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24至25日,由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宗教极端主义研究”课题组,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联合主办,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宗教现状与宗教发展趋势”座谈会,在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宗教"自称的是中国佛教。袁昂《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道:"但应宗教,归依其有"。释法经《上(隋)文帝书进呈众经目录》,其中有"发明宗教,光辉前绪"语。这是将"宗"、"教"二字相联的开始。后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     
正当代宗教的政策与知识读本《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     
正当代宗教的政策与知识读本《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讲述宗教故事守望宗教和谐解读宗教政策服务宗教工作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     
正当代宗教的政策与知识读本《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讲述宗教故事促进宗教和谐解读宗教政策服务宗教工作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     
<正>当代宗教政策法规与知识读本讲述宗教故事促进宗教和谐解读政策法规服务宗教工作《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约翰·希克(John Hick 1922~)是当代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和普世神学家之一,他在宗教认识论、神正论、基督论(Christology)以及对宗教间关系的研究等领域都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其主要著作有:《信仰与知识》、《恶与仁爱的上帝》、《宗教哲学》、《死亡与永生》、《上帝与信仰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26-28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在北京十三陵养怡山庄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等单位的著名学者和国家宗教局处以上领导干部80余人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宗教》等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座谈会十分关注,希望会议在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切实深化宗教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宗教工作。国家宗教局局长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讲述宗教故事守望宗教和谐解读宗教政策服务宗教工作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8,(12):87-87
<正>当代宗教的政策与知识读本《中国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二十多年来,《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故事,跟踪世界宗教发展大势,解析热点问题,聚焦精英人物,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易道辩正     
倪南 《学海》2005,(4):93-100
易道是易学思想的精髓或内在精神,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道”。作为易学结构基元的易卦卦象符号,与阴阳观念具有先天性的亲和力,从而使得阴阳观念有了一个可以符号化表征的形式系统。在汉代,阴阳五行与易学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两汉的象数理论试图将易道(天道)完全形式化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入于礻几祥”,成为一套牵强附会的繁琐哲学。魏晋以后,诸如“时”、“中”一类具有明显的个人独知默会、参悟修证意义的命题,逐渐成为一阴一阳、生生不息的“易道”最为生动的表征。道之真谛,若以易理言之,就是“自强不息”,“与时偕行”。  相似文献   

12.
13.
"情"与"智"概念的相关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情”与“智”的研究成果,指出,“情”与“智”是相互依赖,相互整合的关系。“智”对“情”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合理控制利用“情”也有利于“智”的发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用整体论的思想进行考察,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合而为一,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才能实现布鲁姆所提倡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引起人们高度兴趣。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真的难以化解吗?汉斯.昆的“全球伦理”观点对此提出挑战。本文将浅析一下“全球伦理”,及其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examines two related concepts utilized by two different schools of family therapy. Any family seen to be "enmeshed" is also seen as "fused," and vice versa.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focus, on the "system containing the individuals" (structural) or the "individual in the system" (fusion),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in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these two schools.  相似文献   

16.
白刚 《学海》2005,1(4):116-121
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在向度,就是本体论向度与伦理学向度.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之所以在"追求形而上学"的同时,又总是"反形而上学",并非是人们的形上本性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人们总是将形而上学视为单纯的"一维性",总是用一个向度来取代或遮蔽另一个向度.而所谓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也并不是消解了形而上学,而是指形而上学从"本体论向度"转向了"伦理学向度".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对的”,和对它的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的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的就是对的”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的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的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19.
"Us" and "Them":     
Abstract: In the Aristotelian tradition, politics is a matter of public deliberation over questions of justice and injustice.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response to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has been uniformly hostile to this notion, and it has instead promoted a jingoistic politics of self‐assertion by an America largely identified with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its government. This is doubly disturbing, as the executive branch has sought to free itself from international law, multinational commitments, and domestic judicial regulation, even as it has sought to validate itself by demonizing its enemies. This essay draws out the disturbing echoes here of Carl Schmitt's work of the 1920s, in particular of Schmitt's conception of the sovereign as the ungrounded ground of the law and the political as the site of mortal conflict between friend and enemy. The essay argues that Schmitt's position in the twenties, for all of its evident problem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Bush, Wolfowitz, and Ashcroft in at least two senses: Schmitt condemns the idea of waging war for profit and recognizes that such wars will often be disguised as moral crusades waged against the “inhuman”; and he acknowledges that claiming to fight a war for humanity denies one's enemies their humanity, leaving them open to torture and even ex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20.
袁祖社 《道德与文明》2002,(3):52-54,66
西部大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深入 ,需要营造一种必要的“伦理化的社会环境”,呼唤一种为西部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新伦理价值观念 ;这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个性追求、内在气质 )和集中表述应该是 :“生存本位”的新发展伦理价值观 ,即 :以发展求生存 ,以发展促生存 ;新发展伦理价值观所包含和要求的伦理规范及其现实践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博弈——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实现机制 ;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和谐——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理想目标 ;三是“社会”与“国家”的功能分殊——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