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波的隶书创新,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将篆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书体的元素融入隶书创作,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种则是将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等各种文字的写法融入隶书创作,形成隶书新的书写风范.刘小波的隶书作品里蕴涵着多姿多彩的生命信息,具有了"方圆劲秀,清润华美"的风格,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旖旎  李欣 《美与时代》2013,(11):55-55
对字体图形的深入研究,是创作的前提,一部出色作品的产生是建于对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上的,几千年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万事万物。而汉字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从它的“形”谈起,汉字字体的形态起源于图形,图形先是以一种符号出现,经过了千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形成了汉字,最终汉字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强大体系。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项视觉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字已经变的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线段,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它可以让人们懂得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人的情感,无论人类对事物具有一种怎样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文字都可以作为一种最简单明了的工具,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的文字叫做汉字,它是一个综合体,它是音、形、意的集合,因而汉字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汉字的发展更加的符号化、图像化。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打散后重组能体现出不同的神韵,同样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趣味性、简洁性、联想性、抽象性、具象性、象征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汉字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相似文献   

4.
书写和阅读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者存在共享的神经网络。书写能影响阅读, 阅读不仅依靠视觉加工, 还依赖书写运动表征。不同书写方式对阅读的影响不同, 传统书写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电脑打字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汉字来说, 传统书写能加强汉字的正字法表征, 促进汉字阅读; 电脑打字对汉字阅读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未来研究可以考察传统书写与电脑打字神经机制的差异, 以及电脑打字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5.
书写字体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雷  杨莲清 《心理学报》1995,28(4):407-412
从珠海市中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选出540名学生,要求他们每个人抄一段400字左右的短文,收回抄写卷540份。40名有经验的教师,对书写者的性别做出判断,并回答一份关于判断男女笔迹的依据的问卷。结果表明:1.小学低年级男女生的字体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到中高年级以后,性别差异才明显地表现出来。二、三年级之间,五、六年级之间是差异形成的两个加速期。2.判断者对小学低年级书写者的性别的判断不准确,主要是由于将女生的字体误判为男生的字体而造成的。3.男女生字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字体大小程度,字的力度、字体的刚劲度、字的工整度和字的棱角度。  相似文献   

6.
黄勇 《中国道教》2004,(6):37-39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华夏民族把汉字由简单的书写符号提升为一种艺术。在文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古代知识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向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却对文字书写向非功利的艺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道教文字观道教文字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字的起源道教认为,世俗社会使用的文字是“华季之世,生造乱真,共作巧末”的产物,是“流尸浊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阴阳初分之际就已自然…  相似文献   

