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体字源起自楷书,经过手工艺匠人的创造性改造,发展成为有别于书写体的印刷字体。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宋体字藉由铅字技术,标准化程度臻于完善。宋体字体设计本质上是设计文化的产物。从文字学角度看,隋唐楷书为宋体字字形准备了基础与范本;从工艺学的角度看,刀刻是雕版楷书形变的技术原因;从经济学角度看,印本贸易中书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愿意采用更为便利的宋体字;而从读者阅读生理和心理学角度看,宋体字则为读者的长文本阅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阅读体验。因此,宋体字是中国古代字体设计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形成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整体设计状况。  相似文献   

2.
综观鲍德里亚一生的学术思想,其最大的特征是以"符号"为切入点、核心和灵魂."符号"是其理论演变的基础,对符号本身理解和建构的变化是其整个理论体系演变的内在根据,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其理论的演化就是符号自身的演化,把握其理论体系中符号的演变是把握其整体思想的根本和捷径.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是汉字字体由篆到隶的重要时期,齐金文素以其精严整饬的美化藻饰体著称,但这只是其字体演变中的一个环节。齐金文字体演变在书写便捷的原动力下,通过体势趋扁趋方打破篆体长圆体势,通过短直的笔画分解篆体圆转的笔画,与其他地域的金文字体一起推动了汉字字体的演变,并以其鲜明的地域个性丰富了汉字字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服装的发展演变可以被视为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的晴雨表。中华民族服装款式发展演变的一般特征,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研究服装款式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助于探索一个民族审美追求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5.
宋体字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长河中诞生的象征产物,是书法艺术审美意趣与印刷技术、社会风尚共同催化的。明清著述繁富,刻书兴盛,书籍中的宋体字风格各异,所呈现的版面亦各具特色。直至今日,宋体字依然被国人甚至是日本人所广泛推崇,这与它所追求的精致的精神内涵不无关系。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对明清刊本字体的研究成果,概述明清刊本字体的渊源和形成发展方面的研究以及宋体字的发展现状研究,阐释宋体字的设计维度以及善本字库建设的意义等,为明清刊本字体对现代宋体字库设计与创新的思考提供文献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6.
笔画类型对直立和倾斜汉字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用笔画类型概念描述一种汉字整体视觉结构特征。实验采用命名范式。结果发现,汉字无论处于垂直正位下,还是处于以45°间隔递增的七种倾斜角度下,都存在笔画类型效应。该研究还分析了线条倾斜效应和笔画类型因素在笔画类型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殷商至西周时期的字体演变是隶变的前奏。选取甲骨文部首和西周金文部首,在线面、笔画等层面进行分类与统计,参照史前陶符情况,分析比较殷周文字在线面性质与组合方式、笔画数量与主要笔形、规则化走向等方面的特征,发现汉字字体一些重要特征在殷周时期已经确定,汉字的符号化进程与同时期世界其他文字异质但同步。汉字用独特方式度过了线面简化时期,延续了自身特色,并在新的层面进行笔形革新与规整。春秋时期地域性装饰性特色和战国时期省变进程都是字体演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赵静  李甦 《心理科学》2014,37(2):357-362
以汉字、一般线条图、似字线条图和笔画组合为材料,采用字典判断任务考察3-6岁儿童汉字字形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儿童辨别汉字与似字符号的能力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3岁儿童较难区分汉字与各类似字符号。4-5岁儿童对汉字笔画特征有了一定意识。6岁儿童对汉字组合模式的认识显著提高。笔画意识出现较早且发展速度较快,组合模式意识出现较晚且发展速度较慢。5岁和6岁是汉字字形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刘泽文  郭谦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10,42(3):406-414
采用DRM研究范式,实验一使用示意图提示,探讨特异性视觉特征对于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实验二使用位置提示,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会显著减少错误记忆,而非特异性视觉提示则会显著增加错误记忆。(2)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能力所致。(3)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不显著,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削弱作用,但这种影响在10岁和12岁儿童间没有显著性地增长。(4)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这种影响从8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在结构空间处理上蕴含着多样统一的美学理念:章法平齐庄重,笔画布白均匀;在字形体态和笔画勾斫中熟练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韵律自然;笔画与笔画的关系处理上批亢捣虚,险峻挺拔;在字势的运动变化和角度变化上运用了焦点透视理论,增强了字体空间变化和视觉冲击力。文章以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感悟,以期从结构空间的角度浅析《九成宫醴泉铭》的审美涵义。  相似文献   

11.
弥勒图像渊源于古印度,流经西域,盛极于中土。其图像的演变经历了"仙佛模式"、"交脚弥勒菩萨"、"倚坐弥勒佛",最后定型于"布袋弥勒"的形象。那么弥勒图像为何最终定型于布袋弥勒?本文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方面,对弥勒图像的转型与定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波 《现代哲学》2005,(4):99-104
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演变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为民本思想体系开始动摇的阶段;戊戌维新时期为民本思想衰变阶段;辛亥革命时期为民本思想走向衰亡和政治生命终结阶段。其演变的特点有三:其一,民本思想演变始终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其二,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拓展,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理论体系逐渐崩溃解体、功能作用日益萎缩的过程;其三,民本思想的演变总是与统治阶级及先进中国人的理想与信念、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16名)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目标特征变化对视觉追踪的影响。结果表明: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特征属性进行编码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物体大小特征没有引起较多的外源性注意,在物体大小特征的变化条件下,视觉追踪主要是内源性的注意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项公共政策的功能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理论 ,对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政策环境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文章指出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和演变阶段。造成户籍制度如此演变的环境要素不仅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更主要的是决策层的意识形态以及对社会经济运行状态的分析和判断。因此 ,在理论上明确城乡关系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规律 ,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重要的转折期,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坊培养模式向美术学院教育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经济支持是这种转变的政策和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是其哲学基础和意识导向,造型艺术及艺术家地位提升是其内在动力,艺术发展的软环境是其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考察了两维特征图形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并对其容量进行测定。40名被试(平均年龄20.56±1.73岁)随机分为两个等组,分别完成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的刺激图形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组成,实验二的刺激为由不同颜色和开口朝向组成的兰道环。两个实验结果均显示:(1)特征交换变化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与单特征变化条件下最差的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2)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显著优于客体工作记忆任务;(3)被试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能存储2~3个客体和3~4个空间位置。这表明,由两种不同维度特征组成的图形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中均以整合方式进行存储,空间工作记忆的容量大于客体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视觉工作记忆(VWM)的研究认为视觉客体以特征或客体方式存储.最近研究者提出特征和客体可能在VWM中并存,但尚未有研究直接对其检验.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三个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中要求被试记忆有颜色的线条的朝向而忽略颜色.结果发现,无关维度颜色得到加工,但并不影响朝向特征的高相似效应(特征间相似性越高,记忆绩效越高);同时颜色与朝向的绑定关系存在.该结果支持特征与客体同时在VWM存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现象以及封闭性这一拓扑特征在前注意加工中的作用,验证Treisman提出的特征整合理论,本实验对Treisma封闭圆开口圆靶子视觉搜索实验进行了改编,对视觉非对称性搜索的加工特征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对封闭圆的搜索时间显著大于开口圆的搜索时间,体现了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开口圆的搜索不受开口大小的影响,开口大小对封闭圆视觉搜索时间的影响不明显;无论搜索开口圆还是封闭圆,画面大小都对其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存在及靶子和干扰项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量化维度的特征搜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特征整合理论的视觉搜索的研究出发,总结了数量化维度特征搜索的早期研究及进展,提出目前在数量化维度特征搜索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