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的复杂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平 《哲学动态》2004,(12):30-3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不仅是对当代西方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20世纪以来,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西方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复杂性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改变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观,而且要求人们用新的思维方法去看待自然、社会等问题.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要求的体现.本文试就后现代主义的中坚人物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来谈谈它与复杂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区分为朴素辩证思维与理性辩证思维。朴素辩证思维是人们按照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是自发地对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的反映,即人们未自觉掌提辩证法之前所进行的辩证思维,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说话一样.理性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接照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所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因此,只有精通并自觉运用辩证法的人,才能有理性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思维相比,理性辩证思维有下述四个特征:(1)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走出价值哲学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哲学在国内曾经有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一度成为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国内价值哲学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研究目标上与具体人文学科相脱节,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摆脱知识论思维方式的束缚.由于这两个缺陷致使价值哲学的研究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价值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具体人文学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重新梳理价值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探索价值思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成为具体人文学科思考价值的一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是理论上对自然的征服,因此,离开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自然科学。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类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感觉到,但要理解其本质和规律性,则必须通过理论思维。在科学史上,逻辑中的类比方法,就对细胞学理论的产生起到了助发现作用。十九世纪动植物解剖研究的兴起和理论思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5.
关于形象思维,不仅是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问题,也是思维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涉及到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形象思维的认以作用,形象思维的结构和它的物质基础等等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一形象思维仅仅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形象思维是否能同逻辑思维平起平坐?它与逻辑思维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看法可能就不尽相同了。这首先就涉及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新认识。这是由于这一方法本身的任务改变了:这一方法是作为现实地研究具体的客体来运用,而不是作为从根本上“决定思维”的体系的笼统轮廓来运用了。作为认识的基础性因素的经验,可以在这样了解的思维任务的前后联系中加以考察。譬如,在思维的现有内容同经验方面相反的例子发生冲突的条件下,就必须从逻辑-方法论上分析行为的各种“狡计”的观点而言,情况就是这样。实现这类克服理论思维与经验知识的矛盾的“狡计”是《资本论》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所独具的特点(这正是“实事求是”地研究现实存在的客体的一种方法)。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一种思辨思维的逻辑,那么,体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要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宗教思想也不例外。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仅是宗教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是指宗教信仰和基本教义的改变,而是指对宗教基本教义的阐释要顺应时代的变迁,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基督教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和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有关人士,就“宗教思想为什么要与时俱进”的问题进行笔谈,相信会让读者朋友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需要探讨。弄清这些逻辑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哲学教学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切正常的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思维规律,否则就不能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要辩证思维,因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可以完全置之度外,这是极大的误解。以“不矛盾律”为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在辩证哲学看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似乎这两者是截然对立的。其实,“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排斥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完全符合“不矛盾律”的。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是反方向的,不同于人们的常规思维进程的。大致说来,它有如下一些特点:①背逆性:与常规的看法、习惯定势相反,体现出对已有理论、规律或已被确认的事实的背逆,换个方向看问题,倒着来。②新颖性:因为它改变了思维方向,把思维引向一个新领域,自然会碰上许多与常规不同的新问题,提出一些与常规事实或观点相反的假设和看法,这就极大调动了思维者的思维能力,拓宽了思维空间,必然景色一新。③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这里的逻辑性措的是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倒着来,自然是反习惯的,反逻辑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要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宗教思想也不例外。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仅是宗教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是指宗教信仰和基本教义的改变,而是指对宗教基本教义的阐释要顺应时代的变迁,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基督教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和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有关人士,就“宗教思想为什么要与时俱进”的问题进行笔谈,相信会让读者朋友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1.
“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目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读了《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1期发表的刘友红有关“虚拟”生存及其实践特性的文章 ,觉得很有意思 ,亦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虚拟”生存是否改变了实践的基础 ?刘友红在文中认为 ,以往我们理解的实践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而劳动又主要指生产劳动 ,劳动的含义是人与物质的交换过程 ,以劳动为实践的内核 ,就把人的生存置于自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 ,人的生存世界是物质实体的世界 ,即人类现实社会的存在 ,这就是实践的劳动特性。而人在电脑网络社会的“虚拟”生存则揭示出实践除了具有劳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善,加速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活动节奏的加快,为适应这一改变,人们对服务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讲,需求就是市场,需求就是方向。谁能为顾客提供最令人满意的服务,谁就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在...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共享经济发展迅猛,部分公共设施的功能已逐渐被共享产品所取代,公共设施的生存发展遇到了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改变思路,针对共享产品的优缺点和公共设施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设计再创新的发展趋势,在造型、功能、服务上进行改变完成突破,做到与共享产品共同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14.
庞跃辉 《学海》2005,1(5):83-87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的深刻反思,一股强烈的“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意识应运而生,并迅速而深广地波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如何深刻认知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意识的生成逻辑,科学把握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意识的本质特征,真正明确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意识的实践指向,以积极引导人们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现代哲学必须备加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意识的生成逻辑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的诸多领域就有了自己的对立面,它们不再是…  相似文献   

15.
徐长福 《学海》2001,(1):5-14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寻人类乌托邦悲剧的思维根源,并认为人文社会学科中,理论思维误用于工程设计、工程思维误用于理论生产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误用便是本文所谓思维方式的僭越.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思维方式的划界.理论思维的任务在于建构理论,工程思维的任务在于设计工程.理论表现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理论思维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地逻辑推导.工程是各种实体及其属性的复合物,这些实体和属性之间不必然存在逻辑联系,所以工程思维就是一种非逻辑的复合性思维.用理论思维设计工程,工程不可实施;用工程思维建构理论,理论没有效力.人文社会领域的各种乌托邦就是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相互僭越、恶性循环的结果.在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之间严格划界,让二者各得其所、分工协作,对于人文社会研究来说既重要又迫切.如是,就要求那些旨在创建人文社会学说的学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是要探寻客观真理,还是要绘制生活蓝图?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决策是人们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所从事的一种认知活动。决策过程集中体现了人们驾驭事物未来发展情况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研究决策中的逻辑问题,掌握科学决策的逻辑方法,探讨决策活动的思维原则,就成为决策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