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和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研讨会于4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20年前席卷神州大地的真理标准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钢,恢复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权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真理标准讨论在我国历史转折中所发挥的哲学先导作用将永载史册。与会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解…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促进对重大现实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于1998年4月ZO日联合召开了“实践观、真理观、价值观的关系”座谈会,3O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者一致指出,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建国以来的一次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政治意义在于,它推翻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极左路线,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恢复并确立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外国哲学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于一九八○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议程是:一、汇总东北三省外国哲学的研究状况。二、讨论并制定研究会章程,批准会员。三、制定学会活动计划。经讨论研究确定了东北地区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日本哲学、苏联哲学、朝  相似文献   

4.
本期刊发的“世纪之交的德国哲学”一文 ,系侯才教授 1998- 1999年赴德学术访问的结晶。它与本刊今年第三、四期连载的“德国哲学二十年”,共同构成了对世纪末德国哲学的不同视角的客观概述。希望上述文章的刊发有助于读者对当今德国哲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解放     
二十年前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讨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哲学本身的命运。哲学是思想的精华。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根源于哲学解放的广度和深度。这场引起波及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大讨论,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哲学自身的解放运动。在纪念这次大讨论二十周年之际,探讨一下哲学自身的解放是很有意义的。这里讲的哲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最具群众性和开放性。它同一切迷信、封闭、保守和独断格格不入。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十…  相似文献   

6.
1.二十年前在全国展开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进行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假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枷锁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铜,从根本上推动了拨乱  相似文献   

7.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衣俊卿每当人类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历史方位,重新寻找自己的生长点,重新以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处于大变革时代或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似乎又一次面临着重新定位的任务。一、哲学的“不在状态”1978年哲学界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90年代初,当中国的现代化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轴心而真实地走向深化时,作为思想解放先驱的哲学却似乎一下落到了这一大变革时代的后面。许多迹象表明,我们的哲学研究正面临一些新的困境,许多哲学工作者正陷入新的困惑之中。质言之,在空前的大变革时代,我们的哲学研究显得“不在状态”,它昔日的社会历史方位开始受到冲击,原有的生存的合法性和价值开始受到怀疑,结果,有许多哲学工作者或是彻底放弃哲学,或是使哲学消解到政治、文学,以及各种“实证”或“实用”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境遇及其造成这种境遇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揭示。其一,从哲学生长的外部环境来看,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扭转使哲学昔日的重要地位开始失落。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哲学  相似文献   

8.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已经过去二十年了,这场讨论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哲学争论,但是,一个认识论问题的争论何以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社会影响呢?进一步说,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有何关联,这种关联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确有普遍性,那么它又是怎样的呢?在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学说和历史的联系不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其联系还非常之紧密。从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关注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和道德的学说转向时开始,认识论的思想就包含着社会学的含义。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命题把认识认与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20年前我国思想理论界轰轰烈烈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为全党全民的思想解放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依据,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也为哲学自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外...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展,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使重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看,留给我们的启示都极为丰富而深刻。越是关注现实的发展越能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例如在哲学上,如果没有这场大讨论所启动的思想解放进程,就不可能有突破了传统哲学框架、沿着“实践——主体性——价值”这一新思路而展开的更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如果没有哲学上的突破和深入,也不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意义、对邓小平理论的特殊内涵及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等,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我们二十年来在思想理论上最重要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个国家、民族, 要兴旺发达, 拥有光明的未来, 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 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 文明的灵魂, 精神的王冠;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 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 净化我们的心灵,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 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 在于对“哲学是什么”等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哲学是什么?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 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 哲学家们就在不停地追问, 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建国以后曾经过几次讨论,到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束景南的《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严北溟的《应对庄子重新评价》(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1期),对庄子的阶级属性和哲学性质,提出了新的论断,从而把讨论引向了深入。《哲学研究》1980年第8期,特辟“庄子哲学研究”专栏,发表了四  相似文献   

14.
“检验实践的标准”是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中提出的一个问题。1980年至1981年,全国各报刊展开过讨论。1988年以来,随着人们对改革实践的反思和生产力标准讨论的深入,这个问题被重新提出,并展开讨论。下面就两次讨论作一综述。一、“检验实践”的含义有五种理解:(1)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它只有成功失败之分,没有正、误之别,“检验实践”就是检验实践的成功与否。(2)人类实践活动同人的其他主客观活动一样,在其性质上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检验实践”必然涵括着检验实践的正确与错误。(3)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有所谓事实与价值之分。对实践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1997年8月国际中世纪哲学研究学会第10次大会在德国埃尔富特举行。作为课题主席,我有意选择了“什么是中世纪哲学?”这个问题作为大会的总论题,目的是更新本学会建立伊始就开始的关于中世纪哲学地位的讨论。卢汶天主教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C.斯迪尔(Carlos Steel)讲演的题目是“中世纪哲学:一项不可能的计划”,这个题目具有启发性,它把一个新的视角引入了讨论:为了把它置于逻辑的条件下,这个问题不再关心中世纪哲学的“是”[“存在”],而是关心“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元哲学与哲学——与李光程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程同志在《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元哲学“就是以哲学自身作为对象的次一级的研究,或者称为‘哲学的哲学’”,“元哲学的观点就是一种超越。它是站在各派哲学之外,从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和总体的观点、立场来重新审视哲学”;“从元哲学的观点看,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没有一个适  相似文献   

17.
发现的逻辑与证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二十年来,对于科学发现方法论和科学研究过程的兴趣,戏剧性地得到了恢复。这方面的大量工作表明:关于发现,是有一些哲学上有趣的东西可谈的。它意味着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新议王书明(大庆石油学院)不断地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化和发展它的必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讲,“重新理解”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理解,在80年代表现为“创建”体系热,到了90年代则被更为冷静、更为务实地...  相似文献   

19.
1982年2月26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应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北京的有关科研单位、宣传出版部门、以及在京的部分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现将会议中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座谈会首先就研究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意义及内容、方法交换了意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问题被重新提出来,并形成了研究的热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从国际背景来看,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外哲学研究发生了所谓“人类学”转折,对“人”的研究成了哲  相似文献   

20.
本书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做了梳理,对一些基本经验教训做了总结。全书共分七篇:(1)“主导思想的确立”多层面地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主导地位的情况;(2)“发展与失误”评述了新中国1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发展和失误并存的复杂态势;(3)“挫折”讲述了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所遭受的严重摧残,以及陷入沉寂和困境的状况;(4)“拨乱反正”评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纠正思想理论战线冤假错案和重新审视重大争论的情况;(5)“开拓创新”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