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前代相比,宋代学者对《管子》"轻重"内容的分析,更为深入细致;对"轻重"的总体评价与年代作者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宋代学者对"轻重"近乎一致的否定评价,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他们对"轻重"著作年代与作者的辨伪,与当时的疑古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轻重》篇是《管子》书的一个部分,集中讨论了经济问题。但就体系来言,与《管子》其他有关各篇,虽有共同之处,从其总体看,还是自成体系。因此本文只就《轻重》篇立论,不待外求。一般来说,篇中讲的多是商业行为,大多数人都说它反映了重商思想,本文却说是重农抑商,分歧点究竟在哪里?笔者愿为它的辨别做出努力,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3.
《轻重》等篇所见的物价及其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轻重》原本共十九篇,今本佚失三篇。它自成体系,专门讨论财政经济问题,附于《管子》全书之末。其中谈到物价的地方,不算太少。现在把它摘录出来,——进行探讨。由于它所用的度量衡往往不同,一种物品的价格也不尽一致,换算时也难免发生错误,但是如果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对于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而且也可以对《轻重》等篇的断代研究有某些帮助。所以不辞谫陋,不避繁琐,把它写下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论语》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它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圣经”。自孔门弟子编定《论语》后,它就一直被作为圣人的遗训在儒家中传授、研习。历代有关《论语》的注释性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论语》一书,可以称得上是影响中国人二千多年的权威著作。然而从一些今人的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缺乏对形上原理正面的、综合性的论述,其内容大多是随感而发的言论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描述,是政治、伦理、生活的格言汇编。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朱表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行D程子的话说:读《论语》,有…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6.
这里要评论的是一部集作者30年研究工作之大成的著作。它是在阿·古留加已出版的论述18世纪末德国唯物主义问题以及关于康德、赫尔德和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的一些作品基础上写成的。这部耗费古留加毕生精力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它涉及1750—1850年间的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可以视为作者目前对这一时期德国哲学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由于古留加进入晚年仍保持着创作能力而显得尤其突出。正如在他的《康德传》和《黑格尔传》等著作里可以看到的那样,他在这部著作里的阐释作了准确的说明和校注。  相似文献   

7.
易道渊深,包罗万象,诸家解《易》,各有所通。自汉以来,对《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进行笺注、解说、阐释的著作可谓数不胜数,本文拟通过例举和分析汉、唐、元、明、清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对《周易》中“性情”与“情伪”两个范畴的多义化诠解,充分展示《周易》文本中所蕴含的广阔诠解空间以及易学发展长河里所涌现出的多维诠释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人们对《周易》兴趣的日渐提高,齐鲁书社影印出版的《易学精华》无疑是一部十分有用的书。它从前人数百种研究《周易》的著作中精选出15种最基本的著作,概括地反映了《易》学史上各主要学派的面貌。如果说此前欲了解前人治《易》的代表作,起码须付出书目检索、多方寻觅的劳动的话;现在一部《精华》在手,就方便多了。此书的推出,诚可谓顺乎《周易》研究和爱好者心意之举。十五种著作,以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始。李氏集当时所能见到的名家《易》著,博采凡数十家,撰成此著。《四库总目提要》评之日:“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  相似文献   

9.
《管子·轻重》篇的著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轻重》篇的著作年代赵宗正,陈启智关于《管子》书及其《轻重》诸篇的著作年代,自晋代傅玄首先发难,《管子》书为后人所录说起,至宋代朱熹已断定:"只是战国时人,收拾仲当时行事、言语之类著之,并附以他书."(《朱子语类》卷一百卅七)叶适《习学记言》则...  相似文献   

10.
《管子》和《周官》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两大渊源。王安石最早并不太重视《周官》这部经典,而《管子·轻重》在他早年的理财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印记,可以说《管子·轻重》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起点。熙宁新法推行以后,王安石宣称其理财新法源自《周官·泉府》,《周官新义》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完成形态。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管子》与《周官》地位存在着差异,但在理财思想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唐代儒家经学,上接汉、魏,下启宋、明,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现仅就唐人研治《易》学在继承和发展上略作一些比较的分析和研究。唐人研治《易》学,主要集中体现在三部著作里,一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二是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三是史徵的《周易口诀义》。这三部著作反映研治《易》学的三种方法,也代表研治《易》学的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3.
胡大平 《学海》2005,(1):194-196
学说思想史中 ,存在着一些灯塔式的著作 ,这类著作为人们的思维之旅指点着方向 ,然而由于这些著作建立在坚实的暗礁之上 ,它们本身并不能接近。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即是这样一本著作 ,它不仅是一座灯塔 ,而且是一座晦暗不明的灯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自我发展过程中 ,当你无意识接近它时 ,它却迫使你调头。因为这一原因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公开发表以来 ,在全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 ,这一文本既被历史地忘却 ,又成为难以抗拒的诱惑。对于汉语境来说 ,加之其不可移译和不可解读的风格 ,在某种意义上 ,对它的解读构成我国…  相似文献   

14.
<正>汉代是书法艺术理论的源头,蔡邕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它的《九势》、《笔赋》、《笔论》、《篆势》等理论著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他的书法艺术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出版了《圣教论》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巫白慧教授由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又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学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性的影响。吠檀多哲学对中国人来说似较陌生,而对它的根本经典《圣教论》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版,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吠檀多”进行介…  相似文献   

16.
《国蓄》篇在《管子·轻重》诸篇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一是从文体形式而言,与《轻重》其他篇章用桓公、管仲对话体裁不同,《国蓄》通篇是论说财经管理的论文;二是《国蓄》所论用轻重术管理政府财政经济的学说,与《轻重》其他篇章声息相通,成为“轻重”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价格理论是其经济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轻重》诸篇中。《管子》多遭封建学者的非难,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则对它推崇备至,今治中国经济思想史者亦肯定多于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价格理论的剖析,提出一些管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战国古籍和《管子·轻重》中的黄金货币叶世昌战国古籍和《管子·轻重》中有一些关于黄金作为货币的记载,研究这些记载既可以证明当时黄金的货币性,又可以证明《管子·轻重》应属于西汉作品。一黄金在自然界因不和其他的物质化合,比较容易开采,故在中外历史上黄金的早...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系统地表述在《论道》和《知识论》这两部著作之中。综观他的哲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说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他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知识论》主要是论述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认为知识论的对象是“知识底理”,而所谓“知识底理”即是“共相底关联”。对于什么是共相或共相的关联,《知识论》虽有所论列,但对之并未作充分而系统的阐述,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殊相中求“知识底理”或“共相底关联”;而且它所涉及的共相也仅限于“有观的共相”,即整部《知识  相似文献   

20.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08,(3):122-125
《管子·轻重》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要文献,其著作年代的研究,是近百年来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汉代说”占主流地位;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界逐渐倾向于“战国说”。“汉代说”的流行,无疑受到“疑古”思想的影响;近年来“战国说”得到普遍认可,与“走出疑古时代”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