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Grave's病(GD)是导致儿童甲亢最常见的病因,其易感性80%决定于基因因素.ATD治疗是最常推荐的初始治疗手段,但长期缓解率仅为30%.ATD诱导儿童GD缓解的合适用药时间尚不明确.最佳治疗方式(ATD、RAI或手术)的选择还存在重大争议.药物治疗复发的预测非常重要,最近建立了一种复发风险评分,通过种族、年龄、诊断时FT4、TRAb水平、ATD预期治疗持续时间将GD儿童分成低中高三类风险人群,对其复发风险作出评估,对于确定GD儿童在初始治疗时选择何种方案更为适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激素是胎儿发育的重要激素,妊娠合并Graves'病(GD)使得妊娠更加复杂化,而孕期甲状腺发生生理性变化,使孕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异于非妊娠妇女。本文就妊娠对GD发生风险的影响、早孕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对甲亢诊断的影响,妊娠期GD的诊断和抗甲状腺药物的选择、孕前咨询及合并GD妇女的胎儿甲亢和甲减的风险做一综述。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尤其指出,抗甲状腺药物在特殊的早孕周使用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这对于有怀孕打算的GD患者需要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3年追踪研究,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474名学前儿童努力控制发展变化的轨迹, 以及初始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的影响。多水平分析的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的努力控制呈线性增长, 其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努力控制初始水平较高的儿童, 其增长速度也较快。(2)初始的父母鼓励与接纳对儿童努力控制的最后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 而父母的拒绝与惩罚则起反作用。(3)父亲鼓励与接纳能加速儿童努力控制的平均增长速率, 而母亲鼓励与接纳则会延缓其平均增长速率。(4)初始的父亲养育方式可分别解释儿童努力控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10%和2%的变异, 初始的母亲养育方式可分别解释其14%和3%的变异, 父母养育方式累计可分别解释其19%和10%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了71名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基本特点及行为评价对其影响。结果发现:3岁儿童:(1)对新奇玩具具有强烈的掌控动机;(2)丰富的视听反馈会更加激发其探索与操控;(3)当成人对其探索行为有积极评价时,儿童获得更多愉悦感;(4)掌控成败体验出现;(5)积极评价可增强掌控成功时的兴趣感,缓解失败后的不良情绪;(6)多数(94.42%)儿童愿意尝试挑战,并能坚持较长时间以期成功,但坚持性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患者28例,随机分成采用肠梗阻导管的研究组(n=11例)和采用鼻胃管的对照组(n=17例)。观察两组患者腹部胀痛改善程度、肠梗阻缓解时间、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围消减程度。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研究组早期低位肠梗阻缓解率100%(11/11)。研究组腹部胀痛改善程度、肠梗阻缓解时间、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围消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无一例低位肠梗阻综合征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已经成为治疗脑转移瘤的一线选择,它既可用于全脑放射治疗(WBRT)后效果的提高,也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案。当使用SRS作为一个单一的治疗方案,局部和远端的大脑复发率从73.0%到76.4%不等;当与WBRT联合使用时,复发率从27.0%到46.8%。作为系统性疗法改善,SRS治疗后,新发或复发脑转移瘤的患者有可能增加。关于补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在本文中,笔者分析有关SRS治疗后复发和SRS治疗后新发脑转移瘤的发展,将对患者的每一个建议性方案及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讨论,其中包括再次SRS,手术切除,WBRT,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化疗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以儿童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小学3到4年级771名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和终端结局潜发展模型,分别考察了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发展的亚群组类型,以及儿童抑郁情绪的发展特征对观察期结束时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抑郁情绪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亚类型,即抑郁高风险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自愈组,各类型组人数比例分别为9.6%、53.4%和36.8%;(2)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初始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率均可以显著预测观察期结束时的抑郁情绪状况。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早期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评价复方泛影葡胺在直肠癌Miles术后低位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选择直肠癌Miles术后低位小肠梗阻患者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16例对照组经造口置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其余16例研究组在吸痰管灌肠治疗基础上联合经口服用复方泛影葡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腹围变化、肠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影像学肠管直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研究组直肠癌Miles术后低位小肠梗阻缓解率为100%(16/16),并成功接受了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腹围缩小程度、肠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影像学肠管直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无一例肠梗阻复发或再手术治疗。经造口置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联合经口复方泛影葡胺治疗直肠癌Miles术后低位小肠梗阻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能避开接受手术之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儿童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小学3到4年级771名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和终端结局潜发展模型,分别考察了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发展的亚群组类型,以及儿童抑郁情绪的发展特征对观察期结束时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抑郁情绪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亚类型,即抑郁高风险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自愈组,各类型组人数比例分别为9.6%、53.4%和36.8%;(2)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初始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率均可以显著预测观察期结束时的抑郁情绪状况。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早期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某郊区31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儿童的入学准备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入学准备不足儿童的家庭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发现:(1)儿童入学准备整体不足的比例为15.80%,各领域准备不足的比例依次为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20.30%)、认知和一般知识(20.00%)、学习方式(19.70%)、情绪和社会性(17.70%)以及言语发展(13.90%)。