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受到文人画的冲击,鄙视色彩成为一大风气,但是鲜艳多样的色彩这一审美形式已成为传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追求笔墨一直是文人画的传统,但是至"四王",笔墨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要想继续遵循文人思想寻找笔墨的突破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况且文人阶层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要以陈述的方式对待中国艺术传统。如若从色彩出发,探讨墨、色这一传统与印象派的光色结合的艺术形式应该能另辟蹊径,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画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笔墨运用方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笔墨并重,虽用笔数很少,但却蕴含着充实、厚重的意境,并以水洇的方式传达出"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完善,而相对于内容上则创新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具有民族性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被认可,而笔墨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正是体现出了民族性上的创新力。文章阐述了笔墨艺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对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现实创作意义也进行了研究,将笔墨艺术元素嫁接在其他的表现形式上,让宝贵的文化精髓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合,必将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带来新鲜的时代血液。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花鸟画写意形态多元化,作为其中异军突起的"扬州八怪"成为这个时代的点睛之笔。从梳理"扬州八怪"及其花鸟画作画的形态方式入手,分别从花鸟画的两种形态即大写意和小写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细从题材、笔墨和布局三个方面,将"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及作品大写意和小写意形态进行解析,着意于绘画作品艺术本体语言分析,旨在透视出这个艺术群体绘画形态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我们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派""写生""笔墨"放入近现代中国绘画历程中进行定位和考量后发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只有把握住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并通过锤炼能够表达这一艺术精神的笔墨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唐朝时期文艺著作日趋繁荣,绘画艺术理论可谓蔚为大观,在绘画审美领域唐初在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推动了传统的形神观在绘画领域的发展;盛唐时期包容与宽容的文化特征,造就了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开明的风貌。绘画理论在对唐初继承的基础上,鉴于开放的文化特征,开创了山水画与诗歌艺术结合一体的意境论;唐末,政治经济的衰落,引起人们静穆式的思考,这种心态影响到当时的绘画创作,由此丰富并发展了笔墨艺术,提倡笔墨同等重要等。这些理论丰富了以往的画论,并且为后世绘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此,艺术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反映着社会文化的面貌,而文化也影响着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活动中,媒介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力量,艺术品所传达出的信息,其实是一长串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讯息的传播。当艺术中的媒介链条追索到身体时,媒介的源始性质就显示了出来,而判断热/冷媒介的标准,其实是身体,身体艺术之身体媒介的美学意义在此凸显。笔墨与身体的联合,或者说身体在笔墨中的延伸与拓展,是中国书画艺术媒介的一大根本特征。身体性的笔墨媒介与中国文化精神在内在上具有同构性,即都是以一种冷媒介的深度介入的方式来运作的。  相似文献   

8.
黄宾虹是中国现代卓越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浑厚华滋,笔墨高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极具个人风格的"书写式"创作手法,对其以后的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当代"黄宾虹热"的背景、对黄宾虹艺术"书写意识"的界定、书写意识的主要来源、强化过程、在绘画中的体现、书写意识的扩展等方面,试对黄宾虹绘画艺术中的书写意识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笔墨创作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用笔的技巧、用墨的方式、线条的运用等。画师进行创作时,根据创作灵感与构思布局,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用,根据画作的艺术表现意境,进行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的技法运用,根据创新要求,对线条运用进行创新,使得中国画笔墨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章就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正>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才有可能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程十发是继任伯年、吴昌硕之后的又一个海派绘画的高峰。他主张对古今中西艺术传统广收博取,并执着追求传承弘扬传统水墨情怀。程十发对国画本体的思索和探索,其艺术的广博性与现代品质亦早已超越了"海派"的局限。他为中国画现代革新展现出新的思路与方法,不仅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还对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意人物画是程十发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十发在中西文化的辨析中,找到中国写意人物画在形式、题材、笔墨上与传统精神和时代情感的同构。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从而使他的人物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笔墨技巧;而他从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入手,找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新的契合点,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自己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给中国写意人物画带来一种崭新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国画创作就是在不断的传承传统文明和创新创作两者之间的更替过程。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国画的创作方式及方法正从传统的创作理念中逐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而进步,而在画作的创作过程中,除了色调、笔墨技法等方式的运用外,文学修养作为提高国画的整体艺术底蕴,则越来越成为诸多画家所推崇的,其最终使得画作能够提高质量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悠久历史中保存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精神生活和人文素养在人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国画之所以有其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它的各种独特价值和一点一滴的笔墨文化元素中。整体而言,国画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他们是相通的。国画有着巨大的艺术欣赏价值,主要在于它通过深浅不同的简单文笔展现着文人的复杂内心,同样也体现着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从国画的价值特点以及笔墨在其中的相应作用细致阐述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国画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大学教育中的一些课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调整。而"国画基础"这门课程却显得很有稳定性,但多年来,各方面却没有做出很好的课程改革方案或指导意见,这违背了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精神,也不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做出合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董继宁是我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艺术情致,他把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情感赋形于艺术作品之上,彰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追求。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的笔墨趣味既是艺术手段,又是精神气韵;他的色彩既是随类赋彩,又是随情赋彩;他的意境表达是艺术精神的揭示与阐释,更是文化涵养的因心造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周韶华评其画曰:"大地性、宇宙性、再造大千世界的当代性,是董继宁的山水画神韵之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参考多部关于董继宁的书籍和作品梳理分析其情致在意境、笔墨、色彩方面的表现,读懂他在创作中的情致表达。  相似文献   

16.
南齐画家谢赫《画品》中的绘画理论"六法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标准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新和教学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分别从意境和笔墨中抽象的和谐是至高的艺术境界、技法和笔触也是给予画面生命力的表现、妙在似与不似的主观和客观、经验到理念再到感情的敷色过程、布局的基本要求与法则、传承古人而赋予新的个性特征这六大点概括"六法论",阐述其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及其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君子"笔墨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代表,讲求的是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写意精神,从"四君子"的笔墨语言入手剖析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四君子"以独特的笔墨特质,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物我相通""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部分,它已成为整个中国画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发展的最核心焦点。从中国画笔墨线之美、中国画笔墨结构美、中国画笔墨风格美三个方面来阐述,讲述中国画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并进一步研究笔墨美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20.
国画艺术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彰显我们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瑰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国画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其中体现出了时代和历史流变的特征。在人物造型方面,早期的国画注重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其中体现着我国传统思想的含蓄美。近现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国画的人物造型比较偏重于转向西方的写实笔法,也是对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技巧进行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于忽视已久的传统笔墨技法又开始了关注,在国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又开始回归传统,其中对人物造型的写实方面有了减弱的趋势,力求凸显其中的笔墨情趣和民族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