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雕塑是一种静态的空间艺术。它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所以,雕塑作品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永久性和形象概括性为特征的。因此,它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起到以一当十作用。雕塑本身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雕塑语言的个性,和其他艺术语言相比,雕塑艺术语言应该是集中、单纯和凝练的,便于以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观念。雕塑艺术语言主要包含着形体、体量、空间、环境、材料、肌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石窟在公元4世纪末和5世纪初十六国的后秦、西秦时期,开始创建并有作品保存下来。它是佛教艺术从西域大举东进的产物,其雕塑造像与中国众多石窟佛教造像不同的是,以泥塑或石胎泥塑著称于世,各个石窟的造像艺术不仅因朝代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且有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以及作者个人的风格特色,形成了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冈本太郎是日本著名艺术家、建筑师,一生中遗留下来的作品涉及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摄影、著作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日本的"毕加索"。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的"艺术即大爆炸"的名言广泛地为日本人民所接受,至今还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在日本,有研究者从传统观、对极主义等一个侧面对冈本进行过分析,而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对于冈本的研究。从传统观、对极主义、民族特色三个方面,通过冈本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发表的观点,全面、宏观地来探讨冈本的艺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艺术运动使得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艺术传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绘画、雕塑、建筑等均显示出与传统告别的态度和立场。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形式语言。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雕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自身的固有特征仍很明显并继续朝着多方向发展。而作为新鲜事物的公共艺术其中也包含着建筑与雕塑以及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建筑与雕塑必须包含更多的含义,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才是公共艺术出现的原因及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艺术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20世纪60年代以来,装置艺术对传统雕塑艺术的概念和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也给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实践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茜 《美与时代》2021,(3):47-48
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不同于只追求自身作品艺术性和完整性的普通雕塑,城市雕塑以雕塑所在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9.
环境雕塑艺术中的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构成了环境艺术形式美的范畴,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升华的作用。抽象的雕塑带给人们强烈的现代感以及感性思维,具象雕塑带给环境的真实性被人们清晰地识别和接受。它们将纯艺术和大众艺术既巧妙地结合,又有的放矢地分散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中,从而给观者创造出不同的感官世界。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将城市的文化精神浓缩成可视的符号语言,将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景物有机地重组为一个文化点缀,给自然一点情趣,给城市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万延 《美与时代》2015,(1):30-31
手办通常是指未上色组装的树脂模件套件,是收藏模型的一种。在发展过程中,手办艺术不断融合雕塑、涂装、彩绘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独立的艺术文化形式。手办艺术在国外非常受重视,但在国内却被归入低幼产品。事实上,手办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多元化内涵,还极具商业价值。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创作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手办作品。同时可以借用手办艺术的商业价值,推广我国的电影、游戏、动画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环境雕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展示的载体,在城市景观文化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建国多年来从事现代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余件城市雕塑作品,特别是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作的几件作品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他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为评论对象,阐述城市环境雕塑具有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让学界再一次领略沈建国君在环境雕塑创作方面具有的非凡才华,另一方面期待今后他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佳作。  相似文献   

12.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造型元素主要有形体、量感、空间、材质、色彩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雕塑家对这些造型元素的关注程度不同。通过对色彩运用在雕塑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雕塑形态是新时代的审美追求。随着表现主义的兴起,色彩在雕塑中的主观应用,必将成为新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西方艺术与文明史中,古希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最早的剧场建筑就出现于古希腊。本人从最早的悲剧演出引出世界上第一个以石头建造的剧场——戴奥尼索斯剧场,同时也是希腊悲剧发源地。剧场的出现对古希腊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出现、繁衍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希腊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天性,个性活泼开放,喜欢追求自由自在,崇尚运动,而且富有民主思想,因此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充满健康、自然、乐观、优雅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作品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表达一个处在沉静中的运动和稳定的观念是雕塑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软材料、现成品、声音元素、光、电子装置甚至网络技术都被吸纳入雕塑创作中来,雕塑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光因其色彩斑斓,绚烂夺目,成为倍受欢迎的雕塑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密宗蔓荼罗艺术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荼罗艺术是盛行于雪域西藏高原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密集艺术,它不仅以佛教教理身、语、意之所依的重要象征内涵,对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参生了巨大引响.同时,也渗透于藏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和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本文就藏传佛教密宗蔓萘罗艺术的发展源流,种类形武、表现内容、形制构成、宗教象征意义、使用功能及审美内涵等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思想对杜威所提出的著名论断“艺术即经验”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黑格尔的辩证统一思想“愈合”了杜威精神上的“创伤”,杜威强调对艺术社会与历史层面的了解,艺术是在某种真实世界由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因素有效结合的东西等阐述,是对黑格尔所揭示的历史主义整体论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忽略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就说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吧,目前已拥有110多个国家、270位雕塑大师的315件雕塑作品。游览过此园的人都说值得一看,说此园的雕塑作品风格各异,是一个融汇当代雕塑艺术、展示世界雕塑艺术流派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可以领略到大师们鬼斧神工的技艺,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语源上揭示了希腊的techne[技艺]的原初含义及其与physis[自然]的共属关系,也即艺术的起源性(本源性)意义,进而分析今日控制论时代由现代科学-技术所规定的人类文化状态和人类存在处境,旨在寻求我们时代艺术和思想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张总 《法音》2013,(1):40-42,73,76
2012年11月2日,由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所和云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协办的"中国首届当代佛教造像艺术暨佛教雕塑艺术展"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展览,展期虽然只有7天,但却是盛况  相似文献   

20.
黎瑶 《美与时代》2014,(11):106-106
通过西方波普艺术以及本土艳俗艺术的雕塑出发,浅析它所存在的利弊,提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空间内涵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