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1988年4月在扬州召开第一届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研讨会之后,1989年7月24—29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由王雨田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主办,并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社科系等单位联合召开。会议的特点是全国性的多学科协作研究。会议的代表30人,主要来自数理逻辑、归纳逻辑、统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科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会议对过去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讨论。有的代表在IBM-PC机上演示了具有初级归纳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会上报告与讨论的问题主要有:(1)发现的定义和实质,(2)  相似文献   

2.
1980年12月18日—19日,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教师,举行了一次例行的全苏协作会议。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历史唯物主义组,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在这类会议上,与会者要探讨业已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研究某些学术问题的现状,对现有的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交换意见。这就使那些最令人感兴趣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和见解变成了研究马列主义哲学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共同财富。已经举行的会议有:“社会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薛平 《哲学动态》2006,(9):67-68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分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分析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世界哲学》编辑部协办的全国第二届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06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分析哲学中的重要问题表征内容理论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叶峰讨论了这一理论的研究进展。近20年来,德律茨克(Dretske)、福多(Fodor)、米丽坎(M illikan)、帕皮诺(Papin-eau)、普林茨(Prinz)等人提出了几种有影响的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叶峰首先提出对这些理论大多接受的因果-历史条件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4.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1979年11月17日至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八十五个单位的一百七十余名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这是我国建国三十年来讨论现代外国哲学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会议。 会议期间,收到有关逻辑实证主义、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广东省哲学学会逻辑研究会筹备组和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筹备组联合召开的,与会者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近四十个单位,共四十余人。大会选举了以杨芾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湖南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苏联哲学的改革与人的问题”,与会者60多人(包括四位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现记会议讨论要点于后: (一) 改革中的苏联哲学的特点与会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的特点是:(1) 对苏联哲学以往历程的深刻反思和对已有哲学观念的重估;(2) 哲学向人学主题和历史性转向和跟进;(3) 哲学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开放、更富于参与精神。但与会的外国学者却对这种变化大多持谨慎和保留态度。 (二) 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和跟进与会者认为,哲学向人学主题的真正转向和跟进始于80年代,特别是1985年以来,倡导建立人学和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  相似文献   

7.
1965年举行了巴基斯坦国际哲学会议第十二届例会。会议于3月14日至16日在拉合尔市国内最大的旁遮普大学举行。苏联哲学家С·Ф·奥杜耶夫和М·Т·斯捷潘年茨参加了会议的工作。出席会议的外国代表有侯赛因·哈斯尔(ХоссейиНаср)(贝鲁特的美国大学)、莫荷新·麦荷季(МохсинМехди)(芝加哥大学)、波尔·维尔拜特(ПольВильперт)(科隆大学)以及其他人士。与通常一样,会议工作是以讨论会和分组会的形式进行的。第一次讨论会讨论了“哲学与社会”这个问题。哲学与社会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问题在以  相似文献   

8.
消息     
突出临床决策论坛特色,办好体现刊物特色的专栏调整、充实编委会,提高刊物的编辑水平《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第一届编委会举行首次会议2007年4月21日晚间,举行了“临床决策论坛版”的第一次编委会,到会的全体编委和与会专家48人出席了会议。杜治政主编首先就此次编委会  相似文献   

9.
1986年8月19日至26日,在成都举行了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与会者有来自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自然科学史界和出版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明清实学思潮史》主编陈鼓应教授、辛冠洁教授和葛荣晋副教授,石峻教授、邱汉生研究员和美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华中工学院客座教授李绍昆先生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是在专家学者经过一年研究,对明清实学思潮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前进的基础上召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4月2日至4月5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分配给我区编写《蒙古族哲学思想史》这一任务以来,首次召集的这种性质的会议。与会者有专职的和兼职的研究人员共五十多人。会议首先听取了浩帆院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МФФО)决定,本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1988年8月21日—27日在英国的布赖顿举行。世界哲学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2.
1979年4月23日至30日,山东大学、杭州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和开封师范学院等单位,就联合编写《社会主义学说史》教材问题,在古城开封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与会的同志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学说史的研究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还没有设立研究机构,也没有出版这方  相似文献   

13.
鉴于政治哲学在最近国际哲学界成为一个热点 ,我国哲学界对政治哲学的关注也日益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将于 2 0 0 1年组织一次国际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 ,目的是使我国学者有机会理解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 ,与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学者以及来自港台地区的学者就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主张、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等问题交换意见 ,展开讨论 ,以促进政治哲学在我国的研究。会议时间 :2 0 0 1年 4月 2 7- 2 9日 ;会议地点 :好苑建国商务酒店 (北京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 ;会议要求提供中英文论文摘要 (包括…  相似文献   

14.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山东省哲学学会联合组织的中国逻辑史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上旬在山东泰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中国逻辑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墨辩》逻辑以及与《墨辩》逻辑  相似文献   

16.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傅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8月13日至21日在太原举行。参加会议的,除山西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和资料90余篇,整理出版的傅山著作6本。这次讨论会是一次以哲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会议,与会者中就包括哲学、历史、文学、书法、绘画、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现将会议讨论情况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5年年会将于2015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年会主题为"德国古典哲学与当代哲学"。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承办。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前来江城武汉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情况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15年10月30日(周五)-11月1日(周日)二、报到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  相似文献   

18.
由波恩的康德协会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发起的第十六届国际康德会议,将于1985年9月8日—12日在凯勒尔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全体会议将讨论提供给会议的论文。另外,将按如下几组内容召开(?)组会议:(1)康德批判哲学以前的发展情况;(2)先验论的美学和逻辑分析法;(3)先验的辩证法和方法(?)(4)科学的哲学和数学的哲学;(5)实践理性批判;(6)道德和法的形而上学;(7)目的论判断、人类学、历史和宗教的批判;(8)美学和艺术哲学;(9)康德哲学的影响史。论文要求不超过12页(隔行打印),于1984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27日,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0)在中央党校举行。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20.
1983年2月,在列宁格勒举行了关于逻辑问题的第二次协作会议。会议由俄罗斯联邦高教部哲学理事会组织。莫斯科、列宁格勒、第比利斯、基辅和伏尔加格勒的逻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讨论了相干逻辑和似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问题。会议开始的第一天,E.A.西多连科和E.K.沃伊什维洛作了导论性的报告。报告分析了相干逻辑和似协调逻辑产生的原因,它们的哲学意义以及它们同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