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代的韩愈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素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荣称。他竭力反对六朝以来的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骈偶文风,提倡写散文。他写的《原道》、《原毁》、《师说》等文章脍炙人口,是为传世之作。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京城发生了一件事:陕西凤翔法门寺藏有佛骨,宪宗皇帝命令将它迎进皇宫供奉三日。当佛骨送到京城时,场面极其隆重热烈。大群民众“灼顶燔指,十百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则广为人知的笑话:从前,有个爱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马上“扑通”一声跪下,说:“阎王老爷,不是小人愿意低三下四,而是那些人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他们都能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那么我再怎样拍马,也没有用啊!”阎王听了这话句句入耳,龙颜大悦,  相似文献   

3.
田青 《佛教文化》1993,(1):34-36
公元529年(梁中大通元年)九月的一天,京都建康的同泰寺内,旗幡飘舞,乐声高扬。上万名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肃立在大殿前,同声高唱着皇帝新创的佛曲《断苦轮》。当波涛般宏大而起伏的音响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大殿当中端坐在法座上的一位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始为四部大众讲《涅槃经》题。老者身披法衣,手持麈尾,俨然如一老僧。这位讲经的“冠达和尚”,便是当朝的皇帝肖衍——后世无人不晓的梁武帝。十天之后,苦于国中无主的群臣百官凑了一亿万钱“奉赎皇帝菩萨大舍”,希望赎取皇帝回宫主政。但决心“舍身为寺奴”的皇帝却不那么容易动摇。  相似文献   

4.
聪慧五法     
在维吾尔族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将他的牙齿全拔光了,惊醒后心中很不痛快,一直到天亮都未能再入睡。上朝后,皇帝便把梦讲给群臣,问何人能解。丞相为显示自己,抢先说:“这个梦预兆陛下全家人将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首。阿凡提灵机一动,说:“这梦很  相似文献   

5.
考证历代皇帝对神灵封号问题,除应遵循博采群书,排比考校等一般考据学原则外,还应注意皇帝加封神号的规律,即封号字数由少到多、前后有序、层层累积的规律)也就是说后一代皇帝的封号是在承认前一代皇帝封号的基础上再加新号或提高一格加新号,而不会只重复以前皇帝的封号。我们在考证真武——玄帝历代封号时,将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6.
宫志翀 《哲学研究》2023,(10):56-64
冢宰形象是中国经史传统中的一个知识纽结,文章重审了它的起源、演变与影响。就周代史实而言,官制的中枢是卿事寮,其中由司徒、司马、司空分工合作;宰是君的私臣,西周末期开始代行君命,但从未进入官制。战国形成的《王制》和《周礼》两种政制构想中,冢宰的地位职任差别很大,体现了不同的政治理念。《王制》三有司为三公总领百官,冢宰仍属私臣而兼制国用,反映了尚贤重民、公私分际的理念。《周礼》中的冢宰则于诸侯、百官、民人无所不统,是绝对君权的体现。三公制与冢宰制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后世的政治制度,通过剖析这一历史侧面,可揭示出经与史的区分和互动。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地宫原是唐代密教道场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等专家潜心研究已经破译──法门寺地宫原来是供养佛骨舍利的唐密曼茶罗。据佛教经典释义,佛教术语所说的曼茶罗,是指坛场或称道场,为"圣...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历史源远流长,寺庙建筑恢宏壮观,佛教文化享誉世界。在中华佛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五台山佛教文化曾超过重要的作用,并遗留下丰富的文献典籍。在大量佛教历史文献中真实记录清代帝王赡礼五台山的档案尤为珍贵,堪称精华。但是清朝皇帝西巡五台山,清史学界关注得较少,有关西巡的档案史保存得很分散,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康熙皇帝五次西巡,并于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和九月一年中二次幸五台,乾隆皇帝六上五台,最后一次是在他七十六岁高龄时登上五台山的,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十分罕见,嘉庆皇帝也声势浩大地驾幸过…  相似文献   

9.
不为的智慧     
正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官职不高,他看不惯当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手遮天的样子,于是想扳倒他。范仲淹费尽心思,绘制《百官图》,揭露吕夷简暗箱操作提拔官员,连夜写奏折,希望皇帝铲除吕夷简。还绝食死谏,争得一批年轻官员的支持,与吕夷简对抗。吕夷简也不示弱,把反对者以各种理由贬出京城。此事越闹越大,而资历、能力、人缘都好于吕夷简的副宰相王曾却坐视不理。范仲淹想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便登门质问:堂堂副宰相,岂由朝堂之上两党相争?王曾也不  相似文献   