(2)儿童(7岁)在入学准备整体和学习方式、言语发展领域的准备状况好于年龄较大儿童(≥7岁)。女生的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好于男生。(3)父母高学历、权威教养方式和户外互动是儿童入学准备不同领域的保护因素,专制和放任教养方式是其不同领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甲亢的一些症状和体征类似于正常妊娠中发生的正常生理变化,且孕期甲亢及其治疗对妊娠结果和胎儿可能的不良影响,所以给孕期甲亢的诊疗带来困难.孕期甲亢息者应尽快接受抗甲状腺药物(antitlayroid drugs,ATD)的治疗并应经常接受胎儿和孕妇甲亢及甲减征象的监测.孕妇和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直接与母亲甲亢的控制有关,应对所有甲亢妇女进行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TRAb)的评估.所有妊娠剧吐患者均应测定甲状腺功能,少数妊娠剧吐短暂甲亢孕妇需AT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术前准确分期、评估,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术式,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先决条件。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保证断端切缘和环周切缘完整、无癌细胞残留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关键。新辅助治疗可降低T3、T4期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发挥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优势对防治直肠癌局部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卵巢上皮性癌是恶性程度、病死率极高的卵巢肿瘤,几乎所有的经规范治疗后的卵巢上皮性癌都存在复发风险,复发较大程度上意味着不良预后,甚至死亡。与卵巢癌相关的肿瘤抗原(CA125)是观察、诊断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对复发早期无影像学证据,仅单纯 CA125升高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是积极化疗,抑或是观察等待?一直是妇科肿瘤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怎样既能通过积极治疗快速缓解病情,又避免过度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本文对此争论作一讨论,以期得出明确的观点,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评价经肛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急性梗阻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1例对照组选择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19例研究组采用经肛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两组患者操作成功率为100%(40/40)。两组置管后3天所有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和肠管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置管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38/40)患者置管后3天7天成功施行I期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疗效,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操作技术安全、可行,且其手段是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术前准确分期、评估,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术式,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先决条件.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保证断端切缘和环周切缘完整、无癌细胞残留是防治局部复发的关键.新辅助治疗可降低T3、T4期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发挥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优势对防治直肠癌局部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原理是利用电极针产生200Hz~1 200Hz的振荡频率,引起结节周围离子的高频振动,所产生热能可导致病灶的凝固坏死。该技术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不可手术的复发病灶,然后扩展到甲状腺良性结节,现已有用于可手术甲状腺癌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38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 通过量表考察父母述情困难、心境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亲述情困难与儿童焦虑害羞行为显著正相关, 父亲情绪愉悦在其述情困难与儿童焦虑害羞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母亲述情困难与儿童愤怒攻击、焦虑害羞行为显著正相关, 同时母亲的情绪波动在其述情困难与儿童愤怒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说明述情困难风险较高的父亲, 其情绪愉悦水平也相对较低, 进而导致儿童表现出更多焦虑害羞行为;述情困难风险较高的母亲, 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儿童表现出较多愤怒攻击与焦虑害羞行为, 另一方面又会通过其情绪波动增加儿童出现愤怒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T1G3膀胱癌有高复发和进展倾向,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成为难题。使用BCG治疗可促肿瘤进展和转移,但可保留膀胱。膀胱切除也许提供了最好的治疗方案,但膀胱切除仍会复发且具有手术风险,且被认为是过度治疗。此文从哲学角度来探讨T1G3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对815名贫困家庭儿童(M=11.75±1.55岁;男生351人)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估,并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了2年共4次的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2)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和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效应,积极关爱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但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线性下降的趋势;消极控制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初始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其发展轨迹无显著变化;(3)在性别效应上,适度关爱型组别中女生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显著的高于男生,且该组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速度比男生缓慢。结论: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青少年早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存在显著效应,适度关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冲贫困家庭中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初中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业自我效能的变化趋势对其的影响,对142名被试进行2年4次追踪测试。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在2年内未出现显著下降,但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控制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的效应后,学业自我效能的初始水平对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发展速度没有影响;(3)学业自我效能的发展速度可正向预测学校适应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