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剖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G.A.科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在这本著作中,科亨,一个有犹太共产主义者家庭背景的加拿大人,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科亨的这种尝试至少对两类人来说是荒谬的,其一,英语国家中黑格尔和阿尔都塞两大阵营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们,他们一致认为牛津和剑桥分析哲学方法既保守又狭隘;其二,分析哲学  相似文献   

2.
《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1979年)的作者G.A.科恩和《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作者W.H.肖,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的书是专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为之进行辩护而写的。两位作者可谓用心至善,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马克思的正确观点解释错了。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下简称《序言》),业已科学地、完整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篇《序言》证明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正确的理论概括。除了在《序言》里,马克思在他的别的重要著作里,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  相似文献   

3.
Ю.К.普列特尼科夫是苏联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研究室主任。1982年,本刊发表了他的文章《进一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全面阐述了以他为首的所谓“活动论”派关于构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该文在苏联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他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论》一书(三卷集)就是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写成的,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在构筑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该书即将在我国翻译出版。此次本刊编辑利用赴苏学习之机,走访了普列特尼科夫教授,请他就有关问题做了回答。下面即是此次谈话的译文。(根据谈话录音整理并经普列特尼科夫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4.
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崛起1978年,英国伦敦的大学学院的哲学系教授柯亨(G.A.Cohen)发表了《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用分析哲学去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说,就是用当代逻辑、数学和模式工具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剥削等问题。在此前后,美国柏克利大学经济系教授巴德汉(Pranah Bardhan),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教师布莱纳(Robert Brenner),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艾尔斯特(JohnElster)和该系另一教授普尔茨胡尔斯基(Adam Przeworski),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一书在日本出版于1973年,2009年该书在中国出版。在这里,我想就写作该书的一些背景和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一背景  相似文献   

6.
文摘     
丁光训主教的神学主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在爱中寻求真理》一书中刊载了瑞士白德培的文章《丁光训主教的神学主旨——“爱永不止息”》。作者认为,丁主教的历史考据见解表明他是一位深刻的诠释学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在对圣经文本进行解释的同时,他也对自己所处的时  相似文献   

7.
毛崇杰同志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吗?》一文(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3期)中说:“问题决不是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究竟到何种程度,马克思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多少地方提到了人,等等,而是在人的问题上要不要与怎样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作者又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因是在“人之外”,因而人的本质规定的根源或原因也在“人之外”。不管怎样解释,这种观点也不能被认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这同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否认实践是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安德瑞·高兹(AndréGorz,1924—)绝对算不上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徐崇温先生就对高兹做过介绍,在他稍后的另一本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1989年)中,徐先生也有一篇专门介绍高兹思想的长文。并且,在一年后出版的由罗伯特·戈尔曼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中译本中也有“高兹”这一词条,并有相关的论述。1990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中也有对高兹的论述。同年出版的李青宜先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用两节的篇幅对…  相似文献   

9.
弘道 《天风》2023,(2):39-41
<正>旧约圣经特别注重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因为上帝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启示他自己,所以我们读圣经不可忽略旧约历史书。在旧约历史书中包含了两组历史书:一组是所谓的申命历史,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因为这几卷书是从《申命记》的神学“守约蒙福,背约受罚”的角度来解释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命运。另一组是所谓的编年历史,包括《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相似文献   

10.
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探讨了并以非常清晰的形式阐明了以下学说:作为一门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容,它的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认识论功能的相互关系、它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杜林论》一书,对于新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领会和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科学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原理,直到今天,仍然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中心,是刺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敌人的强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钟肇鹏先生的80华诞,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春秋繁露校释》(校补本)。《春秋繁露校释》在1994年曾由山东友谊出版社纳入《孔子文化大全》出版。此次新版,不仅采用宋本对全书进行补校,而且订正了前书的讹误脱漏千余处。钟先生在这部书的扉页自题“繁露润泽千世,校释疏通百家”,既说明《春秋繁露》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也有对校释成就的自许。首先,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春秋繁露》的校注中采获最广、吸收各家之说最多的著作。有关《春秋繁露》的校注,从宋代以来不断有人进行,尤其是清代与近现代的校注,成绩斐然。清代的惠栋、…  相似文献   

