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德尔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堪称清唱剧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演出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之一。笔者对《弥赛亚》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弥赛亚》这部作品是社会性的而非纯教会的作品这一结论。同时,再一次肯定了《弥赛亚》这部作品奠定了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明轩 《美与时代》2007,(9):107-109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经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通过对作者早、中、晚期三部作品《天边外》、《无穷的岁月》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经历的《圣经》原型结构分析,可以认识剧作家的宗教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列宾及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并产生了深远影响。1897年日本人古城贞吉第一次将列宾介绍到我国。1921年沈泽民首次译介列宾生平和重要作品。《小说月报》、《苏联文艺》、《时代杂志》和《进步日报》是刊登列宾作品的媒介。胡根天、沈泽民、徐悲鸿、胡蛮、狄源沧等人是主要译介者。列宾对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中俄美术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这一过程的转变,体现了贾平凹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反省,深层次剖析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变异,从而折向人与自然的回归。相信今后,贾平凹的作品会以更深层次触及灵魂的方式剖析人与自然,回归自然,回归到"无"。  相似文献   

6.
江新 《中国哲学史》2012,(1):113-118
《春秋繁露》中《求雨》、《止雨》两篇文章详细记载了求雨、止雨仪式,一般认为是董仲舒的作品。然而,《求雨》篇的内容与现存有关董仲舒求雨的可靠材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大量段落和《神农求雨书》相似,说明它不是董仲舒的作品,而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作者根据董仲舒求雨指令、《神农求雨书》以及其它相关求雨材料按照五行学说整编而成。《止雨》篇由三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组成。最后两个段落是董仲舒为江都王时下达的止雨指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然而,第一段记载的止雨日期、止雨时所穿衣服的颜色和最后两个段落不一致,说明其不是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步辇图》历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从《步辇图》画面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步辇的结构、人物的造型、宫扇的形状、画面的常识性问题及作品的艺术性与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步辇图》是否是阎立本的作品还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这样两部作品,反映了两重伦理观。《神谱》是一种推崇力而不考虑道德法则、规范的作品;《工作与时日》则是一部道德训诫著作,充满了世俗道德的智慧,这样的两重伦理观实际上也是人类道德困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谈及雅克·路易·达维特,人们往往想到如《荷加斯兄弟的誓言》《马拉之死》等表达其革命理想的知名作品。但在这之前,达维特创作的《乞讨的贝里塞赫》也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与寓意的作品。从图像学相关理论出发,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达维特作品《乞讨的贝里塞赫》,通过分析、解释作品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吴筱荣 《美与时代》2013,(12):142-142
美术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惠安《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奖赛》及《全国雕塑作品精品展》、《第7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第8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新世纪》桂林画院作品展、《第五届广西体育美术作品展》、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桂林首届雕塑作品展》、《06广州美术学院“陶说”陶瓷艺术作品联展》、《第三届泰国曼谷国际艺术节》、《2008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2012“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201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陶瓷艺术大展》等学术活动,多件作品被政府部门收藏。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和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构成艺术》,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陶艺。陶艺》,编著出版了两部“十一五”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材:《木雕艺术教程》、《构成艺术》,雕塑作品造型获得七项外观专利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创作了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完美地表达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分析,探讨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博学的思想家。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留有他的痕迹和影响;当然,在伦理学方面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有:《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一般认为;《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欧德米亚伦理学》则是他早期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言笔记由来已久。汉时即见滥觞,多记侠事杂闻,文笔可观;魏晋六朝效模于后,作品愈繁,《世说新语》《搜神记》《列异传》皆称著后世;至唐代,才子文士争为传奇、杂佾,以见史才、诗笔、议论,笔记题材日益扩大;自宋迄清,为笔记发展之黄金期,作品汗牛充栋。特别是清代,受《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的影响,佳作纷出,蔚为大观,其数量的浩繁和质量的上乘,都是前代所不及的。建国以来。部分代表性作品,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均已整理出版,但仍有为数不少的笔记作品待字闺中,无缘面世。为此,齐鲁书社影印…  相似文献   

14.
正王利峰,1958年出生,祖籍山西长治。1982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96年、2002年先后在北京画院学习。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获奖、收藏,并入编多种画集和辞书。在《美术》《国画家》《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集》二卷、三卷,《中国画清赏》《水墨前沿》《今日水墨》《东方美术》《收藏》及美术报等多种报刊介绍,部分作品曾在日本、香港、马来西亚、欧洲等地展出。随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代表团出访东南亚、俄罗斯、土耳其、南非、美国、加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相思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传承至今,影响着大批的诗人、作品,是后代诗歌创作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本文就部分作品的欣赏与比对,简要分析《诗经》相思诗对后代情诗影响及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16.
《奥伯曼山谷》是作曲家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季瑞士篇的第六首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瑟南古1801年—1803年间创作的书信体作品《奥伯曼》。作品全曲都在围绕着一个主要的动机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根据作品音乐陈述的功能特征可以把其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李斯特在《奥伯曼山谷》中运用表情术语及各种记号,建立与演奏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分析、研究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表情术语的标记为切入点,把握作品的准确意义,深入地思考、理解乐谱中的各种细节,通过演奏传递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构思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重屏会棋图》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传世人物画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帝王的游艺娱乐活动。从作品的图示解读《重屏会棋图》,即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到分析作品的主题,再到挖掘作品的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地阐释。期望通过对于作品从形式到意义的剖析,使人们对于《重屏会棋图》这幅作品有更深刻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  相似文献   

19.
盐田千春是一位旅居德国的日本艺术家。在横滨展出《皮肤的记忆》(2001)之后,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她善于用棉线将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连接起来,如钥匙、窗、床、鞋等等。以《熟睡之时》《手中的钥匙》《我们将去往何方》三个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尝试探讨盐田千春作品中黑线、红线、白线与作品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油画作品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领悟。油画属于色彩艺术,创作者通过油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油画作品和创作者的内心是相互联系的,创作风格无论是抽象、写实还是意象,都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文章介绍了作者的三幅油画作品,分别为《平淡的一天》《谁的童年》和《惊梦》,通过介绍让人们体会到作者创作目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表达,感受到油画创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