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园林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道家哲学思想。自魏晋初步确立再现自然山水的园林艺术原则以来,中国园林就一直沿着自然山水式园林的格局发展。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清新飘逸、淡泊宁静、纯净质朴的道家美学观念,始终规定着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主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绘画史来看,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画风,影响了宋代以后流派的演变。李成的作品历代都被认为是"神品",北宋时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世更被认为"千古一人""古今第一"。当时由于对他的特殊崇仰,几乎不提他的名字而称"李营丘",是人以画重。李成确立了他的画派,受到后学的景仰。李成的绘画影响了整个两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达到"一统"和"独尊"的程度。元朝绘画的半壁江山依然笼罩在李成风格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李成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4.
黄公望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山水画的风格鲜明突出,对后人影响极大,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后人初学的范本。黄公望作画非常重视"士气、神韵和逸气"。所以作画多作简淡天真、雅素恬静一路的水墨山水或浅绛山水,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元代文人志士清高隐逸的思想,对我国山水画笔墨技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晓军作为21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他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及其作品的表现都有着独特的见解。而独秀峰对白晓军的中国画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笔下的山水树石、亭台楼阁都表现出苍茫、野逸、幽深的境地。白晓军每个不同时期的独秀峰系列山水作品可以概括为他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相似文献   

6.
汪可 《美与时代》2014,(4):89-89
陈洪绶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之际,是年政治腐败,国力衰微。他挥毫写就了千古不朽的《九歌图》,犹如初春洌风一般,不但反映了自身的觉醒,更在浙派与吴派山水,花鸟画一统天下之时振兴并发展了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个人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当时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诗书字画,留恋石窟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佛门三昧,其艺术手法不仅继承了古代汉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也吸纳融合了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成是把自己个人成败的失落之情注入了其山水创作中。他作为败落家族中的子弟,人世炎凉在他心灵上必定会投上厚厚的阴影,不平,愤懑,使他感到生如梦幻,命运渺不可测,甚至可以说正是李成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他的人生及成就。正像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对于山水的留恋其实是对更大天下的渴望,他们的绘画也就不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画外的逍遥以及对万水千山走遍的自由憧憬一样,李成借以自娱寄情的山水画画风,也是一种失意士大夫的强烈自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公望(1269—1354年)是元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依靠卖卜算卦、教授弟子、结交艺术赞助人等方式获得生活来源,过着俭朴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对绘画的追求中既保持了一种孤静萧远之气,又能令后学者接受和学习,由此开拓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观。黄公望的经历,他正直特立无偏颇的人格,值得今日浮躁的画坛深思,这也凸显了研究黄公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呈现出对山水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和欣赏,通常还具有一种给人以精神启悟的哲学意义.而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这种"精神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道家思想的生发.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神依托,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空间布局的构设、以及色彩体系的呈现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晚期的画坛上,改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画家,他以擅长人物画见重于世,兼能山水、花鸟,尤其在仕女画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2011,(3):10-19
从来没有哪个地方,会聚集如此众多的石窟佛像。,在中国西南巴蜀交界之处,相距百余里的山水之间,分布着三个县——安岳、乐至、大足,这里保存的唐宋以来石窟佛像,竞有三十万之巨。如果把这些龛窟中的人物塑像排成队,足以绵延数十里,几乎可以连接起三个县城。  相似文献   

16.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齐白石一直都是以花果鱼虫为著的绘画大家,《山水十二屏》拍出超级高价之后,我们都不免把目光都投向他另一些山水题材作品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近年来价格不菲的山水题材作品频繁出现,价格不断被拔高。其山水题材的作品高于其他题材作品的价格,同时齐白石变法前后的山水题材的作品价格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在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艺术之乡”的都匀市奉合水族乡奉合村,有一位勤劳朴实、心灵手巧的普通水族农家女子,名叫韦帮粉,她不需要描绘,凭一把剪刀即能剪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各种图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的独立,归根到底,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态度的确立。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主体与山水的真正融入;二是绘画的才能。而这两点,却在宗炳身上高度地统一起来。他以一篇《画山水序》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明末山水画家张宏,师法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并学习宋元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他重视观察,以自然造化为师,其山水画作品中极富对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细致的绘画特点。在明代晚期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张宏客观真实地再现自然山水的风貌,在构图、透视和笔墨设色上的创新之处更突显出张宏独特的绘画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