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神思想是人类在探索自身和世界来源及本质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这种思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大作用。古代印度和欧洲的哲人们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这方面展示出大量重要见解,有力地批判了一些有神思想和迷信观念。这明显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回顾这方面的历史,梳理有关内容,对我们深入认识人类思想的演变规律,推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和管仲的经济政治改革中相伴产生了“四民分业”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这是据现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有很强的时代和自身的特色,对后世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国家中,教育是如何为富国强兵的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一个以宇宙观为主体的涵义复杂的命题。“天人合一”自然观作为长期居于中国古代科技中心的观念或思想,使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在思维指向上,还是在理论建树上,走上了与西方科技发展完全不同的道路,表现出自身固有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成就的取得,固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天人合一”自然观无疑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虞舜时代开始,形成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结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最早构建了称之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核心价值观,而儒、墨、道、法等学派也都为思考和构建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做出了贡献,其中儒家的贡献尤为突出。在儒家那里,孔子首先揭橥了以仁、礼为双核的价值观,随后孟子和荀子又分别构建了以"仁义"和"礼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到西汉前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和五常的理论建构。至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将三纲和五常捏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政府实行开明、理性、实用的宗教政策,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有关政教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但在其五千多年发展史上,中原地区几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严重的宗教迫害次数不多、时间也不长。这不能不说得力于中国古代政府实行开明、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要认识中国宗教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的神。文章对诸神起源论作了简单反思,讨论了中国古代的动物神、人神、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8.
梁绪敏  贾继海 《管子学刊》2013,(4):69-71,90
曾子是传播孔子儒家学说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没有曾子的努力,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学说的传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儒家文化的发展中,曾子的贡献是巨大的。曾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其发展和建树,为包括儒家精神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学海》2014,(4):108-116
清人对古代石刻画像的态度经历了从"石顽工拙"到"画学之祖"的转变,以名家为中心的所谓"师资传授"的经典谱系受到极大冲击。以画风简略、刀刻趣味和风雨侵蚀痕迹为主要特征的无名氏石刻画像成为了新的经典。通过文献钩沉与风格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与书法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变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金农而非遗民画家,而市场则是社会机制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远离仇恨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01,(12):14-14
给你讲一个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路的正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便踢了那个东西一脚,谁知道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因为被踢膨胀起来,海格力斯非常生气又狠狠踩了那东西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加倍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狠砸它,那东西竟然再次膨胀,大到把路都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  相似文献   

12.
刘庆 《管子学刊》2009,(3):55-64
“军事软实力”概念是上个世纪末才刚刚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在中国先秦时代,辉煌的华夏文明已为该思想的萌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得道多助”的义战德胜思想,“尚智重谋”的诡道用兵思想,“以治为胜”的治军练兵思想等皆堪称中华智慧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对后世中国用兵智慧的发展、兵学理论的充实和积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人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和尚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船上饮酒。这时一只狗正在水边啃着一块骨头,苏东坡便写了一句:“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诗丢到水里,便道:“水漂东坡诗(尸)。”两人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陈岩波导师常存库一、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特点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图书的积累和整理导致了西汉时...  相似文献   

15.
苟波 《宗教学研究》2005,1(4):23-28
神仙形象源自于早期神话和信仰中的"神"的形象.因此,早期的道教神仙被描绘为生活在远方异域,与凡人完全不同的特殊群体.随着道教神仙观念的发展,道教的神仙形象也在逐渐"人性化":神仙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神秘色彩和"非人"特征,较多地吸收了"人"的形象特征.宋元以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神仙形象中"神"的特征进一步减弱,而"人"的因素、特别是普通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小说中神仙形象的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变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也试图探讨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对神仙形象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神仙观念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神仙形象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刑法对佛道教实行宗教法律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及原因,并说明在这样的法律规范外部环境下,道教只能走上心性化的道路,并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7.
神庙祭司是古代埃及祭司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埃及的世俗社会和宗教领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学界对神庙祭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布列斯特德的<埃及古代文献>(5卷)、李希泰姆的<古代埃及文献>(3卷)和库明、戴维斯的<18王朝晚期埃及历史文献>(6册)等埃及古代铭文资料中有关神庙祭司资料的整合,从祭司衔号入手,对其构成和等级进行了全新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神庙祭司之于古埃及社会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墨家的"类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在丰富的类推实践基础上,通过对事物间的类同和类异的考察,概括出了推类的称谓,明确了类推重“类比”的逻辑性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全面地阐述了有关推类的思想,并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而使类推成为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但由于墨家的类推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交锋,即“辩”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又凸显出服务于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性、语用性的色彩。虽然推类也具有由“所然”进到“未然”的认知形式,但这是它的“弱势”,它的“强势”是描述、论辩、说服。所以,它所探讨的推理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结合,所阐发的逻辑思想与政治伦理观点相结合,它是带有中国思想、文化、语言特色的中国古代逻辑,亦是墨家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观瞻、问学、焚修。五台山僧侣作为一个群体,有其别具一格的特色。他们或者向往神圣,远道而来;或者经历神奇,如梦似幻;或者杖锡萍游,寻访知识;或者高风亮节,令人敬仰。通过对古代五台山僧侣事迹及其群体特色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