12.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者科恩(Gerald Allan Cohen)在其代表作《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主张唯物史观是一种功能解释,此断言甫出,旋即引起国际学界长时间甚至至今不休的争论.有人认为,把唯物史观看作是一种功能解释削弱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我们认为,与其说功能解释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学院派的形而上学解释,毋宁说这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逻辑学意义上的证明.从功能解释的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不但丝毫没有削弱唯物史观,反而是加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R.E.帕尔默在他著的《解释学》一书中写道:“当然,现代神学的论著中也常用解释学一词(hermeneutics),不过一般拼法是没有‘s’而是‘hermeneutic’”。《简编牛津字典》把“解释学”定义为“解释的、尤其是对圣经解释的艺术或科学。一般是把它和注释或举例说明区别开来的。”《天主教百科全书》(1910)卷七写得更明确:“习惯上解释学仅仅指圣经的注释的科学,即仅仅指收集正确解释圣经所应遵循的种种规则的学问。所以,注释与解释学,正如语言与语法、推理与逻辑,其关系是一样的。”很明显,这些定义说明,解释学研究解释的方法而不研究解释本身。然而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却与此正相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哲学动态》2007,(11):32-35
G.A.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生于1941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柯亨的代表作是《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并因此书而名震学界,成为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和主要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历史、劳动和自由:来自马克思的主题》(1988)、《私有权、自由和平等》(1995)、《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怎么你那么富裕?》(2000)等。笔者曾于2005年3月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对G.A.柯亨进行了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及对部分社会…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革命,还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革命?这个问题表明,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中,隐含着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一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一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这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马…  相似文献   

16.
邹广文同志著《文化·历史·人》一书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出版的同类研究论著相比较,该书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去探索文化哲学问题,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通观全书,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对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作为逻辑起点,力图从理论上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予以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化学研究中尚未明廓,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j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刘节先生发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问题》、《孔子的“唯仁论”》、《墨子的“兼爱”和实利思想》、《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等文。刘节先生在这些文章中发表的意见,在我看来,是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实际上是用他的“天人合一”说、他的“唯仁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他认为,只有用他这样的观点去研究历史,才能揭示“历史真象”,才能“古为今用”,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不少同志已对刘节先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刘节先生在不久前的发言中,还坚持己见,继续争鸣。为了明辩是非,为了追求真理,争论应当继续下去。本文拟对刘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是作者的演讲集,其第一卷出版于1961年,书名是《作为行为者的自我》。在该书里麦克缪雷教授提出了人格主义的本体论,其中主要范畴是‘自我’而不是‘实体’或‘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种置于‘我做’而不是‘我思’之上的行为主义的认识论。在现在所出版的这本第二辑里,作者解释道,“人是由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我’只作为‘你和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程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思想的形成。他的《易传》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易经》的标准本。下面简要说明他的世界观和(《易传》的关系。为什么要研究《易经》呢?程颐认为它是一本纯粹谈“理”的书。《易》在它的卦爻辞中明确地表达了“理”、而其它著作则只是将“理”含蓄隐藏在历史的事例或其它事例中。  相似文献   

20.
周展安 《哲学动态》2022,(10):41-45+127
<正>陈少明提出的“做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方法论自觉。(参见陈少明,2015年:《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种方法论的自觉在他多年的研究中是一贯的。以前在近现代思想史领域中,他就写了《思想史与思想》《思想史解释:逻辑与逻辑之外》《作为知识形态的思想史》等文章,其中指出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解释传统和丰富的思想解释成果,但缺乏自觉的方法论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