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宗教问题。1970年以来,美国的宗教出现若干倾向。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周期性的社会反抗浪潮,以及接踵而至、遍及全国的宗教复兴震荡着整个美国。全国范围的宗教复兴出现在70年代早期,之前是60年代的反抗浪潮:所有的人群,不论其是否宗教团体,都对宗教问题给予  相似文献   

2.
由科技文化内涵要素所凝聚成的科学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当前反邪教斗争中具有并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的弘扬能够从根本上揭露掩藏在现代科学外衣下的邪教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认清宗教的实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规避邪教:能够逐渐瓦解、摧毁邪教“亚文化”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制度与组织基础;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与理性的观念.从思想深处建构反邪教的心理网关。因此,大力弘扬科技文化是当前反邪教斗争中所必不可少的、无可替代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的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分两个阶段.在基础阶段,形成有关学习困难的理论并将理论上的设想应用于治疗实践;在早期阶段,建立学习困难的专门组织,政府立法保护学习困难者,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进入学习困难领域.美国的学习困难运动正向未来发展,但在定义、教学和干预方法、研究的外部效度等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14日至16日国际膜拜(邪教)团体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Cultic Studies Associa- tion,简称ICSA)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年会,主题为“精神控制、膜拜(邪教)团体及其他替代运动(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Cultic Groups,and Other Alternative Movements)”。出席者200余  相似文献   

5.
文章数据来源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的关于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的期刊论文为主,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1980年至2015年间有关邪教组织治理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和回顾,以其反映其文献增长规律、文献主题分布规律、期刊载文量、论文引用情况和研究的时段特征。进而,对我国邪教组织在信教人员、宗教类别和治理方式等角度研究中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7.
陈星桥 《法音》2013,(6):40-44,29,31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刚好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们的中午,相当于他们的半夜。虽然两国远隔重洋,但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还是中美长期冷战,我国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美国因素或隐或显,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反过来看,中国因素也会对美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儿时开始,美国在我头脑中简直就是一个充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于1910年成立,促使许多学生接受基督教并成为神职人员,是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在30年代以后消失于无形之中.它是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史上产生于学生界和知识分子界,面向学生和知识分子布道,劝导他们成为教会神职人员的团体.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8,(4):63-63
1988年4月12日至28日,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Rev.Billy Graham,1918—2018)访华。其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接见葛培理,并进行会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丁光训主教会见葛培理。葛培理在华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南京、上海、淮安、广州等地,并在北京崇文门教堂、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上海沐恩堂等地证道。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3,(8):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于2013年7月3日,热情接待了美国路德会平信徒联盟亚洲地区主任陈慧娟(Gunya Na Thalang)女士及顾问徐炳坚牧师等一行三人,并与客人进行了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11.
Latin American liberation theology has almost never seen itself as an expression of or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s of May 1968. Nevertheless, from today's perspective, one can say that what was called liberation theology was a web of relationships of many movements and events. It was undoubtedly part of the enormous worldwide movements of the 1960s, interacting with the various expressions of struggle for cultural and political liberation that manifested themselves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feminist liberation theology in Latin America, which emerged a few years later. Latin American feminist theology, however, unlike liberation theology, has never been concerned with making a claim of originality, nor has it struggled to be recognized as a typical Latin American way of thinking and movement. It is part of the tradition of the liberating spirit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in its different forms, including the legacy of 1968.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社会福音运动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个人化阶段到体制化阶段,其社会参与的方式及效果均有很大改变。对这一变化的揭示与研究不仅能丰富学术界对这一宗教社会运动的认知,还可由此一窥基督教社会参与的限度与边界。  相似文献   

16.
17.
Mark Ellingsen 《Dialog》2006,45(4):366-375
Abstract : Two classical Christian commitments—the Augustinian notion of human sin plus the Reformation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kingdoms—have been folded in to the vision of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Contemporary secular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reflects these wholesome religious roots. Most importantly, the Reformation commitment to relieving poverty belongs squarely on the ethical agenda of today's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哲学中的实用主义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实用主义成为哲学呼声的历史背景中有四个主要的“默认的”特征,被实用主义者认可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运动所具有的同一性。同时,其中某些特征在某些实用主义者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个事实有助于说明在这场运动中产生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