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能来参加《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教材编写大纲讨论会,感到非常荣幸。我是抱着向同志们学习的愿望来参加会议的。我体会到这次计划编写《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这本教材的目的和精神,还是跟上次高老主编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那本教材的目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说:既要介绍西方心理学的新成就,也应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指导原理予以恰当的评论,给读者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简札》可以看作是一本指导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百科全书式的参考书。对于每个渴求科学真理的人来说,阅读它时,倍感亲切。 1979年,在上海举行的师范院校编写公共课《心理学》教材讨论会上,我第一次阅读了潘菽教授的《心理学简札》,得到不少启发。后来,联系自已的工作——无论是心  相似文献   

15.
邵道生   《心理科学进展》1985,3(4):55-57
日本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并不很长,迄今也不过只有30余年的历史。但是,现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搞得比较活跃。认真研究我国近邻的社会心理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对于我们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借鉴。一、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发展之阶段日本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相对于一般心理学的研究,是比较晚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只有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研究。例如,在1890年的元良勇次郎的《心理学》一书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根据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在心理学哲学理论研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应当提出来作些简要的述评的。1.关于曹日昌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观点研究的述评2005年11月《曹日昌心理学文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曹日昌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我  相似文献   

17.
<正>与曾先生结缘,始于道德心理学研究。我第一次面见曾钊新先生是1986年的暑期。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生,并且把道德情感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选题。当时,曾先生因他的道德心理学和人性论研究独树一帜,在哲学界享有盛名,我怀着崇敬而有些紧张的心情想当面请教。经人介绍,我揣着发表在湘潭矿业学院内部刊物《高教研究》上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和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情感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两篇文  相似文献   

1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中国的心理学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回顾我国心理学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这三十年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是一件很有益的工作。《哲学研究》1979年第12期上所发表的《试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以下简称为《试论》,凡引自该文的文字不再注明出处)一文,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这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原则性的问题,颇值得商榷。现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以下简称“中心史”)的研究对象问题,我在拙著《先秦心理思想研究》和《汉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两书中,曾以“一谈”、“再谈”的形式探讨过。在这方面,自觉已再也没有多少话好说的了。但近来读到曾立格同志《关于中国心理学史的对象问题》(载《心理学探新》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曾文”)的大作后,颇受启发;特别是“曾文”中涉及到我的观点处,使我更受教益。于是我又拟以“三谈”的形式,就“中心史”的对象问题,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与曾立格  相似文献   

20.
日本《心理学研究》(第51卷第3期)发表了井上道雄的文章,报导了日本心理学界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汉字信息处理特点进行研究工作的简况。作者对下述各种类型的对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同间同义词对词:(Homophonesynonym pair) 二、同音异义词对词:(Homoph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