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奇龄的<太极图遗议>,是大家在讨论周敦颐与<太极图>的关系时,经常征引的文献.但是,目前学界还缺乏对<太极图遗议>细致的审查.毛氏的立论是否有据,其论证及征引的材料是否准确,都是问题.本文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对<太极图遗议>所征引的文献详加审查比对,发现毛氏无论是在行文上,还足在征引前人的文献上,都是不严谨的,甚至有恶意篡改前人文献的例子.我们在征引毛氏的<太极图遗议>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学理与文献方面的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3.
童年的时候,不知太极图是何物,总见长辈指着它叫阴阳鱼。这个土名字大概是乡下人给起的,不过观其形确像鱼,一黑一白,各有其目,首尾相接,你追我赶,生动活泼,故四十余年,我依然未改旧称。太极图构形简单、鲜明而完美,是世界上仅见的。近几年来,建筑界里不断有人提起太极图,有的说,这是古代道家一种符号、标记,没有多大意义;也有人发凡:“太极图是用一条“(?)”线分割圆,灵活美观,比用直径中分而成两个半圆好看得多。”这些说法仅从太极图表面图形论之,而未能说出图形所含之哲理。太极图并非简单的符号,其所以谓图者, 定有丰富的内容,不然何以称图,叫徽记,叫符号岂不简单。谓之图,当有图之意。图者,是以简洁而形象的画线,把纷纭万事,千言论理,加以高度概括、凝化成图的,达到易记易用的功能,太极图便是这一结晶物。笔者久思有感,冒然臆陈,非存告他人之意,实为探索古人之伟光,以求达人之指教。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易图考》李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全书 2 5万字 ,2 97页。全书对三大易图系列 (河图洛书、太极图和先天图 )进行考辨 ,共分五章。前有张岱年先生序和作者自序 ,末有后记。第一章“《周氏太极图》源流考”有 2 0节 ,详细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源头和流变 ,得出是图不来自陈抟 ,不来自道教的结论。第二章“《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有 1 2节 ,考证了是图的原始及其演变。第三章“《河图》、《洛书》源流考”有 2 1节 ,考证了是图与汉代九宫数及五行生成数的源流关系 ,明确指出黑白点河洛图为刘牧首创。第四章“《先天…  相似文献   

5.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  相似文献   

6.
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四川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Ⅰ式)是太极八卦盘,其纹饰内涵包括老子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生成序、河图洛书、十月太阳历、阴阳合历、二十八宿、干支、节气、大衍数等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周易》数理;木胎漆盘与江淮流域各省出土的双耳S形圆图(即老子太极图)证实宋、明之际易学图书学的兴起与道家易学、道教易学传出有关,邵雍先天图、刘牧河图洛书、周敦颐太极图及阴阳鱼太极图均源自道家、道教,道家易、道教易源头在《归藏》,它们是有别于《易经》、《易传》、儒家易传承关系的另一易学传承系统;木胎漆盘的出土和识读对易学史和中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雍逝世,程颐为他撰墓志铭,说邵雍的学问,得自李挺之(之才),李挺之又得之穆伯长.穆的学问,也远有端绪.后来朱震又进一步指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传李,李传邵雍.种放还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传刘牧.刘牧的著作,是《易数钩隐图》,和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起,都被收入《正统道藏》.朱震还说,周敦颐的《太极图》,也得自穆修,穆修自然也是得自陈抟.这样,邵雍、刘牧、周敦颐三人的学问,就都是源于陈抟.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宋代以来,易学画图成风,并且影响深远,至今不衰。关于这些图的渊源、意义和价值,历来争论不休。清代人重考据,揭露了不少真象,然而也有错误。近代相信清朝人的考证结论,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的一些错误。本文仅证、辩一下太极图的渊源。二、太极图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浅谈阴阳鱼     
一、平面阴阳鱼画阴阳鱼图是为了解说《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里的阴阳是包罗万象的。许多领域里的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不容易抓得到摸得着的,唯有地球上某一地区在一年四季中的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可以画成图形拿给人们看。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第一张阴阳鱼图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界研究《周易》的人画出来的。在古代大概也不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研究《周易》,所以,虽然阴阳鱼从实质上讲属于横跨天文学和数学两学科的科研成果,但它并没有被天文和数学界所承认,只能作为涓涓细流,汇入“周易之河”。在当今出版的涉及《周易》的书刊中,由于种种原因,印刷出来的早期阴阳鱼图形不尽相同,有的还相差甚远。尽管如此,熟悉平面解析几何并且粗知我国天文学发展史的人,仍然能够从所见到的并不规范的图中看出早期阴阳鱼的分界曲线实际上是由两条著名的  相似文献   

