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代社会实践的前沿问题,而且是当代科学前沿和哲学前沿的问题。它作为一个“后现代”概念,是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的。它的社会背景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这被认为是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并从而提出向“后现代化”过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D.R.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他在其《后现代科学)}一书中文版序言中说:“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的话,中国实际是‘后现代化了’。”(D.R.格里芬:《…  相似文献   

2.
邓立平 《心理学报》1999,32(1):118-120
笔者认为,“论三段论推理过程中结论正确性的两种判断标准”[1]在其说明的实验及相关论述中,至少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与商榷。1课题中的概念与构思1.1三段论第一格AAA式≠三段论本章标题讲的是作为人类思维活动重要形式的“三段论”,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材料全是三段论第一格AAA式。1.2人(或人们)≠大学生文章摘要部分的主称为“人们”,实验小结部分的二条结论,第一条主称“大学生”第二条主称“推理者”。1.3实际推理≠对推理的分析≠判定推理结论正误实际的推理与对推理的分析和“判定推理结论是否正确”在概念及操…  相似文献   

3.
大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鸟文化余谋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金吾伦教授提出“缺翼文化”概念。这是富有启发意义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文化整体有两个翼:做人和做事。前者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政治制度,民主法治:后者是加速科学技术进步,重视科学文化,促进工业化、信...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已是人类可经验到的事实。风险是一个表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它是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即激进现代化的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后果的现代手段,使一种拓殖未来的企图,一种认识的图谱。。在风险社会,风险是永恒存在的,它只具有有限的可控性,对人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风险和责任是内在关联的。风险社会赋予了伦理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加强风险社会的伦理研究,建立风险伦理学,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风险社会的技术本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该如何认识当今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们最关心的问题。由当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贝克、吉登斯等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性。所谓“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于诸如核泄漏、生化武器、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带…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危机与人类中心主义现代社会,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和人对自然的作用,人类的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但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却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恶魔.1968年在意大利A·贝切伊的倡议下成立“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当前和未来困境的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召开关于生态危机问题的首次国际性讨论,提出“人类困境”和“人类全球王国时代”的概念.贝切伊认为,人在地球上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条件的技术和人类系统,引起人对自然的新的作用.但是,人类没有意识到这种新作用以及它对  相似文献   

7.
实践:摆脱“自我中心困境”的唯一出路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系)美国现代新实在论哲学家R·B·培里提出的所谓“自我中心困境”,表达的不过是一个“唯我论”难题,即“主体的观念能否包含来自外界的客观规定?”它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美诺悖论”,即“研究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一、“道教中国化”的概念及其内涵考察近年道教界与学界对道教中国化的理解与实践探索,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对“道教中国化”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呈现多元化理解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与界定:一是强调“当代化”,即道教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相结合,使道教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道教当代化”理论——宗教政治纬度;二是立足“现代化”,致力于运用现代知识体系推进道教组织管理规范化与形象重塑,引导道教适应现代社会的“道教现代化”理论——宗教现代化维度;  相似文献   

9.
耐人寻味的“幽默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一个概念,人们常常要采取下定义的逻辑方法,通过一个简洁的语句揭示出概念的内涵.然而有些时候,人们给概念下定义并不是出于这种考虑,而是借助定义这种形式委婉含蓄地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给人以意外的启示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特殊的定义方式,我们称之为“幽默定义”.现实生活中,“幽默定义”的例子是很辛的,比如:·广告:是用真假掺半的话编造无恶意的谎言伪艺术。·地位:在人类价值等级表上的相对高度。·讨论:一种进一步证实别人的祖诠的方法.·倒霉者:仰面拥天地摔倒了,可不知为何鼻梁骨折断的人.与一级定…  相似文献   

10.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客观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黑格尔毕生关注的焦点。奥伊则尔曼指出:“黑格尔注意的中心始终是人类历史的辩证法。”R·S·哈特曼甚至说:“历史哲学是黑格尔体系的顶点。”R·J·兹伯特认为:“黑格尔是文明社会所造就的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现代所有关于社会变化的哲学和社会学都打上  相似文献   

11.
方克立教授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8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儒学发展的问题及前景”学术讨论会上,南开大学方克立教授提出了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现代新儒家是足以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的西化派鼎足为三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的观点。他认为,这三个派别都是主张中国要现代化的,不过各自选择的道路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实践探索中把“中国特色”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自由主义者主张照搬照抄西方经验,走西方工业文明即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现代新儒家则批判了“现代化即等于西化”的口号,向往一条东方式工业文明即“儒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现代化的内涵“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医现代科学化”。这一内涵中包含有下列要素:(1)“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否则,只能滞后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地发生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2)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宏观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市民社会及其概念演变史,探讨市民社会的历史内容与范畴规定,揭示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意蕴。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反封建的产物,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对封建家族精神的彻底否定;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两个传统事实上不过是对一个新型社会要求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只有在“现代化社会”这一更高范畴中才能被完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研究“市民社会”问题的历史使命是寻求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现实道路,因而要求必须打破“市民社会”与“国家”两极分裂对待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追逐现代科技革命的浪潮——访《未竟的浪潮》主编齐振海教授·本刊记者·“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振海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其最终成果《未竟的浪潮》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5月出版。日...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化的“个人原则” “个人原则”或者说个人本位既是人在现代化中的自我理解,也是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入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个人”不断地获得强调,不断地成为价值“尺度”的过程。为了弄清现代生活中这种人的自我理解,弄清“个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意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现代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有必要弄清与现代人相对的古代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化之前,人首先和根本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理解自己的存在与意义的;也就是说,人不是从自身所是,而是从自己的“周围现实”来理解人生和人性的。具体而言,在前现代的西方,人首先和在根本上依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应然”,即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哲学一神学向度的人学;而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则首先和在根本上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来把握自身,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读本)》一书所作的序《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日新月异的现代高科技革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量,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无以避让的挑战和考验。对此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高科技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之一。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是我国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现代化自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国外的学者早在议论“现代化”,提出了不少理论,多止于抽象的“现代的特性”。国内对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也颇多,不少论者强调的是现代化实践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王晓升的专著:《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展开了一个新的理论思路,即“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化问题”。该书认为,现代化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内涵,没有统一的模式。它不仅是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物质的概念是从自然科学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这个过程理所当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相结合。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在历史观、实践观和整体观上探讨和丰富了有关物质概念的新含义。1.以实践为中介的物质观。葛兰西在马克思的有关“中介”理论之上,提出的“实践一元论”,认为人类正是通过实践才将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统一起来。因此,决不可以把物质作为它本身来考察,必须社会地、历史地把其作为生产所组织起来的东西来考察。卢卡奇也认为,一切物质或实在都不是纯客观的,都渗透着主观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因素。施密特突…  相似文献   

19.
□今年被认为是20世纪时光隧道的出口,人们需要在这里驻足回眸,梳理百年的沧桑记忆,述说世纪的兴盛与危机,历数百年间的英雄与蠢货,刻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本质特征。前些日子读到吴国盛的一本小册子《现代化之忧思》。他以哲人的洞识给我们这个时代划了一道基线,也是我们今天讨论20世纪医学史的一条基线。他认为:在描述现代文化的诸多特征的术语中,“技术时代”一词最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化的本质。现代最重要的事件是现代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与之伴随的工业化……技术不只是人类创造的某种适用的工具,更是某种向着人类降临的东西,是人类无…  相似文献   

20.
一 走出“轴心文明” 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的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