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严锡禹 《天风》2017,(3):27-28
利玛窦是用中国文化阐释基督教神学非常成功的传教士之一,他所取得的成功,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主要就是对中国儒学的认识。他将中国儒家分为宋明儒家和古代儒家,指出宋明儒家已经不是古代儒家了。  相似文献   

2.
古镇题材的画是风景画分支的一种,无论西方风景画,还是中国山水画,都证明画室以外,存在着使艺术家倾心的庞大的素材库。吴冠中作为当代著名画家,他的油画作品风格与艺术思想在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以吴冠中油画作品为例,浅析其油画作品的特色与画风。吴冠中主要受到西方传统精神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是受到自己情感的影响,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吴冠中的画作进行浅析与总结,为今后的古镇题材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散文家。20世纪70年代之后吴冠中的创作主要以水墨为主,而江南水乡系列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水墨创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吴冠中之所以钟情于江南水乡这一题材,跟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分析江南水乡系列水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吴冠中的思想和绘画哲学。  相似文献   

5.
靳埭强是一位多元化的设计师,他的海报设计尤其享有盛名,其中散发出来的东方情调无不渗透出中国文化的特色。那以中国水墨为主伴的设计,既包括了书法,也融合了水墨。他的海报大多以白色为底色,承袭了中国画中虚实和留白的空间感,但上面的水墨笔触,线条简洁轻盈,自然的渗透,静静地流露出气韵生动的生命力。靳埭强擅长将绘画、古物意象等不同元素以包浩斯式的理性严整构图组织起来,构建自己一套独特的语言。工整的印刷字体与柔韧的毛笔书法并置,笔砚古尺可以牵动出轻盈淡远的画意。海报虽是平面,却因为点、线、面、体和色彩等基本元素的浑然融合,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营造出接近画作的质感和意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赵紫宸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思想及其实践做了评析与介绍,指出:赵紫宸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找到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点:自然倾向、伦理倾向、艺术倾向、神秘倾向;也论证了二者会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他自己文章著述中,从构思立意,到题材内容,乃至体裁语言,都力图贯彻这一认识,留下了一部部熔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于一炉的典范。赵紫宸所开创的事业,仍然有待来者继承与继续。  相似文献   

7.
《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介绍本成果首次以文化学的综合视野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提出孝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的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对孝道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考察,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综合意蕴与  相似文献   

8.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颇负盛名的绘画家。他的画作,既融汇了古今绘画精华,又聚合了中西绘画精髓,有力地创新了绘画思路。从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高桥》的自然美、《高桥》的形韵美三个层面出发,探究吴冠中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形韵美层面,重点着墨点、线、面、画面切割、对称与均衡等细节,力图全面展现吴冠中《高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文化学家黄文山创建文化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的文化问题,为中国及世界文化寻找出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讨论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借中西文化之长、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方案,以复兴中华民族.1949年旅美以后,他在批判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以"中庸"法则做根据,建立以"中庸型文化"为核心的浑融的"会通文化",作为解决中西文化出路的最终方案.黄文山的这一"文化出路"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驱散历史的云烟,常常会发现许多旖旎的景象。唐朝有一位词风清疏卓越的诗人,他就是李波斯。李波斯真名李珣(约855~930),字德润,因祖籍波斯,人称李波斯。李珣作为早期来华的穆斯林,有着自己独特的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融下的穆斯林文化品质。他全面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奉行伊斯兰教先知“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倡导,积极地接受了中国古代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的学术知识以及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家吴冠中的部分作品研究对象来创作,结合自身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并对大师作品的表达意象、表达技法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实践给中国油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伊斯兰文化 ,顾名思义指确定在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社会里的一种伊斯兰文化 ,是中国民族化的伊斯兰文化。它是中国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 ,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 ,并兼取吸收各民族固有的本土文化和社会习俗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各族穆斯林普遍认同和效法的社会意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习俗等为复杂内容的综合体① 。千百年来 ,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已渗透这些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成为中…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基本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对孝文化进行历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其进行重塑,建构当代孝文化,必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沟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红 《心理科学》2000,23(1):121-122
1引言 罗杰斯及其开创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尽管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理论基础上以西方文化思想为主要依据,在实践中强调突出个体意识、自我依赖的观点与中国人强调集体意识、协作精神的传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但是罗杰斯与他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和中国文化还是很有些渊源的。 1922年,罗杰斯到北京参加世界基督教徒学生联合会,在中国的见闻使他原有的一套信念受到很大冲击。这次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受使罗杰斯相信:人最终必须信任、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这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与实践成就可谓是举足轻重。他借鉴西方绘画技法,融合中国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创作要"美",要服务于人的精神与心灵。梳理吴冠中的艺术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形式美一以贯之,但又不失传统,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韵味与情调。文章围绕吴冠中的艺术作品,探究其形式美特点,并就其形成因素展开挖掘。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拓展中国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的中国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思想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支点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他于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化有精深的研究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儒道两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历史背景 ,并对儒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极为尊崇 ;在评价儒家对待科学的态度及贡献方面 ,李约瑟认为从总体方向上儒家对待科学的态度是消极的 ,但是他同时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于科学技术实际存有的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 ,并在具体层面上对一些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儒学重要理念对于科学的影响和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唤醒了部分人去到外国留学救国的新文化精神。西方不同于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激起他们了对西方文化强烈的求知欲,这也使得他们对油画的研究变成自主的引进。油画作为泊来的艺术形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耳目一新的,但是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为代表的"西画派"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也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变和发展。从吴冠中油画的形式美的构图方式来解读其绘画的特色,及其绘画方式和创作思考对于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油画风景写生,是油画家表述的对自然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认知、态度与评价,是油画家个性思想情感的窗口。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传承着优秀的中国文化精粹,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与内涵,开启了油画民族化时代。因此,越来越多的油画家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沿着吴先生油画"中国化"道路,探索和研究以塑造和表现大自然山山水水来实践自我存在与价值,出现油画风景写生的"吴冠中"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