10.
《辽史》成书仓促,辽代燕云地区继承中原行政系统之官府组织,职官名称,修史时即无完整的资料。《辽史·百官志》第三说“几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征者不书”。过去金石家所著录的文献中,巳有一些官名不见于《辽史·百官志》。今由房山石经的题记中发现更多的史籍以外的官名。这部分材料现在初步整理一下,把不见于《辽史·百官志》的一些职官名称列举于后,并注明其出处。《辽史·百官志》在“南面”这个大标题之下所列的官名下面常常注明某人某年曾为此官,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上文所引的“无征者不书”的含义,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赏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堪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相似文献   

12.
宪宗皇帝晏驾,新皇帝穆宗即位,追究元凶祸首,处死了柳泌等人。不久,穆宗皇帝也开始吃丹药。吃了三年,就把自己吃到了奈何桥的那一端。继位的敬宗皇帝只有19岁,正是“春秋富“,读书学习的好时候。但他嫌六经难读、骈文难作,竟迷上了特异之术和九转金丹。敬宗物色到一位超一流大师名赵归真,比张果老还“活神仙“,这活神仙的看家本领是白日见鬼夜间捉妖,  相似文献   

13.
千里马     
千里马是大臣从草原上找来献给皇帝的,皇帝对千里马很满意,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辆新马车。  相似文献   

14.
位置与距离     
文彦博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出将入相50年,却历经各种政治风波而不倒,以92岁高龄无疾而终,这是极为罕见的。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不管是老皇帝,还是重孙子辈儿的小皇帝,对他都极为信任,十分亲近,他为官的秘密何在呢?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那就是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将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的文彦博,排  相似文献   

15.
顺治皇帝(1627~1661),讳福临,六岁登基,历史上称“清世祖章皇帝”,是大清帝国入主中国内地的第一位君主。在位18年,顺治十八年驾崩,享年24岁。 清世祖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诏禅僧问道,并躬身参禅打坐,最后发展到剃发试图出家。  相似文献   

16.
皇帝是一桩美差,而且是终身职,不退休.所以皇帝都愿意多活些日子,最好不死不灭不入轮回.于是吃仙药,吃药不行就练气功,练气功不行就研究通灵术预备着出特异功能,通灵术不行反转来又吃仙药.折腾了千百年,皇帝们的寿命却越见得萎缩下去,政变被杀的不多,吃药吃死的练气功走火入魔被巫术害死的却不少.就说明朝的16位皇帝吧,活过40岁的只有4位,其余12位皇帝都是在二三十岁正春秋富的时候遭遇不讳,求长生得短命,竟成了一条规律.可能是“身在此山中“的缘故罢,皇帝们终于悟不出这十分浅显的道理:各种大师们只管行骗,享受骗局成功的快感,皇帝长寿短寿,他们才不理会呢.……  相似文献   

17.
法苑谈丛     
(一)名山自禅宗在唐代盛兴以后,禅徒常常游方学道,主要是寻师访友,以求发明宗旨。如赵州从谂八十还行脚,汾阳善昭平生参八十一员善知识。当时所谓“参方”、“行脚”,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唐末时,信徒集中朝拜的地方有四处:一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圣地;二是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大圣圣地;三是终南山——三阶教圣地;四是凤翔法门寺——佛骨圣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5,(2)
佛骨舍利重见天日千古之谜终得破译法门寺地宫原是唐密教道场新华社西安1月8日电(记者王兆麟、边江)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日前向记者披露: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皇帝成廉二世曾设计了一艘车舰,自认为这将是天底下最先进的军舰。于是,请来造船专家品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恭维和盛赞。造船专家观看了威廉二世设计的图纸,  相似文献   

20.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经历了十代皇帝,统治了二百六十八年。十位皇帝,大多信佛,特别崇奉喇嘛。这是因为满清贵族早在长白山下之时,就与西藏地区的喇嘛建立了密切关系。太祖尊崇喇嘛,学其知识,把它当成了可资利用的工具;西藏喇嘛依靠满清贵族,弘扬佛法,把他当成了佛法的保护者。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元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