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哲学"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是主体赢得某种反思自由的表现.然而,如何使这种反思的自由成为可能,或者说如何从某种习成自明的系统哲学视野中赢得自由反思的分析性距离,却不能不依靠一种历史的观照.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主客二分的哲学体系里,主体性的规范通常被认为是自由现实化的障碍。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他的绝对精神融主客为一体,人的自由意志受制于绝对精神的控制,人们不能脱离社会整体去获取个体的自由,这一点为马克思所继承。但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在精神层面实现的,而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从而将黑格尔的精神实体改造为实践主体,生产者是现实社会价值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价值享用者,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有利于超验的自由照进现实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现实物质生产的一员,人只能而且必须通过群体的现实力量逐步实现现实自由,他认定发挥人的主体意志改造客观世界能够获得自由,但反对用施蒂纳式主观个体化眼光来看待现实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导语】从历史上来讲,17世纪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过渡时就曾经出现过“实验哲学”,它实际上属于近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研究自然规律。而现在所说的“实验哲学”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基于经验数据的哲学探究,如通过经验调查探讨普通公众的直觉,以此检验哲学分析中的相关立场。实验哲学方法的引入,在语言、意识、自由意志与责任、直觉在认识上的可靠性等问题上重构或激发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论争。在传统的哲学研究中,实验哲学可用于概念分析厘清、为哲学辩论提供经验前提,也可用于对信念的拆穿论证或探讨偏见对信念与判断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研究进路,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理论的经验证据到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实验哲学使得基于案例的哲学论证可以诉诸哲学家和常人的经验,但也因此使案例方法作为元哲学方法的地位受到了质疑。从元哲学来看,实验哲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皆与其自然主义的底色密切相关--哲学认识的主体从哲学家或抽象的主体转换为不同类型的主体,哲学认识也从哲学家坐在椅子上的思考转换成对不同主体自然发生的认识的经验考察。由此,实验哲学使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从基于哲学理论的哲学变成了基于常人经验的哲学:其应用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的文化中技能知识与命题知识无法完全区分,还能够为我们揭示哪些地方是直觉容易出错的“雷区”。无疑,实验哲学对认识实践过程的描述使哲学研究更为贴近真实的时空情境和历史脉络,使哲学分析的视野拓展到诸如“道德研究能否提升研究者的道德水平”“生命科学家的基因概念”等新问题。值得追问的是,实验哲学以及新近兴起的经验性哲学研究是否将会发展为哲学的主流进路,还是仅仅作为概念分析等传统的理论化哲学进路的某种替代或补充?  相似文献   

4.
孔明安 《现代哲学》2004,(4):112-120
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当今法国哲学家让·鲍德后期晦涩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命定策略的考察,阐发了鲍德里亚后期哲学的重要意义:(1)鲍德里亚后期思想是一种典型的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是现代技术决定论的翻版。(2)鲍德里亚的后期思想是对近代理性哲学的颠覆和“反动”,它试图通过对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思辨考察,消解近代理性哲学中的大写的主体的“人”,并给出了未来技术社会中一幅悲观可怕的“人”的命运的图画。(3)后形而上学的玄学则是鲍德里亚思想的最终归宿。鲍德里亚后期思想既有其悲观主义的极端倾向,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需要处于信息社会的我们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经验派的自由观近代哲学一扫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一统天下,自由问题也不再披着神学的外衣被曲折地提出,而直接表现为自由与必然冲突的重大哲学问题,这个冲突实际上是时代的冲突,自由成为整个时代与社会的重大课题。英国经验派的自由观,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经验派的始祖,他把探讨终极因的形而上学斥之为无用物或献身上帝的处  相似文献   

7.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8.
郭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独化","独化"的主体是"性"."性"意味着一种必然性,与此必然性相联系,郭象哲学十分重视"无心"."无心"即顺应个体固有的必然性,这也是郭象所讲的自然的根本含义.顺应必然性意味着自由.郭象哲学有两个基本命题:"安守己分"和"与时俱化".前者为内,后者为外,二者统一就是"内外相冥",这就是郭象所讲的自由.对个体自由的绝对肯定是郭象哲学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贯穿整个西方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主体之为主体的根据,它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康德和马克思的自由观就宛如德国近代自由思想的两个点:康德自由概念的核心是自由意志,并且它是纯粹理性的唯一事实,但对它的证明始终是个问题;马克思对康德的"自由"进行了感性证明。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在"超越自我"的意义上理解萨特的价值观;他吸收了胡塞尔的"意向性"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批评了笛卡尔和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的观念论传统。所谓"超越自我"并不是强调人的社会性,而是强调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建立在虚无或"无我"的基础上。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轻言萨特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事实上,当萨特分析包括"自我"在内的主体性概念时,完全是以现当代欧洲大陆哲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批判近代欧洲哲学关于主体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马西安·托瓦的某些哲学立场,以表明哲学活动是一种对自由的体验,是一种动态的主动意识。在马西安·托瓦看来,自由是重新发现自我的结果它使主体能意识到自己的"在世"。揭示自身的本质确有必要,甚至是必需的。其效应在于对自身本质的质疑,自我像客观自我和自由意识一样,从自身的分裂中获得再生。由此才能实现自我与其自身之间的和解,一个新主体才能产生。作为自由和自主的实体,这个新主体有能力实现自我担当并掌握自身命运。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比较研究,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比较研究的前提是比较双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没有共性,比较就缺乏合法性; 没有差异,比较就没有意义。比较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共性,更是为了寻找差异,以便在差异中加深理解,拓宽思路。①本文认为,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间确实存在着共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则是从 "自由"这一共同关注的核心出发,仔细辨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思维原点、价值取向、理论后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自觉地拒斥近代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并试图将人及其自由置于世俗的、与人互动着的现实关系中来加以考  相似文献   

