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详细考察了“Bedeutung”一词在德语中的标准意义,以及弗雷格在其著述中使用它的各种情况,并仔细回顾了在英语哲学界对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所发生的争论及其理由。他不太赞成把“Bedeutung”译为“meaning”(意义)和“significance”(意谓)一类的词,他还反驳了支持这类译法的三个论证。“公正地讲,‘reference’(所指)和‘refer to’(指称)是得到最广泛认可的翻译。”他区分了“Bedeutung”的水平意义和垂直意义,前者是指语言表达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指语言表达式与语言之外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弗雷格更多地从“对象”的意义上使用“Bedeutung”一词。鉴于弗雷格使用“Bedeutung”的模糊性和怪异性,作者建议用“reference”及其近似词来翻译“Bedeutung”及其近似词,它兼有“指称”(作为关系)和“所指”(作为对象)的模糊性;并把该德语原词置于相应译文之后的括号内。  相似文献   

2.
外刊学论     
布卢姆菲尔德 :“‘善’的规则———论道德语义学”(Bloomfield ,P ,“TheRulesof‘Goodness’ :AnEssayonMoralSemantics” ,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 ,Vol 40 ,No 3 ,2 0 0 3 )“康乃尔实在论者” (Cornellrealists)用指称的因果理论解释“善” (good)这个词是怎样获得它的指称或意义的 ,其方法与普特南和克里普克用来解释“水”这个词如何获得意义的方法一样。然而由这种道德本体论产生出来的语义学却并不是我们日常道德话语中的语义学。康乃尔实在论者的理论主要是 :CRT因果规定论题 (CausalRegulationThesis) :对每个…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注意‘其它’和‘其他’这两个词的用法,却是信手写来,用哪个都可以。而事实上这两个词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先得从‘他’和‘它’说起。‘他’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称男性第三人称,‘五四’以前‘他’兼指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二是指另外的、别的,别人、别事、别物都  相似文献   

4.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5.
《新华每日电讯》2月28日头版刊登题为《有官员10多万烧炷香,查查他是谁》的报道说:“在南岳衡山,每年春节前后和一些‘神灵’的‘生日’到来之际,前往烧香的领导干部的专车络绎不绝,新年的‘第一炷香’竟然炒到10多万元。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到烧香行列,竟毫无顾忌地‘烧头香’,甚至一掷万金地捐香火钱,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今年元旦、春节北  相似文献   

6.
《北京晨报》2006年12月4日报道,“一些学者日前正在联名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给几百名学者发信——《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要求废除“伪科学”提法。宋正海在信中向有关部门提出,“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某些人害怕听到“伪科学”一词,简直容不得“伪科学”一词,必欲去之而后快。这场“去‘伪  相似文献   

7.
“凡”、“凡是”的词性,颇多争议,给中学语法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语法知识短文中认为“凡是”是副词。(P 264)邢福义(1981)认为“‘凡’常常和‘是’结合成‘凡是’。‘凡是’相当于‘凡’,也是个表统指的数量代词。”黄伯荣、廖序东(1985 P 328下文凡注页码的均见黄著)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认为:“‘每、各、某、另、别、凡、本、其他、其余’也都是指示代词。”朱德熙(1984)认为:“‘光、就、单、凡’一类副词直接在名词前头出现的句子应该看成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宋秀令(1979)认为:“凡是……就(都)”是关联词语,同“只有……才”、“无论……都”一样,  相似文献   

8.
李明欢在其文章“欧拉伯:源起、现实与反思”一文中对“欧拉伯”一词来龙去脉有较多论述。“‘欧拉伯’(EuraNa)是由英文‘欧洲’(Europe)与‘阿拉伯’(Arabia)两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人造词。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结束不久.法国新创刊的一份以欧阿合作为主题的时事评论杂志,以《欧拉伯》(EurabiaNewsletter)为刊名.由此正式‘制造’了这一新词。该杂志围绕当时‘欧一阿对话’(Euro-ArabDiaIogue)发表评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欧拉伯’一词.却逐渐被英、法、德、荷等诸多拉丁系语言所接纳,成为一个国际性词汇。”(李明欢,2010)“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欧拉伯:欧洲一阿拉伯轴心》(以下简称(《欧拉伯》)一书,对‘欧拉伯’进行了重新解构,将其定义为‘欧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兰化’的政治标签,并进而衍生出‘欧拉伯威胁论’,从而引发欧、美、中东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欧拉波’成为研究当代欧美政治的重要新概念。”(李明欢,2010)  相似文献   

