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一本诞生于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书《易经》,已经包含着深刻的现代科学数理逻辑原理,且与美学的审美逻辑原理互为支持、互为表里,使这两大类本来被认为水火不相容的领域及其独具的思维方式得到了高度完善统一的阐释。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易经》,也许会有助于目前心理学界对思维方式及逻辑问题的研究,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中国古代构造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称为缘象比附,并将缘象比附的种类分 理为数字比附、秩序比附、时空比附、属性比附、符号比附和异象比附。作者认为,由于工商业的不 够发达,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在古代中国没有完全消失,而是通过缘象比附的 思维方式继续延续。作者也指出了缘象比附对原始思维的超越。 缘象比附是中国科学精神形成的巨大障碍,在今天仍有残存,必须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5.
王树人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9,4(1):1-12
To grasp the tru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s, we need to uncover the long obscured “xiang” 象 (image) thinking, which has long been overshadowed by Occidentalism. “xiang thinking”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thought of human beings. The logic of linguistics all comes from “xiang thinking”. Through conceptual thinking, people can understand Western classics on metaphysics, yet they may not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schools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origina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basic views developed in the “Axial period”. Since Aristotle, Western metaphysical ideas have all
been manifested in substantiality, objectivity, and being ready-made, whereas Chinese Taiji, Dao, Xin-xing, and Zen were manifested in the non-substantiality, non-objectivity, and non-ready-made-ness of a dynamic whole. To grasp
substance, rational and logical thinking such as definition, judgment, and reasoning is necessary. On the other hand, to grasp
Taiji, Dao, etc., which is a dynamic whole or non-substances, “xiang thinking”, which is related to perception and rich in poetic association, is essential. History has taught us a lesson, i.e.,
when we opened the window to logical thought, we closed that of “xiang thinking”. We should remember the words of Xu Guangqi, i.e., “To mingle harmoniously and understand thoroughly so as to excel”.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Hebei xuekan 河北学刊 (Hebei Academic Journal), 2007, (5): 21–25 相似文献
6.
7.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与中医学的会通问题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即思维方式的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象”思维是医易学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思维包括“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本文认为“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象”思维模型有卦爻模型、阴阳模型、易数模型,五行模型、干支模型等多级同源、同质、同构的子模型。文章进而探讨了“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超形态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正是中医学理论的本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差别就是“模型论”与“原型论”的差别,两者各有优劣。文章还从“象”模型角度提出了“修补”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未来观。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以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以心理学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分析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思路转变。重点探讨了文化心理学关于东西方思维对比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些分析对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旧的传统思维中,孔子的周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的边际平衡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现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人的思想以及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并具有一定的影响性,但是文化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及行为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心理学范畴内很多文化学者认为个体心理学并不能将心理学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类心理是长时间得到的产物,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知晓的是微乎其微的,换句话说人的行为、传统、风俗等必然与文化有着潜在的联系,而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对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的易学象数学--兼论医、《易》思维理路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及五运六气的运行来具体展现的.医、<易>皆注重"时"的作用,但<内经>更注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易>则更重阴阳之间的对待与流行.<内经>理论与八卦"卦气"说有内在的联系.医、<易>皆注重天人合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注重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而后者注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开天文以立人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两种"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非但没有根本的矛盾,而且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可以同时追求人与天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合一. 相似文献
12.
一、《象数》思维概论
(一)、问题提出背景
1、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工作都要求精确化、科学化,最后归结为量化、数字化。2、作者是数学专业,工作后一直从事计算工作,特别提倡一切工作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更强调定性问题的量化,并提出建立了广义量化模型,但这种模型求解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通过《诗》《易》比较,论述了《周易》的类艺术特征。在构成符号的综合性上,在篇章的结构、句式词语的使用上,在物象选择与深层意蕴上,《易》和《诗》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其原型可溯到《诗》,更可求诸《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测试材料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认知方式及其与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