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有几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一件是各地普及哲学的工作正在扩展,不仅工农群众学哲学用哲学的运动在扩大,有的地方的中等学校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在进行哲学课的试点,据说效果很好。有的地方,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正在受“自然辩证法”的训练,他们已日益觉悟到要搞好自然科学工作也非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不可。再一件事是,在工农学哲学的队伍中,像“讲师团”、“理论教研室”这类形式正在出现,一批能讲会写的哲学界的新生力量正在成长起来,这十分有利于学哲学用哲学运动的巩固与提高。还有一件事,是有的哲学专业工作者组织的“学会”公开宣称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要使学会成为“推动群众学哲学的组织”。我们认为,这三件事部是值得我们欢迎的。  相似文献   

2.
运动中的时钟变慢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效应,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都把这一效应引伸为时间变慢,用来论证哲学意义上的时间相对性。我以为这一哲学引伸是值得商榷的。 (一) 时间是否具有相对性?我国哲学界作了肯定的回答,其论据就是狭义相对论。但是,时间变慢并不符合狭义相对论效应。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狭义相对论本身的理论问题,因为这是自然科学家的事,我们只是要讨论从狭义相对论中所引伸出的哲学意义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苟东锋 《哲学动态》2023,(10):76-84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4.
薛广洲同志的《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的专著,在毛泽东110周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纳入《百年后毛泽东》丛书,并于近期出版。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中西哲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我国哲学界颇为关注的热点。论者大多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课题,从中西哲学的比较中阐述其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五八年三月,从求新造船厂工人学哲学开始,上海劳动人民掀起了一个巨大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这是我们伟大时代的伟大创举,是群众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也是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革命、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群众思想上的一种必然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劳动人民解放的学说,工农群众学理论,就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生产斗争,为了把国家大事管理得更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經过一年多的整風运动,目的正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改变哲学系的現有面貌。具体做法大致如下: 一、全体同学去河北省建屏县参加一年农业劳动。二、教师去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锻炼,联系实际。派到工厂去的有两个小组。一个是每周去一天,参加劳动鍛炼和組織工人学哲学。另一个是下放到工厂一年,这是該系的一个重点組,任务有四:(一) 劳动鍛炼,改造思想,每人学会一种技术;(二) 帮助工人学哲学,举办訓練班,編写适合于工人閱讀的哲学讀本;  相似文献   

7.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年来提出的"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与"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就"事"哲学的实质内涵而言,"做哲学"是做事之一种,而把哲学理解为做事,可以更恰当地把握中国的哲学传统。哲学家"做哲学"之事,以哲学做事,在遣词造句、辨名析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过程之中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做哲学"需要诉诸感受,其中一个重要面向是哲学话语的可感性。"事"字处在日常用语与哲学术语之间,既是活生生的现代汉语词,又是源远流长的古典词汇。挖掘这样一些字的深意,切磋之、琢磨之,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术语的当代转换和日常语词的学理提升,让它们成为对当代生活世界具有解释力和感染力的说理词,彰显它们在思考哲学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这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决定论问题的论战,是本世纪国际哲学界最有影响的论争之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逐步深入、日趋激烈。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机械决定论的衰落已经成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公认的事实,某些西方哲学家就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机械决定论而加以贬低和批判;两国内某些好心的研究者为了反驳这种贬低和批判观。1又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并非主张决定论的。其实,这里最为关键、最为要害的问题在于:承认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辩证决定论、承认不承认辩证决定论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决定论的历史形…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对于精神哲学的研究是德国古典哲学以致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然而他的《精神哲学》却一直没有中文译本,以致黑格尔的《哲学全书》的中文本“不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以致整个哲学界的一个遗憾。近日,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杨祖陶教授以其耄耋高龄从德文原版翻译出这部著作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衡量一部译著的价值和意义的核心标准是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地位,而这首先是由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所规定的。黑格尔《精神哲学》之所以值得我们关注,首先在于它所研究的是世界上最具体从而最复杂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哲学界之“怪现状”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哲学界一扫过去万马齐喑的局面,使哲学重新获得了解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创造。这些发现、发明和创造究竟是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作出来的?这却是一个悬而未解、令人思索的问题。当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科学史家李约瑟以及国内哲学界冯契先生等,都曾先后提出这一问题,并对此作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和阐发。哲学要研究科学方法,哲学史要研究科学方法论史。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哲学革命”和“哲学基础的转向”, 是近年来哲学界关于虚拟问题探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代表着这样一种研究倾向: 把当前关于虚拟的哲学研究视为哲学主题时代转换的标志, 其根据是: 以往的哲学学说都是在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内的哲学, 而虚拟哲学是在非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内的哲学。对此笔者难以苟同。从方法论上看这关涉到如何认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和马克思哲学的功能问题。在这方面, 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确对人类哲学思维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但因此而认为哲学基础也实现了由“现实”向“虚拟”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哲学主要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哲学成了国内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哲学之所以成为学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的,生动的改革现实与传统理论的矛盾,急切需要哲学与经济学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哲学界同仁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功能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怎样的参差分歧,莫衷一是,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这就是:都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能更有成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繁荣哲学。下面,我想从历史的考察入手,把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考察结合起来,就这一问题陈述己见,并向同仁们求教。  相似文献   

15.
把哲学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要求,同时又是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理论的要求。这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它产生之后,又反转来武装无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批判的方式概述行为主义者反对内省的斗争,涉及的范围是心理学的和哲学的行为主义者。从历史上看,这两类行为主义者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影响,而且提出的问题和所设想的解决办法也相同。但是,当哲学行为主义者对内省的批判得到了哲学界的认可时,心理学行  相似文献   

17.
编辑说明     
《中国哲学年鉴》2014,(1):I0018-I0018
《中国哲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了31卷,本卷是第32卷。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中国哲学年鉴》2014年卷力求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哲学界2013年度的新成果、新变化和新面貌,客观记录哲学研究和教学的进展过程和重大事...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群中,有没有应用哲学这个层次或独立分支?哲学的应用与应用哲学是什么关系?这在我国哲学界是有争议的。本文通过对管理哲学研究的评析,对上述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意见,兹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研究的诸多分支学科中,社会哲学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哲学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看来还有待深入展开;其中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定位和体系建构等问题,讨论中还存在较多的分歧。现在所应该做的,便是在整合  相似文献   

20.
张国清  毛建明 《学海》2004,(4):159-165
引  言中国法哲学① 研究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这是当代中国法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探讨该问题的存在方式及其解决办法 ,是推进中国法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法哲学思考着政治、法律、社会根本制度的普遍性问题和社会生活中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根本性问题 ,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