9.
希腊本体论的中国解读:论中西本体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世界哲学》2004,(1):2-2,17-28
据说用“本体论”一词来译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学者,由此影响到中国人,“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渐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而中国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四册《词义》一文中有这样一幅图和一段说明文字: “前面的图可以表示这个道理。大圆圈是用来表示象‘船’‘纸张’‘房子’等这些所指范围大的词,套在里面的小圆圈是表示‘轮船’‘红纸’‘四合院’这些所指范围小的词;更小的圆圈表示所指范围更小的词。”  相似文献   

11.
蒯因是当代著名的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他十分重视对摹状词的研究,并且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笔者认为,了解蒯因对摹状词的论述,是非常有益的。一、单独词项均可看作摹状词一般说来,单独词项与摹状词是有区别的。单独词项通常用变项表示,它“意味着命名一个且仅仅一个对象”,如苏格拉底、地球、7等;而摹状词通常用((?)X)FX表示,它“不但意味着命名一个且仅仅一个对象,而且这个对象对于由‘F’代表的谓词是真的”,如  相似文献   

12.
“达摩”是梵文dharma的音义,在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按照其意义一般则译之为“法”。这个词出自于词根“dhri”,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原初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以后这个词不断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时代,这个词出现在阿育王碑上,它的意思则完全与道德伦理观念联系起来。当时,阿育王还任命了一批主管和监督社会道德的官员。他们的官衔称为‘达摩——摩诃摩德罗’(Dharma-mahamadra),可译成‘道德部长’,但后来其意义转为‘施舍及宗教事务高级官员’。在…  相似文献   

13.
证实原则的倡导们认为,证实原则的含义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灾难性打击。卡尔纳普说:“在形而上学的用法上,‘上帝’一词是指某种超出经验的存在。这个词被有意地剥夺了与物质存在或内在于物质的精神存在的关系。由于它不能获得新的意义,因而没有意义。”在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中,可以看到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的另一个例证。他说:“假如‘上帝’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词,那么,有一个上帝存在甚至不能是或  相似文献   

14.
读了《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六年第四期上的《谈“一样”——兼谈“似的”》(以下简称《谈“一样”》)以后,我们有些不同的意见,现提出来,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谈“一样”》认为:“一样”作为词,不管是独立型的还是结合型的,都是形容词;“‘一样’和‘似的’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词”。我们认为这两个判断都不恰当。正如《谈“一样”》指出的,“一样”有独立型和结合型两种类型。独立型的“一样”能“象其他实词那样独立运用”,且有形容词  相似文献   

15.
艾恒武、林青山二位同志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中說:“‘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客观事物是‘合二而一’的,认識它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在制定改造世界、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时,又要‘合二而一’”。我认为,艾、林二位同志的观点,主要有两个错誤:第一,把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割裂开来,把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认識客观事物的方法割裂开来,认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回事,认識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另一回事,实际上否认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二,用“合二而一”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即用形而上学代替唯物辩证法。“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的說法是根本不同的。“一分为二”和对立统一规律是一个意思,它明确、生动地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16.
量词“个”和助词“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本语法书在讲“个+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句: ①你们可倒跑了个快。②妇女们把他围了个严严实实. ③两个师爷闹了个下不了台,……作者认为“个+谓词性成分”是体词性词组。“自然可以充当宾语”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讲“个”“跟动作有关的用法”时谈到,“动+个+形/动”,“‘个’的作用跟引进补语的‘得’相近。动词可带‘了’”。举例有:  相似文献   

17.
“谢谢!”“好吧!”是需要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瑞典政治家、哲学家达格·哈马舍尔德说:“对于一切已经存在的,说声‘谢谢’,对于一切将要发生的,说声‘好吧’。”“这很重要,它不仅能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而且能培养我们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8.
刘行 《天风》2006,(16):28-29
一、引言“‘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这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精神吧”——作家张贤亮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世界上还有人没有饭吃,还有贫富差别,贵贱之分。“和谐”一词涵义非  相似文献   

19.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简论摹状词     
日常语言我们用两种方式指称个体,一种是专名,另一种是确定摹状词。确定摹状词通常就简称为摹状词。以下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摹状词”一词。虽然摹状词与相应的专名指称同一的个体.但两者的指称方式、意义、功能以及包含在语句中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这一点只有在把现代逻辑的工具运用于日常语言的分析,特别是在罗素发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