7.
服饰不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它是人类祖先在生存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改善生存条件、发明纺织和缝纫技术、并且懂得用美的标准来设计和创造时,才逐渐产生的。而文字是来源于图画的,正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凭借着自己的直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字是经过这样的长期演变而形成的,之所以汉字有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积淀是因为极富图像性的特征。所以,当我们的祖先用书写或者是雕刻工具将我们的服饰以及与服饰有关的林林总总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时候,自然而然,汉字不管是在构形还是在意义方面都承栽起了服饰的原始形态和风貌,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本文从汉字入手,通过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究汉字对服饰、毛饰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究汉字对纹理的影响。再通过几个具体的汉字来揭示汉字与服饰的紧密关联,最后,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汉字对于古代人服饰的深远影响。以现代人的眼光,结合着当今时尚来看汉字文化对于服饰文化的影响,紧跟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8.
杨照珺 《中国宗教》2022,(12):60-61
道教与汉字书法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汉字书法是古代先贤依托汉字的象形特点,使用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把象形的文字符号改造为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并融入自己的生命情态和审美体验,创造出的伟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愿景贯穿欧亚,连接着中国和欧洲经济圈。中欧合作内涵和领域都在逐渐深化。极端主义在欧亚大陆是中国与欧洲诸国共同面对的政治挑战。反极端主义涉及到从官方到民间的安全认知、身份认同、文化互动、信息交流、历史记忆交融等国际交往命题。可行的中欧跨欧亚大陆反极端主义合作演化路径从官方、精英、群体细化到个人;合作内涵包含信念、制度、组织和秩序;合作领域从基础合作发展到成熟合作,具体互动模式多样。本文依据"一带一路"战略愿景,对中欧基于信仰合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继而结合欧亚大陆宗教极端主义跨境渗透的现实威胁,探讨中欧之间跨欧亚大陆反极端主义合作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道奇异风景,很难将她归于某一文学流派或作家群体,她始终保持着一个作家的孤独感,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体验和关注。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自发表以来取得了广泛的赞誉,她以朴素的文字、温情而有节制的表达方式书写了一个民族的变迁史,唱出了一曲现代文明进程中关乎自然、信仰与民族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与东汉三国时期相比,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向民间的传播及由此发生的民间化进程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其路径的宽泛性、信仰的多样性、仪式的复杂性、象征的神圣性,乃至对于儒、道的基本关系都成为佛教民间化的重要体现.随着佛教向民间的不断传播,佛教在民间这个特殊领域得到不断地推进和演变,成为异质文化本土化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2.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中缅跨境民族地区,国家力量由弱到强建构的国家认同、基督教信教群体中波动发展的宗教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体认所体现的民族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和塑造了区域内的社会认同结构。近代以来基督教信教群体内这一认同结构的发展、演化,正是基督教在该地区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写照。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国家认同为里层、民族认同为中层、宗教认同为表层的"三层椭圆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孟姜女传说,自春秋晚期发端于齐都临淄城郊以来,历经各代传承与演义,时至明清趋于完善、成熟,并普及全国、享誉世界,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该传说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了许多孟氏体裁的民间文艺作品,其中民间音乐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音乐作品的形成,首先追溯到齐国的哭调和齐人对孟姜女原型杞梁妻遭遇的感叹之歌。自汉代至明清,孟姜女音乐产生、繁荣,随之出现了流行全国的孟姜女调,从而形成了孟姜女音乐系列。  相似文献   

15.
晚明社会隐藏着诸多导致社会变迁因素.在思想层面上,民间宗教作为官方扶持的正统宗教的"异端",教门派别纷繁芜杂,时而演变为普通民众拒抗官府的政治工具;在经济活动中,商品经济萌芽,商品贸易活跃,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新兴商人阶层要求分享特权阶层之权利.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晚明社会传统秩序、价值观念遭受冲击和挑战.本文集中研析晚明社会变迁背景,以及冯梦龙、凌蒙初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之宗教思想,试图揭示晚明话本小说宗教教化社会之目的.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晚明社会秩序变迁的两大因素:宗教因素和商品经济活动因素.(二)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话本小说中所持守的宗教观点和态度.本文得出结论为;作为封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部分,文人群体不可能对自身所属阶层有质变性的超越.绝大多数话本小说作品主题思想表明:晚明士大夫文人群体极力宣扬和利用正统宗教思想观念,教化社会风尚,旨在维护和恢复传统的社会文化秩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写作成为传统写作模式外又一重要写作模式。这种写作模式共可分为四大类型:一、电子邮件及电子公文;二、网络文学;三、网络评论;四、网络交流。这四大类型各有其特点。电子邮件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易于保存,被广泛地应用,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是对传统邮政书写业务的颠覆和拓展。电子公文传输可实现"一对多"的收发功能,简化工作环节和程序,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快捷。网络文学是以文学网站、博客、微博为传播载体,具有自由特质与民间特性、商业化与快餐化、时代性强等特征,有与传统文学融合趋势。网络评论可分为文学作品评论、新闻评论等,具有非官方性、自由性、公共开放性的特征。"网络交流"包括电脑即时通迅交流、手机版网络交流,其形成的文本主要以对话录形式呈现,内容则主要是文字和符号,也有少量的图片或动画,呈现出书面语言的形态,但其语言风格更接近于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