13.
论坛荟萃     
任平: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形态现代哲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西方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哲学,其不同于近代以前哲学阶段的根本点之一,就是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对于近代哲学本体论的超越,就是现代哲学对近代哲学阶段的具体形态和特殊层次的超越.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主流也是实践哲学,是指他们同样纷纷摈弃、拒斥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在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一种主体活动的哲学.除了法兰克福学派和美国实用主义公开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而外,就人本主义而言,其中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就是以个体化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就科学主义而言,从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到历史主义的新实在论的科学哲学,都是以拒斥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建构以实践检验或实验检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4.
由笛卡尔等人开启的近代欧洲哲学呈现为一种内在性哲学,内在的思维是其根本构建原则,而作为认知主体的自我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然而,同为近代哲学之代表,斯宾诺莎却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内在哲学形态,因为他的哲学的内在性是通过神(亦即唯一的绝对实体)确立起来的:作为最高生产者,神在将万物产生和并合于自身之时,也通过万物展开和阐明自身。在这种绝对内在性的视域下,只有神才是真正的主体,而笛卡尔等人为人心所赋予的认知主体地位则被斯宾诺莎消除,这也使他的哲学表现出强烈的非主体性倾向。  相似文献   

15.
哲学在人成为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并非现成的存在物,需要进行学习,尤其需要通过目的性的活动而"成人"。哲学和具体科学不同,是以目的和价值为核心的学问。近代以来的哲学突出了人,并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其核心是探讨"人是什么"。这里,人和时代有一种密切的勾连,哲学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优越性的哲学,在于它突出了改变世界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有效改变世界以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客观性的原则与范畴杨俊一究竟怎样才能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地界定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基本原则?笔者以为,必须首先明确以下两点:(1)不能把哲学原则等同于划分哲学派别的原则。(2)马克思的哲学原则是近代哲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主体与哲学原则1.突出主体的作用是近代科学影响哲学思维的必然结果,不是区分哪个哲学流派的特有标志。近代科学的长足发展及其在世俗生活中成功的应用,在哲学上具有两点意义:第一,知识就是人或主体的力量;第二,科学取代了哲学直接研究世界的地位。这就迫使哲学的思维范式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主要从主体出发,反思科学的方法,通过对构成知识的感觉要素和观念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以达到建构“科学的科学”的目的。2.主体与客观性的原则。应该明确意识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表明,突出主体并不等于突出主观性。历史的逻辑恰好相反,从主体出发却是为了限制主观盲目性,寻求类似科学客观性的哲学原则。无论是以培根“归纳三表”为代表的经验论,还是从笛卡尔“演绎四步”为代表的唯理论,都把能够避免主观性,有助于揭示知识客观性的原理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客观性的理解不同,经验论把客观性理解为观念对感觉的可还原性;唯理论把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批判哲学试图捍卫人的自由,将之建基于人的主体自发性与自主性.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解读中,海德格尔认为,康德将自由理解为一种因果否定了人类的自由.依据康德文本,重构康德的因果自由理论,可以澄清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误读.剖析海德格尔在批评康德时所持的立场,将会看到海德格尔的自由概念的存在论—现象学维度.将双方关于自由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主体——人的一个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的活动是多样的,自由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的自由范畴,如政治的自由、道德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的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的自由概念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离开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就不能看到中国梦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称“中国化”)到中国梦,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加坚实.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化是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梦是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钟谟智 《学海》2003,3(3):40-45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是在一条奇特的运思路向上游动 ,而《逻辑哲学论》中的划界思想则是理解其早期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拟从维特根斯坦由经验主体向形而上学主体的提升与超越入手 ,试图展示其早期哲学运思的游动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