10.
以<神农本草经>中的道家养生思想,结合汉画像石中的羽人仙药图,说明秦汉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对<神农本草经>的渗透与影响,以及<神农本草经>道家养生思想对后世本草方剂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国有着悠久的学《易》历史,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其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高丽末期、李朝初期的哲学家权近。他在中国易学家周敦颐《周氏太极图》的影响下,创制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天人心性合一之图》与《周氏太极图》的轮廓大体相同,都是黑白相间、酷似人形,反映了太极为本、阴阳互补、天人合一的特征。但《天人心性合一之图》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将伦理、心性等问题纳入易学体系,完成对前者的超越。由此可见,中韩易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有借鉴和吸收,又有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胡渭对后人以"五行生成数"和"九宫数"为"河图"、"洛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剖析,辨明了五行、九宫与八卦的关系,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之说,是一套独立的系统,它的五行生成之数说与<周易>中的天地之数说还是相矛盾的,也没和八卦发生任何关系."九宫数"原本与九数图的"河图"(或称"洛书")也毫无关系,也是后人硬把它们扯到一起的.胡渭的考证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但他认为五行数、九宫数与八卦、古河图原不相涉的说法,还是无可辩驳的.  相似文献   

13.
郭彧 《周易研究》2006,(1):27-33
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人;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王畿易学认为易之体用不二,易为心易,太极为心之极,反对以易为书、泥于言象;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良知易说,视<周易>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典籍,在修养方法上力倡先天之学,而以自然为宗.王畿易学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对传统易学起到一种解构的作用,是陆王心学在其本质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周易研究》2007,(5):86-90
在明代理学史上,曹端因"倡明绝学"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对于理学问题,他能够从自身真实的生命与智慧出发,以易学为依据,提出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曹端的理学体系是在易学的视野下建构起来的。他从太极即理而为万有终极根基的总体天人观、"立基于敬"的心性工夫论与"参天地而赞化育"的人生价值理想三个方面,具体完成了其理学建构。  相似文献   

16.
"太极"是中国哲学理气论的重要范畴。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认为,太极即道。他以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来区分太极与太一。在对太极的本体性作了初步阐发之后,吴澄又赋予太极以道德属性。吴澄以"理一分殊"的思想为太极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太极与理、道、诚、天、帝、神、命、性、德、仁这些范畴都是同等意义的本体范畴。  相似文献   

17.
王风 《周易研究》2004,(2):19-28
明末以来,有不少学者批评朱熹<卦变图>,认为<周易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不合.实际上,这些学者未能认识到朱熹<卦变图>是用二维图表表达多维内容,从而误读了这张图.而一旦正确解读朱熹<卦变图>,将会发现<周易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符合若契,毫无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18.
张涛 《周易研究》2006,(1):39-45
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博通群经,邃于经义,兼擅众长,在易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对汉代象数易学、宋代“图”“书”易学以及清代的易学著述等都做过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见解,体现了象数、义理并重的治《易》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他充分发挥文献考证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又注意借助《周易》和易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研究中国易学史,应该重视钱大昕的易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方以智的博物之学与道德形上学体系,皆托《易》立言。早年,他以"气为真象,事为真数"的象数观,将抽象的象数符号还原为气与人事,并要求以"实证"的方法"核其真",反对将象数神秘化。他并非执着于感性的象数层面,在将"几"的内涵改造成隐晦的、待征乃显的"物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征天地之几"、"因事见理以征几"的易几观,从而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博物之学。中晚年,他将"太极"的内涵引申为心与仁,并藉"太极不杂乎阴阳,不离乎阴阳"的太极观,建构了体用圆融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